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凡夫本来是佛,为什么会变成众生?

繁体
三无差别
究竟体性,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为大乘之人所谛信。言三无差别者,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
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原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
二、佛无差别
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等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无差别。
三、众生无差别
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
——【佛学次第统编】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是华严经夜摩天宫品之文也,天台谓之三法妙。密教之三昧耶戒,以此三平等为体。夫佛与众生因果相违,而心则通于因果。对于佛与众生为能变之体也。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故曰是三无差别。见三界唯一心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编】
佛陀开示:譬如一个国王,晚上睡在宝床上,非常舒服,安乐,他梦见自己变成一个蚂蚁,在找肮脏的东西来吃,追求做蚂蚁的一种幸福与快乐。他梦醒之后,发现子自己依然躺在宝床上,依然是国王。
梦里做蚂蚁,但是功德没有减少,从梦中醒过来,功德也没有增加。因为他本来就是国王,他之所以变成蚂蚁,只不过是一场梦,梦是虚假的,他还是一个真实的国王。
这个譬喻,其实是说明我们凡夫就是佛,凡夫皆可成佛。
一切凡夫本来就是佛,为什么变成众生呢?是因为众生在无明的梦里还没有醒过来。无明的梦没有醒过来,你就变成蚂蚁了。做蚂蚁的时候,你寻找肮脏的东西,还觉得幸福快乐。
我们众生其实就是梦中的蚂蚁,其中的苦乐都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们本来还是佛。不是说只有上师活佛是佛,我们一切众生都是佛,这个叫做本具佛性。一切众生由于无明的关系,由于做梦的关系,哪一个从梦中醒来的话,佛体其实无减无损。
回光返照我们自己的身心,我们的身心里面有珍贵的妙法宝藏,当我们在观察自己的这一念身心的时候,这当下一念身心所呈现的相貌,也许有很多的烦恼,也许身体里面有些不舒畅,或者是散乱心,但是这一念心性里面有妙法。
在这一念的当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表面的痛苦里面,含藏的功德、喜悦。所以说,当我们这一念痛苦现前的时候,我们不是像小乘一样,看到烦恼,起厌离心,抛弃它,像冤家一样,因为烦恼里面有菩提。
《大般涅槃经》里面讲,我们一切众生,都有初地的功德。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初地的功德?都是由于我们无始劫以来业力呈现,把这个功德覆盖掉了。所以说我们的功德依然存在,只是被我们的烦恼掩盖。
在烦恼的当下,可以寻找到里面的快乐,快乐就在烦恼的里面,要细心地去体会自己内心的快乐。内心快乐的当下,在这烦恼境的当下,禅定的功夫隐藏在里面。所以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性法尔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众生,哪怕他没有学过一切教理,他的理性是已经具备了佛的一切功德。为什么他感受不到佛的功德呢?是完全被自己的烦恼覆盖掉了。当他深入观察的话,以佛的眼睛观察的话,他的功德丝毫没有减损过,他成佛以后,这功德也没有一丝一毫增加过,所以说一切众生都是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文章来源:灵隐寺

净宅,迅速提升你的能量场

每当有不顺心的事和情绪的时候清理家,事情就会出现转机去除淤阻,改变观念不好的要果断清除能量立刻回来净宅,迅速提升你的能量如果你经常,让自己陷入浑浊能量,那么你的生命便是浑浊的。每天做一些能量清理,让身..

佛弟子应如何孝养父母?

佛教里的孝养孝养,是指竭尽孝忱奉养父母。孝养父母包括着三个层面:基本的行孝;精神层面的行孝;佛学的行孝。一、基本的行孝:细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父母的衣食起居,一定要细心去照顾,要了解父母生活的习惯、爱..

【窍诀】禅修时不能逃避和排斥愤怒、焦虑等各种负面念头

禅修的要领是,当感到焦虑时,要专注于焦虑;当感到愤怒时,要专注于愤怒。为什么要专注这些情绪呢?因为要了解它们的本质。只有与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完全正面的相触,不排斥也不逃避,禅修者才有机会了知心的本质..

学地藏法门,不容忽视的两件事

缺乏信心,解脱的种子将会枯萎死亡!

信心是上师瑜伽修法的核心,事实上信心即是这个修法本身。信心的功德包括恭敬、渴求和热切向往的信念。缺乏信心,解脱的种子将会枯萎死亡;而具足信心,觉悟之道的诸圣功德将会繁荣增盛。作为初学,我们会发现我们的..

如何做到放下一切,安住于当下?

过去的永远成为过去,未来的只是一种期待,现在的转念又成了过去。我们的思想,脑海闪动的念头,无时不刻地变化着,一时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这所有的想法都是妄想分别。修行的一个诀窍,就是要安住当下。能够安住当下..

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什么是菩萨戒?

菩萨戒的种类与区别菩萨戒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受持的戒律,乃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在我们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大乘律菩萨戒本有四类:第一、梵网经菩萨戒本,有十条重戒、四十八条轻戒;第二、菩萨善戒经,有八条..

你这样修一年,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功德,自己修行时能减少障碍。你无心度人,怎会有福报? 若能发心度十人、二十人,甚至一千人、二千人;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随缘随时都要做善..

九个方法,化解前世今生的种种冤结!

1.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真正学佛,对冤 亲债 主,绝对不能用怨恨心。应知,心怀怨恨,吃亏的是自己。别人对我误会,对我毁谤,对我陷害,都不放在心上,这是消自己的业障。对待冤家,依旧是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培..

打坐能让你聚集宇宙特殊能量

禅修可以安心,除了内在的专注外,还跟它的坐势有关。坐禅时,身体的外形酷似金字塔状,上尖下宽,你们把释迦牟尼佛的像与金字塔一对比就会看到,佛身与塔身相似。而这种金字塔形,科学界也认为,是能聚集特殊能量的..

你的布施,是否是 “带业” 的布施?

按照因果循环的道理,我们想要收获什么,就必然先付出什么。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佛教中也特别强调布施,只有通过布施,我们才会获得相应的福报。努力工作,积极付出,增强能力,扩充人脉等都能够使我们的事业..

供在佛前的物品都有什么含义?

佛前供一杯水,表万法平等,法水解救众生之苦。水又代表清净,意为我们的心应像水一样干净、平静。佛前供花,花代表着“因”,花开后结果意为六度万行。佛前供水果,代表看到“果”时,就应想到“希望得什么样的果报..

嗡嘛呢叭咪吽的作用,你知道多少?

念“嗡”能清除我慢的烦恼、业障、习气;有我慢心会转生天道。所以,清除我慢的习气就不会生于天道。念“嘛”能消除嫉妒的习气;若有嫉妒心将会生到阿修罗道。所以,清除嫉妒心的习气,就不会投生阿修罗道。念“呢”..

钱放在哪里才保险?高僧指路!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把火烧了。所以,有人把钱拿去投资置产,或是把钱存在银行里;但是投资可能会蚀本,银行也难保不会倒债。究竟要怎么样才是最保险的呢?最..

学佛的三种目的,你是哪一种?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追求今生的福报健康、幸福、长寿是一般人的人生理想,这可以通过调食、调睡、调身、调息、调心达到目的。还有人更进一步,追求亨通、富贵、显达,这可以通过持戒、布施、慈悲、世间智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