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炒菜与学佛,会看菜谱,和会做出美味佳肴是两码事
嘎玛仁波切:炒菜与学佛,会看菜谱,和会做出美味佳肴是两码事
很多人都发现自己充满着疑惑,没有办法从“我执”圈定的疑惑桎梏中走出来。其实,“疑”每个人都有,但有大和小疑的区别。大的疑惑,是因为人们对很多事情本来就迷茫,比如自己的人生。“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最大的疑问。尽管现在很多人的生存状态是过了今天没明天,浑浑噩噩的,甚至如行尸走肉一般,但是这样的人,也依然相信明天会到来。用“相信”在今天做着准备,并迎接着明天的朝阳。而小的疑惑就更多了。
人们从古至今对待子孙后代的“相信”,非常一致。相信他们会长大,相信他们有一天会有出息,生儿育女,幸福快乐,一生平安……并将这样的预设想象为一个美好的蛋糕,然后往那个方向追寻着,期待有一天能够品尝到。实际上,孩子在接受这些祝福的时候,在朝着这些长辈给出的方向时,根本上还是带着疑惑去的。其实大人们也疑惑,只是大人们都从他们的长辈那里,学会了用非常坚定的“相信”,来编织一个个“谎言”,告诉孩子们:只要你努力,那些都是会实现的!
其实,曾经的那些“相信”会不会实现,谁都不知道,很多事情一定要等到那一天,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而人们的努力,并不会带来一模一样的成功。这就是每个人生活当中都会迷茫的部分。原因是什么呢?因缘和福报不一样,而且人的思想太杂、太乱!前面一分钟他所肯定的,过一分钟也许他就会去否定。悉达多王子要成佛的时候,魔王波旬幻化成另一尊佛的样子,坐在他的前面和他作对,告诉他,“你要跟我学!”
“疑”对凡夫俗子而言,真的是难免的。那怎么针对“疑”呢?念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要长期念经持咒,系统地闻思修佛法。我们从小在寺庙里长大,对佛菩萨的信仰非常虔诚。但是,当学佛学到一段时间以后,不断重复地念经持咒,因为很多内容本来都是重复的,重复久了以后就会麻木。突然有一天,你的大脑里面会说,“我这样老是重复,有啥意思?应该去念一个没念过的。”但是为什么要重复呢?因为在我们没有领悟它之前,就必须得重复。道理,讲起来很简单,付诸实践就难了。如果让每一个人讲一个炒菜的经验,可能个个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是,真的让大家都去炒菜,能炒出一盘好菜的人,就没几个了。
现在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人,美其名曰“有文化”,其实是脑筋里的杂念越来越多,所以需要很多理论去掩盖自己的各种疑问。抱着理论是解决不了疑问的,实践,最重要。当一个人善的念头慢慢增多,他的负面能量就会慢慢消耗,虽然还是会有,但久而久之会变少。你们不要期待一学佛就什么都有了,不会的。会看菜谱,和会做出美味佳肴是两码事。
以前的很多老人没读过书,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懂得一些社会常识与道德规范。告诉他们,你这样做,就对了;那样做不行。他们就会照着做。不像现在有些人,满脑子都是反驳的意见:为什么那样?为什么不能这样?没有那么多杂念的人,也不需要那么多所谓的理论去掩盖他的杂念。
有些所谓学佛的人,以前爱骂人的,学佛后还是爱骂人;以前爱讲是非的,学佛以后,他讲的是非可能更多了。以前他还只是东家长、西家短,现在一大堆师兄弟姐妹,看不顺眼一个人,就开始搬弄是非。他会说:东边说你这样,西边说你那样,中间他是传话者。我们说:传是非的人,即为是非的制造者,而最大的是非制造者,就是我们的思想。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因为学佛而受约束,就会怂恿着人们在身体、语言等方面造作恶业。
大家可以慢慢来,系统地去闻思修佛法。但光看书,是没什么用的。炒菜的书到处都是,你不会没有关系,上个网,想要学个什么菜,整个流程都清清楚楚教给你。食材怎么选,菜怎么切,油怎么下锅,香料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能装盘,怎么装盘才好看等等,头头是道。你要是看过了,和人家谈起来,别人还以为你是个大厨呢!其实你都没有做过这道菜。这就像你们看书,在网上看一些介绍佛教的文章,甚至你可能和这个老师,那个师父学过一些,但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之前你看了那么多文章,这个时候真能帮你解决问题吗?
你虽然会背菜谱,也看了不少炒菜的流程,但是这些,你都要去实践,去操作,才能提升你的经验。佛教称类似这种操作,叫做实修。当你皈依之后,就要逐步跟着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学习如何操作,而不仅是去看、去听一些理论上的内容。
为何不给足天下男女财富、美貌和真爱?
为何不给足天下男女财富、美貌和真爱?智者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闭月羞花、国色天香的容颜?佛曰: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品行高洁、性情温柔。能忍让,毫不计较。唯有宽容、柔和、谦逊有礼、上善若水的女人,才会端庄..
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因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为伍。怀德之人,追求心性的不断提升,以及生命在另一重时空的纯正境界,所以淡泊于尘世中的一切物什,也就能将这一切..
嘎玛仁波切:低下傲慢的头,这正是反观内心,真正认识自我的开始
嘎玛仁波切:低下傲慢的头,这正是反观内心,真正认识自我的开始求皈依,要谦卑。我们在佛菩萨面前要谦卑,只有在你谦卑的时候,福报才会成熟得快。人们在凡夫俗子面前,往往生不起谦卑之心,“傲慢”无处不在,但在..
善心能文,考选城隍
善心能文,考选城隍我姊夫的祖父宋焘公,是县里的秀才。有一天,生病躺在床上,看见一个官差拿着公文,牵了一匹白额马走进来,说:「请快去参加考试。」宋焘公说:「主考官还没有到,怎么这么匆忙就要考了?」官差也..
在家如何学佛?
在家如何学佛?南无阿弥陀佛非常欢喜,有越来越多的人,亲近佛教,信仰佛教,这是一份佛缘,也是一份善缘。但很多人,心中一直疑虑重重,因为没有明师,虽然想学佛,却并不知道在家里学佛,该怎么开始,该怎么做。今..
带着名利心行善,善果难得恶报来
带着名利心行善,善果难得恶报来邹子尹,明朝江西人,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佛教徒,凡是有扶危济贫的事情,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大善人。 可是,邹子尹病死之后,却到了阎王殿,他心里很不服气。阎..
嘎玛仁波切:佛弟子不要做“高谈阔论”的假大师
嘎玛仁波切:佛弟子不要做“高谈阔论”的假大师修行有很多种方式方法,关于密法的殊胜之处,在密续《三相灯论》里提到:“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其中,“一义”是指显宗和密宗的究竟目..
德禅一禀丨明白这6个术语,你也是品鉴普洱茶的高手。
德禅一禀丨明白这6个术语,你也是品鉴普洱茶的高手。明白这6个术语,你也是品鉴普洱茶的高手喝普洱茶的时候,如果你能不经意说出几个术语,周围人肯定会对你高看一眼。老禅今天就聊聊其中经常遇到的6个术语。一、锁..
嘎玛仁波切:佛弟子不要做“高谈阔论”的假大师,不要浪费暇满人身,入得宝山却空手而归
嘎玛仁波切:佛弟子不要做“高谈阔论”的假大师,不要浪费暇满人身,入得宝山却空手而归修行有很多种方式方法,关于密法的殊胜之处,在密续《三相灯论》里提到: “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复习课引发的思考
复习课引发的思考复习课,是从整个单元的内容来做整体的理解和思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明确短期目标是什么,回顾自己是否达标。在集体自修时,我们小组用了三个半小时的时间,把这一单元的原文用自己的话进行..
嘎玛仁波切:炒菜与学佛,会看菜谱,和会做出美味佳肴是两码事
嘎玛仁波切:炒菜与学佛,会看菜谱,和会做出美味佳肴是两码事很多人都发现自己充满着疑惑,没有办法从“我执”圈定的疑惑桎梏中走出来。其实,“疑”每个人都有,但有大和小疑的区别。大的疑惑,是因为人们对很多事..
命中注定无常改
宿命的人总是在研究自己的命运,认为命中注定的有无问题是真实的。佛教从因果的关系来看,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佛教从无常的观点来看,这就是错误的观点。这样看来佛教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那么正确的佛教观点到底..
念佛感应见闻记:十年宿疾不药而愈
念佛感应见闻记:十年宿疾不药而愈施财班员林阿铨,有一次对我说:他有一位妹妹住在东区南门桥附近,在二十年前生了第二胎男孩,取名金星,这个婴儿,自出娘胎到三岁,身体软弱消瘦,与普通孩子大不相同,几乎没有一..
楞严经适合哪些人念诵
修行楞严经对自己的好处是非常的大的,诵读的人也没有任何的限制的,因为佛祖的心胸是宽广的,是无量的,佛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位想真心向佛的人的,所以任何的人都是可以诵读楞严经的,那么诵读楞严经的人最好的一批是..
念佛号可以超度婴灵吗
念佛号可以超度婴灵吗告诉大家念佛号可以超度婴灵吗?答:是不能超度婴灵的,念佛号只是自己忏悔之心,代表着自己对孩子的愧疚发愿弥补,但是与超度并非是相同的意义。法事的超度要借助法师们开坛做法掐诀念咒等等请..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前面..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