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运气不会差?怎么做才能获得“好运气”?

繁体

现在流行一些说法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善良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这样的归因句式

听上去不太严谨

但胜在平易近人

令人产生实践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受到大家的喜爱

那么,从佛教的角度看

真的是这样的吗?

怎么做才能获得“好运气”

习惯 & 运气

上面提到的这些导向“好运”的行为:爱笑、善良、努力,其实都是对某种习惯、性格、品行的描述。

从佛教角度来说,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因缘因果”四个字,决定命运走向的,不是外在的神秘力量,不是偶然,更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而是自身的“业力”,即身体、语言、意识所造作的行为。

身、语、意行为一旦造作,便像在土壤里埋下一颗种子,条件具足时就会发芽、开花、结果。种善的种子,结出乐果,令人平安喜乐;种不善的种子,结出苦果,让人痛苦不安。

有两种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身语意三业:一是理性层面的,包括认识和观念;一是感性层面的,包括感觉和习惯。前者的影响深刻、本质,后者则更为直接、自然。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有个例子可窥一斑。

在东南亚经常能见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头重达七、八吨的大象,竟然被随意地拴在细木桩上。大象明明可以连根拔起参天大树,怎么可能挣脱不了一根细细的木桩?

原因就在于“习惯了”。在象年幼的时候,驯象人就用锁链将小象栓在木桩上,让它无力摆脱。久而久之,小象逐渐习惯这种束缚,即使长到可以轻易挣脱绳索的时候,也不会想到去改变。

习惯影响着大象,同样影响着人。著名教育学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重复着一些想法、语言和行为。当习惯成自然,会形成性格,最终影响命运。

结合文章开头的例子,爱笑的人,有正向思惟的习惯;善良的人,有慈悲包容的习惯;努力的人,有精进不懈的习惯……如果生命中能形成这些好习惯,身、口、意会更倾向于造作善业,使命运趋向安乐。

所以,那些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不妨概括成“拥有好习惯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修学佛法其实也是一个改变习惯的过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一个人若有能力反观自省,止恶习、行善行、清净身心,何愁好运不来?

大道理 & 小习惯

然而,改变习惯并非易事,大道理好懂,好习惯难成。从小到大,我们听过无数说教,但能够转化成习惯的,难有万一。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句话,戳中绝大多数人的痛处。谁不知道,读书好,运动好,努力好……但境界现前时,一阵纠结和挣扎后,还是落回旧有的串习中。

善书《了凡四训》中提示了改变不良习惯的正确方法:“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善于改过的人,并不从事相、行为上强求,而是先明理,搞明白错处、为什么、该如何做。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三种重要的心:耻心、畏心、勇心。

因此,不是大道理无用,只是不能仅停留在口头,需要在心上起惭愧、敬畏因果、勇猛改过;在理上充分理解,反复思量,不断坚定信心和决心;在事上努力去做,摆脱错误,重复正确。

一个人的命运

既有前世的业力影响

也有今生的业力积累

过去的已然过去

虽然“起跑线”的位置难以改变

但只要今生能着力于

去除阻碍前进的“坏习惯”

培养稳定加速的“好习惯”

好运气不请自来

为何要观想导师为金刚萨埵?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

“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文:广钦老和尚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

“精进”和“执着”的区别是什么?

明海大和尚:师父,我现在替营员向您提问题。在这几天活动中,大家也听了几次讲课,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他们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

佛子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教徒,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

有目的做善事,有没有功德?

有所求不是说完全没有功德,要看你心中求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名誉、地位、福报乃至功名,那是没有功德。但这些善事也不会白做,因为种善因必定得善果,做了还是有福德,不论你是不是有所求。梁武帝在见达摩祖..

为什么“千万不要供地藏菩萨”

信佛的人每天在家礼佛所以在家里可以供奉菩萨很多人家里请了观世音菩萨大肚弥陀佛或是因为家里有学生希望学业有成,请了文殊菩萨也有家里想添人进口供奉了送子观音有一尊菩萨可能很多人不想在家里供奉,那就是地藏王..

人间最宝贵的是一颗“欢喜心”

人有很多心理的毛病,例如忧愁、悲苦、伤心、失意等。佛经形容人身难得如“盲龟浮木”,一个人在世间上一年一年的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没有意义,那又有什么意思?如何过得欢喜、过得有意义?有几点看法:第一、要本..

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

答疑解惑作者:生根.仁孜尼马问: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答:如果你要想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经常发愿:平时多关注善知识及根本上师所做的善事和道德,功绩和功德,慈..

佛教是老年宗教吗?

文:陈兵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风潮中,佛教,曾被人从自我反省的角度,谑称为“老年的宗教”、“学死的宗教”。教徒年龄的老化,与整个佛教老气横秋的景象正相一致。现在不管到哪个寺院里走走,都不难发现:佛教徒中,无..

警策 | 热捧的“香谱”是什么?

文/静波法师01烧个香都搞得焦躁不安这不是神经不正常吗前些年的时候,回到极乐寺,寺院外边,包括寺院里的流通处,都在热卖什么“香谱”。我们的一些所谓的佛教徒,表情神神秘秘,在那里每天琢磨自己烧的香:这个高..

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

此种说法,极为错误。《大悲咒》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也叫《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大悲心陀罗尼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大安法师答:你的“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他是可以带回去。但是他怎么带回..

有人说辛辣香料也算荤菜,这是真的吗?

文/圣严法师辛辣香料是荤菜吗?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

皈依以后,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 :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