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戒做不到心里害怕怎么办?

繁体

学院开设《沙弥律》《梵网经》等戒律课。有些学生私下向法师反应,说越学越畏惧,对照现实生活,有些很难做到,因为做不到,担心会堕落,心里产生害怕心里,而且听说普遍有这种感觉。
戒律是为了解脱
我一听,觉得意外?因为戒律本来就是为了解脱而发心自愿求受持守的,并不是为了增加心里障碍而设立,如果是这样的结果,倒真成了我们戏笑的“别想解脱了”。忍力强的人,自然能够轻松持守,弱些的人,虽然没法完全做到,但努力去学做到,犯了就依所犯的轻重而进行如法作法忏悔,忏了再犯,再犯再忏,这就是学戒。但忏悔不能成了儿戏,认为可以忏悔,就可以不警惕自己,肆无忌惮的故意犯戒,糟蹋所受的戒,这是以身毁戒谤戒。
如果是这样,忏悔就没用,所抱持的态度早错了。忏悔需要有惭愧心,断相续心,深信因果,寻求忏悔的方法等进行的。而且是因为有心想做到,但因烦恼心、串习重,一时做不到的,这样是完全可以忏悔清净的。与那种不在乎的随意犯戒是不同,其实如果是故意犯戒,此时已不是犯戒了,而是毁戒了,这个情况要严重得多。关于破戒、毁戒、犯戒的程度是要分清楚的。
戒条
说实在的,戒其实就是不容易做到的,才叫戒,如果完全能够做到的,还戒什么?比如:没听说有不许嚼吃钢铁戒,为什么?不用戒大家都做到了。做不到,而努力去做,才是佛陀制戒的意义所在。
另就是要明白,所受所学的戒条,并不是说完全等于你现在能做到,如果都能做到,那么就是圣者的行为了。因此,我们是在向圣者学习靠拢求进步。千万不要倒因为果,无端给自己平添许多心里压力与障碍,这样就失去求戒的那份解脱心了,与因持戒所获得的身心清凉。
持戒
因此,我的态度是提倡学习持戒,如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不怕摔倒,摔了再爬起来,继续走。不因怕摔就不爬不走了,等到有一天,完全不用人扶了,自己能自如走路为止。戒的好处就是因为犯了,可以忏悔,因此不需要害怕。诸佛菩萨如父母,是慈悲的,在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此时做不到,并不等于将来做不到,做不到的就惭愧忏悔。
但也不要拿戒来精确衡量别人,戒是对自己的要求,慈悲是要对别人的。不因做不到而害怕而放弃而不愿谈不敢做。也不要拿做不到就下地狱来恐吓以达到学戒的效果。没听说有戒可犯,是菩萨,没戒可犯是外道么?习得一份有一分的功德。

“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文:广钦老和尚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

“精进”和“执着”的区别是什么?

明海大和尚:师父,我现在替营员向您提问题。在这几天活动中,大家也听了几次讲课,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他们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

佛子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教徒,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

有目的做善事,有没有功德?

有所求不是说完全没有功德,要看你心中求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名誉、地位、福报乃至功名,那是没有功德。但这些善事也不会白做,因为种善因必定得善果,做了还是有福德,不论你是不是有所求。梁武帝在见达摩祖..

为什么“千万不要供地藏菩萨”

信佛的人每天在家礼佛所以在家里可以供奉菩萨很多人家里请了观世音菩萨大肚弥陀佛或是因为家里有学生希望学业有成,请了文殊菩萨也有家里想添人进口供奉了送子观音有一尊菩萨可能很多人不想在家里供奉,那就是地藏王..

人间最宝贵的是一颗“欢喜心”

人有很多心理的毛病,例如忧愁、悲苦、伤心、失意等。佛经形容人身难得如“盲龟浮木”,一个人在世间上一年一年的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没有意义,那又有什么意思?如何过得欢喜、过得有意义?有几点看法:第一、要本..

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

答疑解惑作者:生根.仁孜尼马问: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答:如果你要想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经常发愿:平时多关注善知识及根本上师所做的善事和道德,功绩和功德,慈..

佛教是老年宗教吗?

文:陈兵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风潮中,佛教,曾被人从自我反省的角度,谑称为“老年的宗教”、“学死的宗教”。教徒年龄的老化,与整个佛教老气横秋的景象正相一致。现在不管到哪个寺院里走走,都不难发现:佛教徒中,无..

警策 | 热捧的“香谱”是什么?

文/静波法师01烧个香都搞得焦躁不安这不是神经不正常吗前些年的时候,回到极乐寺,寺院外边,包括寺院里的流通处,都在热卖什么“香谱”。我们的一些所谓的佛教徒,表情神神秘秘,在那里每天琢磨自己烧的香:这个高..

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

此种说法,极为错误。《大悲咒》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也叫《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大悲心陀罗尼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大安法师答:你的“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他是可以带回去。但是他怎么带回..

有人说辛辣香料也算荤菜,这是真的吗?

文/圣严法师辛辣香料是荤菜吗?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

皈依以后,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 :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

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不如意?

我最近感觉在工作中、事业上,好多事情不太顺利、不太如愿,应该属于我的钱财、职务等,却得不到。这是为何呢?惟贤法师:要耐心等待,你不要急。在现有的状况下好好努力,肯定有机会,千万不要急躁,任何事情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