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点灯的人”

繁体

谨以此文向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传播者、捍卫者、逝去的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致敬!同时,以此表达我对南怀瑾先生辞世的深深哀思。

——日日知非


朋友,也许你知道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季羡林等老一辈谢世的国学大家,然而若论当代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或许并不为你所知吧?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二零一二年九月三十日晚,即壬辰年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一位慈悲可亲的老人静静地走了,这位老人就是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美欧等地二百多人,满怀崇敬、痛惜之情,在太湖大学堂举行了南怀瑾先生祭奠告别仪式,为南师送别。

南师一生讲学传道几十年,受教受益者无数。这次仙逝,等于上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堂大课。短时间内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不仅仅是国内,还有国外的很多华人朋友和外国朋友。无数人在这堂课中难过、反思、反省,甚至忏悔、发愿要改变自己要做功德的,大有人在。《怀师》纪念网站的文章、留言很感人,而这些文章、留言绝大部份竟是没有当面见过南师的人写下的。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浙江乐清人,中国当代教育家、诗文学家、武术家、禅学家、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国学大师。南先生少年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天资聪颖,一生有从军、修道、经商、执教的丰富经历。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医药武艺。三十岁前遍阅天下古书,阅读了《四库备要》、《道藏》、《大藏经》,具备了世间与出世间的渊博学问,精通儒、释、道三家以及诸子百家经典。南怀瑾先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弘扬者,在国家民族经历前所未有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救亡与重建工作,续接中华文化的命脉,融通古今中外文化精华,是一位为苍生立心的继往开来者。

南师,是中国近代以来以民间力量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先驱,以民间力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力之第一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传播者、捍卫者、传统文化的极大成就者。他走了,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

当代弘扬传统文化的先驱

南师一九一八年三月十八日生于浙江乐清。时逢军阀割据、丧权辱国的年代,第二年即一九一九年,便爆发了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救亡运动。从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近八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屡遭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欺凌,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深受殖民之害。“五四”后,中国人民终于奋起抗争,在国共两党合作之下,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实现了南北统一。

与此同时,一些留学美日欧归来的学者,以西学的观点张冠李戴地批判中国历史文化,提出打倒传统文化,有的还主张“全盘西化”,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新文化运动对我国引进西方文明,推动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但是,由于它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主张铲除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汉字”,引起了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的极力反对,认为那是自毁长城,切断民族文化命脉。然而,中国历史文化最终难免在“愚昧、封建、落后”的标签下被批判扫荡,几近断灭,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亘古未有之变局大危机。百年来的文风乃至大众思维,也由此一改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温柔敦厚之风,一变而为尖酸刻薄、偏激极端。由此,整个二十世纪,西方来的各种思想在中国主流舞台上激荡纷呈。同时,困惑与求索,痛苦与不安,争论与争议,也从未停止过。人文文化的荒芜,造成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灵魂危机、社会危机……

南师就成长在这个令人窒息、令人悲愤的忧患环境,亲眼目睹了国家和民族命运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青年时代的他忧心如焚。抗日战争爆发,南师激于民族大义,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屯垦戍边,在川康云贵边境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驰骋一方。他有一首诗反映了这段时期的万丈豪情:“东风骄日九州忧,一局残棋尚未收。云散澜沧江岭上,有人跃马拭吴钩!”后来,鉴于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势力各有图谋,南师审时度势,改变了人生方向,挂印而去,重返成都,在中央军校学习并担任武术教官与政治指导员。在中央军校期间,南师结识袁焕仙大居士,因参禅而悟道,遂立志重续中国文化断层,并离开了军校。随后潜心佛典,遁迹于峨嵋大坪寺,闭关阅藏三年。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一九四九年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一九八五年,旅居美国三年。一九八八年,南师毅然回师香港。在香港十五年期间,他讲学不辍,期间曾受有关方面敦请,为海峡两岸密使的秘密谈判牵线搭桥,开启了“汪辜会谈”,最终促成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协议,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2000年,年届八十三岁的南师力排众议,做出回内地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定,选址苏州吴江七都庙港,筹建太湖大学堂,为重续中华文化断层不辞劳瘁,鞠躬尽瘁。2006年,太湖大学堂顺利落成启用,八十九岁的南师从此长期在太湖大学堂弘扬传统文化,直至2012年仙逝。

青年时期的南师,二十五岁于袁焕仙先生处参禅悟道之后,他深感传统文化如果断灭,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比亡国还危险一万倍。为弘扬儒释道诸子百家,接续中华文化断层,二十六岁的南师毅然上峨眉山阅藏。三年闭关阅藏圆满结束,之后下山开始弘扬传统文化。

南师成长于内忧外患的环境,亲眼目睹了国家和民族命运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深感传统文化如果断灭,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在中华文化命若悬丝的关头,南师挺身而出,把弘扬传统文化接续中华民族文脉做为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自从二十六岁在峨眉山宏深誓愿开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前后整整历时七十年。

知君两件关心事世上苍生架上书

早在七十多年前,南师才二十岁出头,一位知交朋友钱吉先生为南师赠诗一首:“侠骨柔情天付予,临风玉树立中衢。知君两件关心事,世上苍生架上书。”南师一生的行谊,就是关心苍生、关心文化两件大事。

南师认为,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外国人屁股后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因此,南师一辈子从事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工作。

自从二十六岁在峨眉山宏深誓愿,南师就把弘扬传统文化,接续中华民族文脉,做为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南师正是以如此宏伟的目标和宽广胸怀,一辈子从事文化传播与人性教化的事业。南师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了七十载,期间筚路蓝缕,但南师独立而不改,矢志而不渝。用他自己的话说,数十年来一直在各种困难与障碍的夹缝中,勉强做一点事。可以说,南师在中国历史文化命若悬丝的关头,不惜牺牲自己、牺牲家庭,苦心孤诣,下了一盘大棋。七十年,一盘棋!每一步,浸透了他多少的心血与艰辛!这盘棋对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必定历久而弥新,历久而为更多人所理解。

综观南师一生,自觉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从美国到香港,再从香港回大陆,一直苦心孤诣为重建中华文化奔走呼号。他亲自撰写或由弟子整理他阐释传统文化的著述,回大陆前出版了三十种,在太湖大学堂六年,又整理出版了二十多种,总共出版五十余种。有几种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韩语、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影响广泛。《禅海蠡测》、《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原本大学微言》、《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金刚经说什么》等等著述在两岸三地一版再版,很多种书的发行数都高达几十万册以上。这些著述的共同特点是以经解经,经史合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贯通古今,切中时弊。他不受传统经典各家注解的局限,贯通上下原文以求获得清晰义理,还将经典原文和同时代相关史料结合起来,并根据时代变迁,联系当今的人与事,贴近生活实际帮助读者理解原著思想,以达到古为今用、经世致用的目的。这样,南师的著作就填平了古今文化隔阂的沟壑,填平了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的鸿沟,成为当代各界各阶层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并且对当代人做人做事也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对于有些学者的批评、挑剔、指责,南师素来抱有错则改,有诬不辩,有歧义不争论原则,坦然处之。他真诚告诉读者:“读了我的书,希望读者们从此更上一层楼,探索固有文化的精华所在,千万不要把我看作是什么专家权威学者,也不要把我讲的当作标准。我从来把自己归入非正统主流,我只是一个好学而无所成就、一无是处的人。一切是非曲直,均由读者自己去判断。”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二十字生动地诠释了南老的学识与睿智以及他毕生的修养和追求。在海峡两岸曾有一种说法,当代人不读南怀瑾的书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要重新找回被摧残而断裂失落了的国学传统,读南怀瑾先生的书是一种最佳方式。南老成为两岸最具魅力的国学大师,在中西文化界有着巨大的声望。

有一位翻译家评价说:佛经上说“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淸。”我相信摩尼珠般的南老师著作会慢慢地传播到全世界,敎导无数人确定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净化心灵,得到安身立命。我永远感恩老师,我要继续翻译,以弘扬南老师的著作。南老师的解释不是一个学者的角度,所以一般的人很容易吸收,很容易了解,比较深层地穿透中国的历史。

有学者如此评价南师的国学著作:老师的著作是人生经验的宝库,是人生智慧的宝库。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人生观的话,他堕落虚生浪死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南老师的著作敎导我们确定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是正知正见,是天下人所需要的人生最高级课本,是对21世纪全世界人类之应病良药,可以说是真正的生命科学。有人想读儒佛道书的话,我常常劝他不要走冤枉路,赶快读南老师的著作,这是捷径。他是一位几百年来稀有难得的善知识,真正很有福报的人才会遇到南老师的著作,千万不要错过。
南师是一个有着大气魄、大胸襟、大担当精神的人。身处中华传统文化断层的特殊历史时期,在举国上下都在声讨、歪曲、贬低、抛弃传统文化的时候,他超然独立,以超凡的远见卓识清醒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一旦文化之根断灭,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于是在传统文化命若游丝的危难时刻,他毅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了国家、民族大义,毕生致力于重续中华文化之根的事业。

古国治先生在《南公怀瑾先生辞世的伤痛》一文说:怀师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护持者,中国近一百多年来,因为国体积弱,深受英法德日等国的船坚炮利之害。国人为了图强,纷纷兴起向西方学习之风,从废除科举到国家体制改革。这段期间,中国人一直在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政治、否定自己的教育、否定自己的习俗、最后否定了自己的文化,你可以从南先生的书中,处处看到他为此感到伤心、痛心和担心。

因为文化是立国的精神,是立国的根基,一个人有形而无神,那是什么样子?中国人没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思想,还叫中国人吗?所以他讲《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他讲《易经》、《老子》、《庄子》、《列子》、《周易参同契》,他讲《金刚经》、《圆觉经》、《维摩诘经》,译释《楞严经》、《楞伽经》,而且讲得深入浅出,希望人人都能懂,能够普及到各个层面。其目的无非为了恢复中国文化的元气,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贡献心力、贡献智慧,为了做这件事他舍家、舍财、舍身命,说来如何不令人伤痛?

南师从峨眉山发宏誓愿直至2012年中秋,首尾整整70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续接传统文化的断层,艰辛备尝,却矢志不移,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不折不扣实践着诺言,也终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功德圆满如中秋之月。

南师,不愧是当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先驱,不愧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一代宗师!

功勋富贵原余事 济世利他重实行

南怀瑾先生不是学者,而是行者。他有一般学者的一面,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但更可贵的是,一般学者不做或没有能力做的,南老师做了,那就是他身体力行为国家、为民族做有益的事。

南师不仅在讲坛上、著作中,以及平日与友朋学生的言谈里,表达了对民族文化发展命运的深切关怀,更令人敬佩的是,南师身体力行,经常带头或带领学生在智力、财力、人力等多方面,大力支持全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实际支持希望工程;实际支持设立光华教育基金会,长期支持内地三十多所大学教育;实际支持厦门大学培养中医人才;实际支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培养新闻人才;实际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培养秘书人才;实际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国学院;支持上海道生医疗科技公司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中医数字化“四诊仪”的研发与应用。2011年,与苏州移动公司合作,开办“中国文化学堂”手机课堂,做公益文化教育。2012年,南师应中国人民大学请求,为该校国学馆题词,鼓励国学院师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了满足地方人民的愿望,并借以弘扬人文文化,敦化民风,他还亲自指点吴江七都老太庙文化广场的筹建,亲笔为“老太庙”、“吴泰伯”题名,还捐出十八亩土地用于老太庙文化广场核心区建设,又派出国际知名建筑师登琨艳先生为老太庙文化广场做义务的建筑设计。南师和太湖大学堂的同学们,还为老太庙建设捐款三百五十万余元人民币,其中一百万元是南师的稿费,他说:这笔钱,是读书人心血换来的干净钱,虽然不多,但也希望为当地人民的福祉与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1988年老师从美国回到香港寓居以后,五六月份,浙江温州市一个代表团到了香港。代表团由刘市长带队,他来拜访南老师,提出要求,老师也是温州人(温州下辖乐清),他说希望老师能够为我们同乡做一件好事,就是能够促成金温铁路的建设。当时刘市长给老师讲,温州改革开放以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交通不方便。虽然已经开始修机场了,它毕竟运输量不大,交通还是困难,所以一定要修金温铁路。因为这一条铁路是孙中山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建国纲领》里面就提出来了。这条路使得温州同福州、杭州连接起来,铁路开通以后就和整个浙赣铁路的总动脉联系上了,这对温州的发展非常有利,所以温州改革开放必定要修好这条铁路。然而,这条铁路浙江人民奋斗了八十年,七次都没有修成功。

南老师的爱国爱乡精神是非常强烈的,他想到自己故乡的老百姓盼望这条铁路盼望了八十年,所以第一次会见,老师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愿意出来促成金温铁路的建设。从1988年开始老师就做筹备了,后来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他在香港十五年,为这条路就奋斗了十年。金温铁路在双方商讨的时候,南老师曾经说过:“我一生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我做一件事,只问它应不应该做,该做的我一定去做。”在南老师的努力下,促成了八十年七次没有成功的金温铁路建设。金温铁路建成之时,南师功成身退,一分利益不沾,把铁路股份全部还路于民。

铁路通车时,南师作了一首诗:“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南师说:区区一条人间铁路算什么?我是为了继续修一条“人道之路”。

十几年前我就读了南师的书,但是一直不了解南师的愿力是什么。直到南师去世后,2013年我读了周瑞金《一代宗师的教化——感念南怀瑾先生》一文,才知道70多年前,26岁的南师在峨眉山顶发下道济天下的大愿:弘扬儒释道诸子百家,接续中华传统文化断层!南师真正要修的是一条“人道之路”啊!

众多有识之士对南师的评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在拜会南师之后,如是评价南师:“从那次见了南老师之后,我突然就发现,我们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个人,他对古今的了解可以说没有人可比,没有人可及。他的智慧从我们这一代人来看,只能仰视。他随口而出的这些诗词和佛学的偈颂都是用诗词形式的,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讲,都是高深莫测的。我心中就有一个愿望,像这样一个智慧的老人啊,已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见一次就少一次,我不能失去这个机会。所以从那一年开始,我一有机会就到他这里来。”

南师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集这么多成就于一身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美国国务院驻中国的一名高阶官员曾经如此评价南师:按照传统,中国皇帝的顾问必须是集一切文化传统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南先生可能是符合这种传统的最后一人。

这是一位亲见南怀瑾先生的人的评价:我当时觉得太湖大学堂是很美的地方。因为那个时候穿长衫的人已经很少了,我们见到一个非常仙风道骨的人(南怀瑾先生),这么得体地穿着一件蓝色的长衫出来,那么有古风。你不用听他讲什么,你看一眼,就已经感觉到那种美好。就是《大学》里面讲的君子,就像玉石一样,磨砺过的玉石。就像那个料峭的竹子,他站在风中,你可以远远地感受到,一切被他融化的那种君子之象,很干净利落,说话很幽默,很智慧,很自信,就这样的一个君子的样子。

很多有缘近距离接触南师的人,发现在他身上传承着中国几千年来儒家优秀的儒雅风范。《我读南怀瑾》一书的作者练性乾对南师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南老师保持了儒家的优秀传统,在进退应对之间,甚至是很小的事情上,南老师处处体现了儒者的风度,展示了儒者的高尚品德。南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使人肃然起敬,想学也不一定学得会。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挂念着别人。南老师的道德风范,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

刘雨虹女士初见南师的印象:再说南老师讲佛学概论的情况。那天去听讲的人很多,一间教室坐得满满的。当我们这些听讲的人都坐好时,听到有人喊:“起立!”原来讲演的人到了。回头向门口望去,但见进来的是一个瘦瘦矮矮的中年先生,他身穿中国式长袍,脚步轻快,面带微笑。但却使我大感惊异!因为他的面色与常人不同,那是略微发亮的淡淡的金黄色,刹那间令人想到佛像的金光(按:面带金色是修道有成就的表现,在相学上是吉相)。这是我对南老师的初次印象。接着是两个钟头的讲演,等到听完以后,行廉姐与我一致认同,这位南先生就是我们认可,足以当老师的人了。

我读了南师著作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南怀瑾先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为堪称是中国近代一百年来第一人。有些追随南师的学生对南师的结论是:若论传统文化方面的修为,南怀瑾先生可能是中国近代五百年来第一人。

南师的洋学生彼得·圣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主席,美国《商业周刊》称圣吉为“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从1995年开始,彼得·圣吉开始从学于南怀瑾先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南师的印象:
我第一次见到南老师,就像吾人多年来的大多数会面一样,充满巧合。

在1990年首次出版《第五项修炼》之后的几年中,我越来越觉得我需要找一位老师。由于此书的成功,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我没办法不受影响,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在一年中花了很多时间与不同的精神导师会面,我曾有过很多有趣的会面,但没有一个感觉对的。要么太西方化了,要么有点太偏心理,要么有点太神秘。这样继续寻觅,直到我开始怀疑我是否最终能找到感觉上对的那位老师。
巧合的是,当我漫长的寻师之旅还未有结果时,我的一位经常保持联系的台湾老朋友杨硕英,他找到了一位禅宗老师。1995年,硕英很兴奋地告诉我,他的台湾老师安排了我到香港去见他的老师。就这样,在一次漫长而疲惫的台湾之行后,我和硕英一同飞往香港去见这位神秘的南怀瑾老师。
此行之前,(杨)硕英给我介绍了这位杰出的禅师和他的伟大成就,他曾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带领过部队,在最高等的军校做过教官,在1949年2月到了台湾。他是中国的道家、佛家和儒家的著名大师,且不说他对经典诗词和易经风水的研究造诣,他被认为是400多年来最重要的一位禅宗大师。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当我从台北飞往香港的短暂飞行中,我感觉我是去见一位教宗。所以,当我从机场乘车抵达坚尼地道一栋楼的四楼,进入到一个有电视的公寓,看到人们正在四处闲聊,我感觉到很惊讶。一位面带微笑个子不高的先生欢迎我的到来,说我看起来精疲力尽,问我是否需要一杯啤酒。在那一瞬间,我知道我找到了我的老师。
那天下午我们和南老师的一位学生彭嘉恒对话,他在旁边一间小房间里为我做了一堂短暂的冥想课程后,我们返回和大家一起晚餐,然后我去了机场,尽管疲惫不堪,但却像充了电似的。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南老师那里似乎矛盾的世界:电视和冥想。餐后有关经济、政治、股市,以及佛法课程的漫谈。有会看相者,也有法学家和会计师等等,一切都非常轻松自然。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异乎寻常的交流,以及似乎矛盾却又融合的存在,后来开始慢慢理解南老师致力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一切。

尽管海内外有识之士对南师赞誉有加,但是南师为人十分低调,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从不宣传自己。他用八个字概括自己的一生,他说自己是“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可见先生是何等谦卑!

师者是灯塔照亮未来路

南师是一个有着大视野、大智慧的人,着眼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关怀和对当下世界的深切关注,融汇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推动东西方精华文化融合,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业。

现引用《中国新闻周刊》总主笔闫肖锋的《师者是灯塔,为人们照亮来时的路》一文部分文字,希望引起大家对文化的思考:

南怀瑾是实干派,不但创建太湖大学堂,之前他筹资修建的金温铁路被当地称为义举,但老先生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文化传承。“一个国家的变乱,真正基本的错误,是文化教育。什么政治啊,经济啊,还是后面的事。”

当中国荣升全球GDP第二时,我们有过短暂兴奋,随即陷入沉思。我们依然贫乏,物质上的繁荣更映照出精神上的贫乏。人们对文化的慨叹经常是,回不去了,格式化了,脉断了……所谓国学热,不过是虚热。我们的城市建筑是克隆的,我们的街道是仿古的,我们的产品是山寨的,我们的思想空洞而乏味,我们的面孔矫饰而呆板,我们的脚步慌乱而匆忙……人往那儿一戳,失去了气定神闲、收放自如。我们虚张声势的现代化并未带来安全感。大国崛起了,你穿什么上国际名利场?如果穿阿玛尼你永远穿不过西方人。

浅层次讲,文化就是一件衣裳,它让你有底气。“中体西用”抑或“西体中用”,文化人所谓“体用之争”,如果欠缺怎样做人的前提,什么体、任何用都没用。引进西方这个制度、那个规章,如果人的底色太差,什么制度都走样。万丈高楼平地起,搭起现代社会的大厦需要大量有底气的人、顶天立地的人。这就是南怀瑾先生提倡学习做人的重点。

有人如此评价南怀瑾先生:

在南老先生身上我们读到了什么?

首先,先生是个学问上的“通人”。学贯古今中外而并不拘于书本。他不会像那些国学大师那样用很复杂很术语的理论体系,他的学问直指人心,他的质疑一刀杀进来让人一个激灵。其次,先生做人“通透”。有人问先生是信佛教还是道教,他回道:我信睡觉!再次,先生做事“通达”。帮家乡修铁路,办太湖大学堂,想好了就办,为天下人而办。先生自嘲是“一无所成,一无是处”,其实他是大视野、大境界、大智慧的人。只是,世人辜负了南怀瑾。

现代人唯西方科技马首是瞻。其实,比科技更大的是制度,比制度更大的是文化。文化成就人心。所谓世道人心,乱在人心。人心好了,社会不会差到哪里去。南怀瑾先生最后吟诵的诗句是:人历长途倦老眼,事多失意怕深谈。令人想起他早年的感叹:我们这一代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南老虽然失望,但并不绝望。他自称是“顽固地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老顽童”。幸好还有南怀瑾。南老这样的人是灯塔,为你照亮来时的路。未来怎么走,要看你自己了。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传的是为人处世之道,而不仅仅是指导某门某科的具体技法,而为人处世之道要经过言传身教才能完成。“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南师用自己一生的言行圆满地践行了为师之道。

末学生来也晚、福德也薄,从未与南师谋面,仅仅从南师著作中了解南师。虽然如此,我已经把南师做为我今生的人生导师。通过阅读南师的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打开了人生另一片新天地,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所在。南师的著作与介绍南师生平的书籍有很多,这些书大部分我都读过。关于南师传记,这里我特别推荐《点灯的人——南怀瑾先生纪念集》、《我读南怀瑾》,这两本书趣味横生,可读性极强,对于了解南师生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两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南师生平,对于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如何处世都有极高的借鉴意义。“怀师”网、“南怀瑾先生文教基金会”网,是南师弟子建立的南师官方网站,也是了解南师的途径。正如很多学者所说:南老师是一位几百年来稀有难得的善知识,真正很有福报的人才会遇到南老师的著作,千万不要错过。如果想了解传统文化,不要走冤枉路,赶快读南老师的著作,这是捷径。每一个立志戒色修身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南老师的书,效法南师自强不息、无我利他的精神,认真遵照南师的教导做人做事。

南师,是一个点灯的人。他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点亮众人的心灯,驱散众人心中的黑暗与无明。南师,是一盏生命航程的指路明灯,照亮我们未来的人生路!

当我们秉承南师的精神,借助南师的光明,点亮自己的心灯,并将光明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共同修筑一条“人道之路”时,南师似乎正微笑地看着我们……

后记

关于本书写出本书,纯属偶然,因为我从未想到自己会写出一本书。2007年,我在戒邪淫论坛写下了一篇戒色经历贴后,以为就此交差了。后来感觉有许多话还未说完,就续写了第二篇,当时我就动了写系列文章的念头,没想到..

积善之家有余庆

《易经》的《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的善行或恶行不仅仅对自己的人生命运有极大影响,而且会影响后代子孙。如果一个人自己邪淫做恶,那么子孙后代往往会遭殃。如果一个..

浅论邪淫的危害与对策

现代社会大众最容易犯的就是邪淫,邪淫对人生运气有极大的损害作用,导致人生命运坎坷不幸,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邪淫的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戒邪淫这个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上篇:邪淫之害什么是邪淫“..

曾国藩家书精言录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早..

缅怀“点灯的人”

谨以此文向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传播者、捍卫者、逝去的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致敬!同时,以此表达我对南怀瑾先生辞世的深深哀思。——日日知非朋友,也许你知道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季羡林等老一辈谢世的..

戒色重生的十三大改变

手淫有害身心健康,有损人生运气,这是戒色界公认的事实。成功戒色以后,很多人身心恢复了健康,人生运气以及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好的转变,这是很多戒友的共同体会。本文精选了戒色重生的一部分案例,从身体强健、头脑..

论戒色的三层境界

戒色不仅仅是为了戒除手淫坏习惯,其内涵既丰富且广泛。戒色论坛提倡“节欲养生”、“修身励志”、“远离不良色情”,戒色一词是指婚前禁欲、婚后节欲,远离婚前性、婚外性以及各种色情思想和行为,并非宗教界终身禁..

肾气虚了怎么补——养生之道汇粹篇

很多人由于自渎坏习惯,导致严重的伤肾和精气不足,身体上出现各种毛病,很想自己快一些恢复身体健康。那么,怎么做才能补足肾气有效地康复身体?身体康复的方法虽然在我以前的文章谈到过,但是药补与食补原则谈的比..

论戒色后身体的康复时间与康复之道

戒色后,身体何时才能完全康复、怎样做才能有效康复的问题是每一个戒手淫者(无论成功与否)都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现就这一问题与大家探讨、交流一下。 一、略论身体康复的时间先谈谈戒色后身体何时才能完全康复的..

戒色纲宗——前辈戒色成功经验合集

本文汇集了戒色论坛众多前辈、版主、精英们的戒色实战心得与成功经验,以及我戒色十多年的心得与感悟。这些经验都是前辈们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总结出来的,十分宝贵,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为戒色实战之必读。上篇成功..

戒色常见疑问解答

前言本文回答了戒色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疑难问题,供大家参考。本文共分四大部分:常识纠错篇、戒除恶习篇、梦遗对治篇、身体康复篇。常识纠错篇哪些行为属于手淫?手淫的行为很宽泛:用手、棉丝、被褥之类刺激生殖器,..

成功戒色的唯一捷径

要想戒色取得成功,就必须向成功戒色的前辈虚心学习,看前辈是怎么做的,自己老老实实照着做,戒色才有可能成功。戒色前辈的成功经验是经过血泪的代价总结出来的,不虚心学习,不认真吸取前辈经验,自己戒色一定会走..

论反省的重要性

【摘要】戒色最难的地方,不是戒色行为的转变,而是戒色认识的转变。解决了认识问题,行为上很快会转变,成功指日可待。反省是解决认识问题的关键。反省是修身、自律。通过反省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完成生命重生,让我们..

也谈如何奋斗

奋斗是《戒色七部曲》第六条,奋斗具有成功戒色与实现人生理想的双重功效。如何落实奋斗呢?本文就这个问题简单探讨一下,仅供大家参考。上篇:奋斗与戒色奋斗的戒色作用奋斗,就是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远大志向,把..

行善对戒色的重要作用

行善是《戒色七部曲》第五条,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却是戒色的前提和资本。本文专题谈一下行善对戒色的重要作用,仅供大家参考。善念的力量行善真的对戒除手淫意淫有帮助吗?相信这是绝大多数戒色者的心声,因为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