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运气不会差?怎么做才能获得“好运气”?

繁體

现在流行一些说法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善良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这样的归因句式

听上去不太严谨

但胜在平易近人

令人产生实践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受到大家的喜爱

那么,从佛教的角度看

真的是这样的吗?

怎么做才能获得“好运气”

习惯 & 运气

上面提到的这些导向“好运”的行为:爱笑、善良、努力,其实都是对某种习惯、性格、品行的描述。

从佛教角度来说,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因缘因果”四个字,决定命运走向的,不是外在的神秘力量,不是偶然,更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而是自身的“业力”,即身体、语言、意识所造作的行为。

身、语、意行为一旦造作,便像在土壤里埋下一颗种子,条件具足时就会发芽、开花、结果。种善的种子,结出乐果,令人平安喜乐;种不善的种子,结出苦果,让人痛苦不安。

有两种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身语意三业:一是理性层面的,包括认识和观念;一是感性层面的,包括感觉和习惯。前者的影响深刻、本质,后者则更为直接、自然。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有个例子可窥一斑。

在东南亚经常能见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头重达七、八吨的大象,竟然被随意地拴在细木桩上。大象明明可以连根拔起参天大树,怎么可能挣脱不了一根细细的木桩?

原因就在于“习惯了”。在象年幼的时候,驯象人就用锁链将小象栓在木桩上,让它无力摆脱。久而久之,小象逐渐习惯这种束缚,即使长到可以轻易挣脱绳索的时候,也不会想到去改变。

习惯影响着大象,同样影响着人。著名教育学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重复着一些想法、语言和行为。当习惯成自然,会形成性格,最终影响命运。

结合文章开头的例子,爱笑的人,有正向思惟的习惯;善良的人,有慈悲包容的习惯;努力的人,有精进不懈的习惯……如果生命中能形成这些好习惯,身、口、意会更倾向于造作善业,使命运趋向安乐。

所以,那些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不妨概括成“拥有好习惯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修学佛法其实也是一个改变习惯的过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一个人若有能力反观自省,止恶习、行善行、清净身心,何愁好运不来?

大道理 & 小习惯

然而,改变习惯并非易事,大道理好懂,好习惯难成。从小到大,我们听过无数说教,但能够转化成习惯的,难有万一。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句话,戳中绝大多数人的痛处。谁不知道,读书好,运动好,努力好……但境界现前时,一阵纠结和挣扎后,还是落回旧有的串习中。

善书《了凡四训》中提示了改变不良习惯的正确方法:“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善于改过的人,并不从事相、行为上强求,而是先明理,搞明白错处、为什么、该如何做。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三种重要的心:耻心、畏心、勇心。

因此,不是大道理无用,只是不能仅停留在口头,需要在心上起惭愧、敬畏因果、勇猛改过;在理上充分理解,反复思量,不断坚定信心和决心;在事上努力去做,摆脱错误,重复正确。

一个人的命运

既有前世的业力影响

也有今生的业力积累

过去的已然过去

虽然“起跑线”的位置难以改变

但只要今生能着力于

去除阻碍前进的“坏习惯”

培养稳定加速的“好习惯”

好运气不请自来
2个月前
打赏 点赞 (1)
评论问答

还债、报恩、祭奠祖先的方法

把佛法放在第一位最近我们每天在听课,在学习戒律。戒律,是出家人的标志,一个守持戒律的出家人代表着佛法的状态,所以,学戒的时候是出家人最庄严的时刻。一个道场能够学戒是不容易的,这是正法的标志。我们大家来..

虚云老和尚 :所谓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尘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诸佛悯之,不得已开示种种修行法门,无非令众生解脱。所..

众生有佛性,为何不能成佛呢?

若有欲知佛境界 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 令心所向皆无碍——《华严经 .如来出现品》如何修“如幻三昧”?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变化的,因果相续,法法相资。对万事万物作如此观..

忿怒莲师威猛炽燃火焰铁蝎护轮殊胜功德利益

第一世敦珠法王--敦珠宁巴,从伏魔岩藏库取出忿怒莲师多杰卓列密续法本,其中一章名为《上师威猛~法相守护消灾秘窍》。莲师亲自记载说明︰为修行者自利(保护)及利益众生而著述,此有相守护消灾法。(此咒轮中含守..

回向功德力量巨大使众生从地狱解脱

回向,又作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善根追悼亡者,以期亡者获得安稳。回向是大乘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之中就有“普皆回向”。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

你只需要不动,你只需要修你那个法。(杨宁老师)

就是消失。消失以后,你就会看见这个世界上,只是说有做错的事,只是说有因果在那儿。但是阴暗面什么,你不会这样评判的。就是说,即使你把它叫做阴暗面,但是你心充满了阳光,你不会受影响,受染污。影响你就是染了..

修行人安住寂静处、不用手机、不上网是决定修行成功的极为关键因素。【益西彭措堪布】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修,然后才明白在实修时用手机是背道而驰的颠倒行为。什么是修呢?就是要让心持续安住在善所缘上,绵密地护持,不让它间断,这个就是真正的修。如果我们相续当中没有颠倒心,那也用不着修行。..

你说通过念诵八字箴言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句话可靠吗?

问:你说通过念诵八字箴言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句话可靠吗?答:如果世上有个无上咒,那就是八字箴言。八字箴言有三十二种大功德,一百零八种中功德,上千种小功德。另外,八字箴言是三世如来的心咒,也是诸报身佛的心..

读这部经,你的财产能受到保护

读诵地藏《十轮经》财位令无损乏,怨敌令不侵害“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这部经的道理,你应当守护,让他不受财产的损失。佛知道众生贪财,钱是第一位,第一个就说保护他的钱财,别..

此事不做,修再多福报和功德也没用!

我们赚得的钱财,把它放在口袋里,口袋有缺口,钱财漏了;我们积聚的东西,把它放在箱子或篮子里,箱子或篮子有洞,我的东西漏了。有的人修福积功德,牺牲奉献,无如不懂得「摄心守意」,让身口意有了缺漏,善行义举..

为何要观想导师为金刚萨埵?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

“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文:广钦老和尚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

“精进”和“执着”的区别是什么?

明海大和尚:师父,我现在替营员向您提问题。在这几天活动中,大家也听了几次讲课,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他们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

佛子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教徒,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