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改过行善的“诀窍”,可请神鬼为鉴

繁体

    《了凡四训》列出了几项检验改过行善的“好景象”:1)自然感到心旷神怡,智慧顿开;2)或处杂乱环境而不动心乱性;3)或见仇人而不怒反喜;4)或梦见吐出黑色的东西;5)或梦见圣贤提拔引接;6)或梦飞步太虚;7)种种罕见之胜迹妙景。

    了凡先生说,这些都是过失消除、罪孽灭去的好景象。但不可就此心满意足,自鸣得意,不再求进步。

    了凡先生举出了一些罪孽深重的表现:“凡是罪孽深重之人,大都心神昏庸,失神健忘,无事烦恼。见到正人君子,则显出惭愧沮丧之状态,听到了真理大道则不高兴,有时施恩反招憎怨,或梦见一些颠颠倒倒的恶梦,甚至于经常发唠叨……上列种种都是自作孽之相,为人若有了上述情况,应该即刻发愤图强,改过向善以免自误。”

    《了凡四训》是明朝贤士袁了凡居士的戒子善文,是他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了凡居士推介其经验:发愿改过行善,“最好能有亲朋提醒督促,或请神鬼为鉴,一心忏悔。”人能畏神,方可断恶修善积德。印光大师极力推崇这本善书。

    曾看过《了凡四训》电影,精读过《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两篇文言文原文。《佛学问答》告诫学人,要把《了凡四训》看个三百遍,每天要看一遍,用上一年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

    常言道“人生如梦”,又言“人生如戏”。在佛法看来,如梦,如戏,不过是“三观”中的第二观“观假”。三观教人,先“观空”,宇宙人生的体是空性的,正因为如此,才能变现万物,容纳万物;次“观假”,一切有为法(万事万象),如梦幻泡影,决不可执着;最后“观中”,人在世间要受用种种事物和法则,此时要走中道,两边都不能着,着空就陷入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着相(假)就陷入醉生梦死或庸俗主义。人生虽然是假象会集,切不可执着,但要学会随缘而遇,游戏神通。须知:人生决不会戏弄自己,因为天不欺人;自己很可能戏弄人生,因为自欺欺人。

    《了凡四训》记录了了凡先生悟道的整个历程,他认为:“凡是说‘人生福祸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贤达能安命者,必是圣贤豪杰。”了凡先生虽然坚信“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也深信“命由己作,相由心生”,但他更相信“贤达之人能安命”,“谦谦君子道可得”。这便是了凡先生的非凡处。 

    《了凡四训精解编》云:“自古以来,一般人都被命运所控制,而身不由己,只有明理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正所谓‘贤达之人能安命也’。”又云:“《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分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威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2006/9/5) 

“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文:广钦老和尚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

“精进”和“执着”的区别是什么?

明海大和尚:师父,我现在替营员向您提问题。在这几天活动中,大家也听了几次讲课,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他们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

佛子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教徒,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

有目的做善事,有没有功德?

有所求不是说完全没有功德,要看你心中求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名誉、地位、福报乃至功名,那是没有功德。但这些善事也不会白做,因为种善因必定得善果,做了还是有福德,不论你是不是有所求。梁武帝在见达摩祖..

为什么“千万不要供地藏菩萨”

信佛的人每天在家礼佛所以在家里可以供奉菩萨很多人家里请了观世音菩萨大肚弥陀佛或是因为家里有学生希望学业有成,请了文殊菩萨也有家里想添人进口供奉了送子观音有一尊菩萨可能很多人不想在家里供奉,那就是地藏王..

人间最宝贵的是一颗“欢喜心”

人有很多心理的毛病,例如忧愁、悲苦、伤心、失意等。佛经形容人身难得如“盲龟浮木”,一个人在世间上一年一年的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没有意义,那又有什么意思?如何过得欢喜、过得有意义?有几点看法:第一、要本..

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

答疑解惑作者:生根.仁孜尼马问:怎么样才能做到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呢?答:如果你要想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经常发愿:平时多关注善知识及根本上师所做的善事和道德,功绩和功德,慈..

佛教是老年宗教吗?

文:陈兵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风潮中,佛教,曾被人从自我反省的角度,谑称为“老年的宗教”、“学死的宗教”。教徒年龄的老化,与整个佛教老气横秋的景象正相一致。现在不管到哪个寺院里走走,都不难发现:佛教徒中,无..

警策 | 热捧的“香谱”是什么?

文/静波法师01烧个香都搞得焦躁不安这不是神经不正常吗前些年的时候,回到极乐寺,寺院外边,包括寺院里的流通处,都在热卖什么“香谱”。我们的一些所谓的佛教徒,表情神神秘秘,在那里每天琢磨自己烧的香:这个高..

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

此种说法,极为错误。《大悲咒》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也叫《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大悲心陀罗尼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大安法师答:你的“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他是可以带回去。但是他怎么带回..

有人说辛辣香料也算荤菜,这是真的吗?

文/圣严法师辛辣香料是荤菜吗?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

皈依以后,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 :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

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不如意?

我最近感觉在工作中、事业上,好多事情不太顺利、不太如愿,应该属于我的钱财、职务等,却得不到。这是为何呢?惟贤法师:要耐心等待,你不要急。在现有的状况下好好努力,肯定有机会,千万不要急躁,任何事情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