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须知十二因缘法

繁体

【原文】法华经云,无明缘行(无明者,宿生烦恼痴暗也。缘,犹生也。行,即所造之业。谓宿世因愚痴昏暗,所以造业也)。行,缘识(识者,谓初起妄念,欲托母胎也)。识,缘名色(名色者,谓初托胎后,诸根成形也)。名色,缘六人(有此六根,将来必入六尘,故云六入)。六人,缘触(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故仅名触)。触,缘受(受者,五六岁后至十二三,能领纳前境也)。受,缘爱(爱者,从十四五至十八九,贪著声色,即起爱心也)。爱,缘取(取者,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驰求不息也)。取,缘有(三界谓之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复有生死)。有,缘生(生者,未来之世,复当生于六道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者,谓未来之世,老而复死也)。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人灭。六人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按]但知身为母之所生,而不知父亦有分者,童稚是也。但知身为天地父母所生,而不知因宿世业缘生者,庸众是也。余最不喜天生圣人之说,如天果能生圣人,则当常生圣人。既已生尧舜,何为复生桀纣。若不能禁桀纣之不生,则亦不能保尧舜之必出。尚谓天地能生人乎。纳妾者,多方求子而无子。私奔者,唯恐有胎而有胎。则生育亦不独父母之故矣。

【译白】《法华经》中说:“由于过去的愚痴无明而产生了不善行为(无明,指前生的烦恼疼暗。缘,即产生之意。行,指所造之业。这句是说前生因为愚痴昏暗,所以造了业)。由于行为的业力而有投生转世之识(识,指初起之妄念,想要托生母胎)。识既投生母胎后,六根成形为名色(名色,指投胎后,眼、耳、鼻、舌、身、意诸根成形了)。六根名色具足后就有六入的功能(有了六根,将来必入六尘,所以说六入)。既有六入的功能,出生后开始对外界有所接触(三四岁时,对六尘还无知,所以只称为触)。有接触就感受各种苦乐境界(受,指五六岁后到十二三岁,能领纳面前的境界)。当感受到美好的境界时,就会产生贪爱之心(爱,指从十四五到十八九岁,贪着声色,会生起爱心)。有了贪爱之心,就会设法追求猎取(取,指从二十岁后,贪欲更加强烈,追求不息)。追求猎取的同时,又造转生来世之业三界又叫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必定有生死)。既造业因,自然又会转生于来世(生,指未来世还会生于六道)。有了生必然又要经历老死及诸般忧悲苦恼(老死,指未来世,老了又死去)。若将无明灭除了,就不会有造业的行为。没有造业的行为,就没有托胎的业识。业识没有了,名色也就没有了。既没有名色,自然不会有六入。没有六入,就不可能有触。既没有触,就不会有所感受。没有感受,就不会有贪爱心。既没有贪爱心,也不会想取为己有。不取为己有,自不会再造来生之业。没有来生之业因,就不会生于六道。既没有生,自然就不再有老死及忧悲苦恼。”[按]只知身体是母亲所生,而不知父亲对其也有份,此是孩童之想法。只知身体是天地父母所生,而不知是因宿世业缘所生,此是平常人之认识。我最不喜欢天生圣人之说,若上天果然能生出圣人,就应当经常多生圣人。可是既已生了尧、舜这样圣明的君主,为何还又生出桀、纣这样的暴君呢?若不能禁止使桀、纣不生,当然也不能保证尧、舜一定会常生。还有何理由说天地能生人呢?纳妾之人家,多方求子而不能得子。私奔之男女,害怕怀胎而却偏偏有胎。可见生育之事也不只是父母之缘故。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人须知十二因缘法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明]罗祯撰【原文】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

《了凡四训》谦德篇

谦德篇【原文】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余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

《了凡四训》积善篇

积善篇【原文】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繪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

《了凡四训》改过篇

改过篇【原文】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亿,推测〗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

《了凡四训》立命篇

附录了凡四训[明]袁了凡撰述立命篇【原文】余童年丧父,母命弃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

福被江南

福被江南(一疏昌后)(见《东海家乘》)【原文】昆山徐在川,讳汝龙,为刑部公讳申之子,长于文学。虞山严文靖公讷,延为西宾〖西宾,家塾教师或幕友之敬称〗。先是倭寇〖沿海地区的曰本海盗〗猖獗,凡江浙濒海地,皆..

累世科第

累世科第(出自《现果随录》)【原文】太仓王文肃公锡爵,号荆石,为人谦恭温厚,广积阴功,为神庙首辅。虽贵显,终身不二色。梵宇无大小,皆书额护持。晚年命工以金银汁画大士像,手书心经于上,施人供养。子缑(gou..

举家福泽

举家福泽(出自《四分律》)【原文】佛在世时,跋提城内,有大居士曰琝(min)荼(tu),大饶财宝,随意所欲,周给人物。仓中有孔,大如车轮,谷米自出。妇以八升米作饭,饲四部兵,及四方来者,食犹不尽。其儿以千两..

地上天福

▼下附征事四则地上天福(出自《树提伽经》)【原文】天竺国频婆娑罗王,有一大臣,名树提伽,财富无量,受用自然。一日国王坐朝,忽大风起,飘一白氎(die)手巾,至于殿前,非世间物。王即遍示群臣,皆言国家将兴,..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原文】[发明]此一结,举其成效而言,是总收全篇之局,与前上格苍穹句遥应。百福千祥,虽统言其获报之厚,然其中未尝不缕析条分。如行时时之方便,则有方便之福祥。作种种之阴功,则有阴功之福祥。善大,则福祥亦大..

神示葬地

神示葬地(出自《善余堂笔乘》)【原文】建宁杨少师荣,其祖父皆以济渡为生。每至久雨溪涨,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知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共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

贵子复来

贵子复来(出自《功过格》)【原文】宋虔州王汝弼,言行不苟。其东村刘良,西村何士贤,祖父倶积德。崇宁癸未,两姓各生一子,倶颖异过人,延汝弼为师。而良与士贤,家赀虽饶,然颇刻薄,远不逮前人。政和辛卯三月,..

尽诚训导

▼下附征事三则尽诚训导(出自《宋史》)【原文】宋邓至,授徒家塾,凡子弟来读书者,必尽诚以教之。必先德行而后文艺,成才者甚众。而至之后人,亦多贵显。熙宁九年,神宗御集英殿,第进士。邓长子绾(wan),为翰林..

远报则在儿孙

【原文】[发明]与人言后世,盖信者半,疑者半。与人言后嗣,则无论智愚,要皆深信而不惑。是人不幸而不知有自己,亦幸而犹知有儿孙也。但儿孙之贤否,或不能遥必耳。然而兰孙桂子,往往萃于德门。诗云,克昌厥后。书..

酷令自烧

酷令自烧(昆邑共传)【原文】康熙元年,昆山知县李开先,貌陋而酷,人号为李蓝面。每遇征比钱粮,必用极重之板,往往立毙杖下,溅血盈堂。罢官之后,寓居苏州,三四年内,一门死尽,止存一女,与奴私通而遁。仅存一..

梦示鸡骨

梦示鸡骨(娄东人述)【原文】四川杨琳,字怀眉,顺治十三年,选太仓粮厅,寻升浙江临安县令,居官清正,而性嗜鸡,积有年月。康熙十六年,梦至冥府,见积骨如山。旁有人指之曰,此汝所食鸡骨也,汝将到此受罪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