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戒做不到心里害怕怎么办?

繁体

学院开设《沙弥律》《梵网经》等戒律课。有些学生私下向法师反应,说越学越畏惧,对照现实生活,有些很难做到,因为做不到,担心会堕落,心里产生害怕心里,而且听说普遍有这种感觉。
戒律是为了解脱
我一听,觉得意外?因为戒律本来就是为了解脱而发心自愿求受持守的,并不是为了增加心里障碍而设立,如果是这样的结果,倒真成了我们戏笑的“别想解脱了”。忍力强的人,自然能够轻松持守,弱些的人,虽然没法完全做到,但努力去学做到,犯了就依所犯的轻重而进行如法作法忏悔,忏了再犯,再犯再忏,这就是学戒。但忏悔不能成了儿戏,认为可以忏悔,就可以不警惕自己,肆无忌惮的故意犯戒,糟蹋所受的戒,这是以身毁戒谤戒。
如果是这样,忏悔就没用,所抱持的态度早错了。忏悔需要有惭愧心,断相续心,深信因果,寻求忏悔的方法等进行的。而且是因为有心想做到,但因烦恼心、串习重,一时做不到的,这样是完全可以忏悔清净的。与那种不在乎的随意犯戒是不同,其实如果是故意犯戒,此时已不是犯戒了,而是毁戒了,这个情况要严重得多。关于破戒、毁戒、犯戒的程度是要分清楚的。
戒条
说实在的,戒其实就是不容易做到的,才叫戒,如果完全能够做到的,还戒什么?比如:没听说有不许嚼吃钢铁戒,为什么?不用戒大家都做到了。做不到,而努力去做,才是佛陀制戒的意义所在。
另就是要明白,所受所学的戒条,并不是说完全等于你现在能做到,如果都能做到,那么就是圣者的行为了。因此,我们是在向圣者学习靠拢求进步。千万不要倒因为果,无端给自己平添许多心里压力与障碍,这样就失去求戒的那份解脱心了,与因持戒所获得的身心清凉。
持戒
因此,我的态度是提倡学习持戒,如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不怕摔倒,摔了再爬起来,继续走。不因怕摔就不爬不走了,等到有一天,完全不用人扶了,自己能自如走路为止。戒的好处就是因为犯了,可以忏悔,因此不需要害怕。诸佛菩萨如父母,是慈悲的,在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此时做不到,并不等于将来做不到,做不到的就惭愧忏悔。
但也不要拿戒来精确衡量别人,戒是对自己的要求,慈悲是要对别人的。不因做不到而害怕而放弃而不愿谈不敢做。也不要拿做不到就下地狱来恐吓以达到学戒的效果。没听说有戒可犯,是菩萨,没戒可犯是外道么?习得一份有一分的功德。

还债、报恩、祭奠祖先的方法

把佛法放在第一位最近我们每天在听课,在学习戒律。戒律,是出家人的标志,一个守持戒律的出家人代表着佛法的状态,所以,学戒的时候是出家人最庄严的时刻。一个道场能够学戒是不容易的,这是正法的标志。我们大家来..

虚云老和尚 :所谓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尘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诸佛悯之,不得已开示种种修行法门,无非令众生解脱。所..

众生有佛性,为何不能成佛呢?

若有欲知佛境界 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 令心所向皆无碍——《华严经 .如来出现品》如何修“如幻三昧”?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变化的,因果相续,法法相资。对万事万物作如此观..

忿怒莲师威猛炽燃火焰铁蝎护轮殊胜功德利益

第一世敦珠法王--敦珠宁巴,从伏魔岩藏库取出忿怒莲师多杰卓列密续法本,其中一章名为《上师威猛~法相守护消灾秘窍》。莲师亲自记载说明︰为修行者自利(保护)及利益众生而著述,此有相守护消灾法。(此咒轮中含守..

回向功德力量巨大使众生从地狱解脱

回向,又作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善根追悼亡者,以期亡者获得安稳。回向是大乘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之中就有“普皆回向”。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

你只需要不动,你只需要修你那个法。(杨宁老师)

就是消失。消失以后,你就会看见这个世界上,只是说有做错的事,只是说有因果在那儿。但是阴暗面什么,你不会这样评判的。就是说,即使你把它叫做阴暗面,但是你心充满了阳光,你不会受影响,受染污。影响你就是染了..

修行人安住寂静处、不用手机、不上网是决定修行成功的极为关键因素。【益西彭措堪布】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修,然后才明白在实修时用手机是背道而驰的颠倒行为。什么是修呢?就是要让心持续安住在善所缘上,绵密地护持,不让它间断,这个就是真正的修。如果我们相续当中没有颠倒心,那也用不着修行。..

你说通过念诵八字箴言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句话可靠吗?

问:你说通过念诵八字箴言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句话可靠吗?答:如果世上有个无上咒,那就是八字箴言。八字箴言有三十二种大功德,一百零八种中功德,上千种小功德。另外,八字箴言是三世如来的心咒,也是诸报身佛的心..

读这部经,你的财产能受到保护

读诵地藏《十轮经》财位令无损乏,怨敌令不侵害“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这部经的道理,你应当守护,让他不受财产的损失。佛知道众生贪财,钱是第一位,第一个就说保护他的钱财,别..

此事不做,修再多福报和功德也没用!

我们赚得的钱财,把它放在口袋里,口袋有缺口,钱财漏了;我们积聚的东西,把它放在箱子或篮子里,箱子或篮子有洞,我的东西漏了。有的人修福积功德,牺牲奉献,无如不懂得「摄心守意」,让身口意有了缺漏,善行义举..

为何要观想导师为金刚萨埵?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

“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文:广钦老和尚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

“精进”和“执着”的区别是什么?

明海大和尚:师父,我现在替营员向您提问题。在这几天活动中,大家也听了几次讲课,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他们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

佛子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教徒,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