不要回避困难,要猛厉祈祷,这就是法,这就是禅定!
上'师瑜伽是这么修的
亚青阿秋FW开示:很多人都是这样,刚开始修法的时候,总是追这些上'师们:“我要求法啊,求法啊……”,得到了法以后就开始懈怠散乱了,就不修了。这样不好,无论从世间、出世间哪个角度来讲都非常不好。我们求上'师三宝加持,上师就是三宝,知道吗?上'师是十方诸佛菩萨的总体,上'师的身口意就代表佛法僧。每时每刻我们遇到任何困难和违缘的时候,就要猛厉地祈祷上'师,这就是法,这就是禅定,这就是你清净所有违缘的方法。
不管你修不修法,每个人的人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不吉祥,这是肯定会遇到的,什么违缘、什么障碍都会遇到,这个提前要有心理准备。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不要回避它,要猛厉地祈祷上'师:“哦,无论任何吉祥的也好,不吉祥的也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一定要坚持对上'师的信心。”但是我们提前要对上'师生起信心,要知道祈祷上'师的功德。弟子祈祷上师时的这种信心,可以说就是与上'师心心相印的一种修法,明白道理以后,我们要去修,这个很重要。
我是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违缘和障碍,但是我从来都不回避,都是去面对。对我来讲,这个时候我面对的不是困难,而是面对我的上'师,知道吗?因为我心里想的就只有上'师。我把这些困难、违缘、障碍当作我的上'师的加持,我的上'师通过这些困难、违缘、障碍来消除我的业障。如果没有上'师的这种加持,我可能会在未来要遭受无数的痛苦,现在我只是受这小小的障碍、短短的痛苦来结束这些未来无数痛苦的果报,这些都是上'师的加持,我都接受。假如今天你在路上捡到一块钱,心里很欢喜,这时候你就想:这就是上'师给我的,上'师在加持我,上'师在鼓励我,上'师在安慰我。假如今天你的钱包被人抢了,丢了很多钱,这时候你就想:哦,这是上'师在加持我,上'师给我修行机会,考验我,让我减少执着心,让我减少烦恼。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违缘和障碍都看成是上'师的加持,那么我们没有任何想不开的事情,如果时时刻刻能这么去想的话,我们没有任何违缘,没有任何障碍。
身体健康时,是上'师在加持我,我要更加精进努力地修法。身体不好时,是我自己过去恶业的果报,也是上'师在加持我,上'师考验我,让我忍受人身的痛苦,上'师加持我清净过去的罪业,这是上'师给我难得的机会。更加坚定自己对上'师的信心,非常重要。
为何要观想导师为金刚萨埵?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
“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文:广钦老和尚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
“精进”和“执着”的区别是什么?
明海大和尚:师父,我现在替营员向您提问题。在这几天活动中,大家也听了几次讲课,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他们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
佛子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教徒,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
有目的做善事,有没有功德?
有所求不是说完全没有功德,要看你心中求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名誉、地位、福报乃至功名,那是没有功德。但这些善事也不会白做,因为种善因必定得善果,做了还是有福德,不论你是不是有所求。梁武帝在见达摩祖..
为什么“千万不要供地藏菩萨”
信佛的人每天在家礼佛所以在家里可以供奉菩萨很多人家里请了观世音菩萨大肚弥陀佛或是因为家里有学生希望学业有成,请了文殊菩萨也有家里想添人进口供奉了送子观音有一尊菩萨可能很多人不想在家里供奉,那就是地藏王..
人间最宝贵的是一颗“欢喜心”
人有很多心理的毛病,例如忧愁、悲苦、伤心、失意等。佛经形容人身难得如“盲龟浮木”,一个人在世间上一年一年的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没有意义,那又有什么意思?如何过得欢喜、过得有意义?有几点看法:第一、要本..
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
答疑解惑作者:生根.仁孜尼马问: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答:如果你要想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经常发愿:平时多关注善知识及根本上师所做的善事和道德,功绩和功德,慈..
佛教是老年宗教吗?
文:陈兵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风潮中,佛教,曾被人从自我反省的角度,谑称为“老年的宗教”、“学死的宗教”。教徒年龄的老化,与整个佛教老气横秋的景象正相一致。现在不管到哪个寺院里走走,都不难发现:佛教徒中,无..
警策 | 热捧的“香谱”是什么?
文/静波法师01烧个香都搞得焦躁不安这不是神经不正常吗前些年的时候,回到极乐寺,寺院外边,包括寺院里的流通处,都在热卖什么“香谱”。我们的一些所谓的佛教徒,表情神神秘秘,在那里每天琢磨自己烧的香:这个高..
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
此种说法,极为错误。《大悲咒》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也叫《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大悲心陀罗尼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大安法师答:你的“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他是可以带回去。但是他怎么带回..
有人说辛辣香料也算荤菜,这是真的吗?
文/圣严法师辛辣香料是荤菜吗?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
皈依以后,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 :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