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认识止观魔事 以免认贼为子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认识止观魔事 以免认贼为子
内容提要:
世尊提醒阿难及大众,在止观中所见到的无数非无漏的十方国土,都是迷顽妄想建立的。应当知道,心中的虚空,犹如太空里的一片浮云;心中的世界,不外是太空中的一粒微尘。那些神鬼、天魔、魍魉、妖精,见他们的宫殿国土被庄严三摩提的威力震撼,宫殿崩裂,大地震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当你入三昧境界时,都来捣乱。
当在禅定中,主人觉悟无惑,一切魔事都无奈你何。
(温陵禅师曰:下文即助道分中第二科,名详辨魔境。魔,即魔罗,此云杀者,亦云夺者,能杀慧命,夺善法。开之有五,谓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鬼魔,合之惟阴魔、天魔而已。阴魔,即生死烦恼,依五阴而起者也。天魔,因修邪定,好害正道者也。未发心者常与随顺,则无寇敌,惟正修者,违而不顺,偏致恼害,故须辨识也。)
原文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仉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1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自心非正,落于邪见。
【注】
1奢摩他毗婆舍那奢摩他是梵文shamata的音译,意译止念;毗婆舍那是梵文vipasana的音译,意译正确观察;合译止观。止念即是定,正确观察即是慧,止观即是定慧等持的大乘修行法门。一般亦称禅定。
白话解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在狮子床上揽七宝几摆回紫金山,如来再现紫金容,倚狮子座,对大众及阿难说:
“你们缘觉、声闻等仍处于有学阶段的修行者,今日回心趣向无上菩提,我已为你们说了真修行法。考虑到你们还未识奢摩他毗婆舍那的微细魔事,当魔境现前时,不识其为魔事,不能正确对待,以至落于邪见。
原文
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子细分别。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白话解
或是自己五阴的阴魔,或是外来的天魔,或计着鬼神,或迷于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修行者中,亦有得少为足,譬如修到四禅缺乏闻慧的比丘,妄称已证圣果。到获得的天报受尽,出现衰相,出言诽谤阿罗汉,又入三有轮回,堕于阿鼻地狱。
你应用心听好,我今为你仔细分别种种魔事。”
阿难起立,会中同是有学的修行者,都欢喜顶礼,伏听世尊慈诲。
原文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白话解
佛告诉阿难及大众:“你们应当知道,原本有漏世界十二类众生妙觉圆明的心体,与十方佛妙觉圆明的心体,无二无别。由于你们诸多妄想,迷失正理,因痴爱发生种种妄有之相,依妄有之相又化出一个空相。从迷入化,化而复迷,便生世界。
在止观中所见到的无数非无漏的十方国土,都是迷顽妄想建立的。应当知道,你心中的虚空,犹如太空里的一片浮云;你心中的世界,不外是太空中的一粒微尘。
原文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
(补注曰:迷则转觉体为虚空,悟则全虚空是觉体。故一人发真归元,则一人所见虚空,悉皆消殒而为觉体矣。即所谓心精通吻,当处湛然。)
白话解
你们当中,不论谁人,只要发真归元,这十方虚空,一时消殒,还有什么虚空之中的国土不震裂消亡?
你们修禅,建立了庄严的三摩地,十方菩萨和所有无漏大阿罗汉,与你们心灵相通,安处泰然。而一切魔王、鬼神及凡夫天的天王,见他们的宫殿国土被庄严三摩提震撼,宫殿崩裂,大地震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
原文
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1,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
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注】
1五种神通神通,即神奇的超常能力。凡夫、外道及二乘顶多能修得五种神通:一、神足通,又称如意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菩萨及无漏阿罗汉可修得漏尽通,五通加漏尽通合称六通。
白话解
凡夫心地昏暗,不能觉知这些变化。而他们都得了除漏尽通外的五种神通,留恋自己安立的宫殿国土,怎容得你来摧毁?
因此,那些神鬼、天魔、魍魉、妖精,当你入三昧境界时,都来捣乱。
原文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
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
白话解
虽然妖魔鬼怪大怒而来,他们困于尘劳,而你处于妙觉中。他想扰乱你,犹如以风吹光,用刀断水,毫无作用。
你似滚汤,他若坚冰,滚汤浇冰,暖气渐增,冰自消殒。他徒有神力,只是客人。或成或败,全由你那主宰五阴的心王做自己的主人。
主人迷乱之时,客人才有机可乘。当在禅定中,主人觉悟无惑,一切魔事都无奈你何。
原文
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取留,扰乱禅定?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祗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温陵曰:登伽眇劣,只毁戒体。诸魔炽恶,能堕宝觉。固宜深防也。宰臣籍没,喻几于觉位而沦恶趣。)
白话解
你离五阴,入妙明正觉,那些由幽暗之气熏习而成的邪魔,遇到光明便都化为乌有,哪里还敢留下来扰乱你的禅定?
如果你不明悟,五阴迷惘,那么,阿难你必成魔子,修成魔人。
摩登伽本来没有什么神通,只用低劣的咒语,便使你破坏了佛的律仪,八万行中毁你一戒。幸亏你心还算清净,未受沦溺。
若遭天魔,习于邪定,你的宝觉将整体崩溃。犹如宰臣之家,忽遭革除官籍,没收家财,流落飘零,无可哀救。”
念药师经可以改变相貌吗
我们在修行佛经的时候,只要用心和坚持修行,我们的相貌是会有所改变的,这样是让我们看起来更庄严,很多人在修行药师经的时候感觉自己长得不一样了,变漂亮或者变帅气了,其实这就是药师经的效果。念药师经是可以改..
波斯匿王迷恋他人妻子
波斯匿王迷恋他人妻子波斯匿王有一天在城里巡视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伫立在她家门口。刹那间,国王就迷恋上她,而想要占有她。他探听到她是位已婚妇人,就派人要她的丈夫到宫中来服务。后来,更派她的丈..
难道你不想积累善根和福德吗
当怨敌伤害你的时候,你应该修安忍。难道你不想积累善根和福德吗?哪怕修一刹那的安忍,也能积累不可思议的善根和福德。我们有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自己在听法或者打坐时,若有人在旁边说话、干活,就觉得对方影..
如何把平凡的心态转变为菩提心
如何把平凡的心态转变为菩提心每个修行人都知道学佛要断十恶、修十善,然而这只能获得天道、非天道、人道、三善趣道的福报,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若想真正解脱轮回之苦,必须具备出离心。我们付出代价来修行,至少..
善意存于心,菩萨是众生
善意存于心,菩萨是众生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佛家以慈悲为本,所谓慈即爱护众生,有给众生以安乐的心;而怜悯众生,有拔除众生痛苦之心,则为悲。观世音菩萨既有博大的爱护心,又有非凡..
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认识止观魔事 以免认贼为子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认识止观魔事 以免认贼为子内容提要:世尊提醒阿难及大众,在止观中所见到的无数非无漏的十方国土,都是迷顽妄想建立的。应当知道,心中的虚空,犹如太空里的一片浮云;心中的世界..
真假妄语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大珠:老僧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那有什么地方可以聚众?道..
诵心经能随时念吗
念诵心经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什么时间也是你自己确定的。但是念诵心经,你最好还是挑选合适的时间,那我们念诵心经的效果也会更好。念诵心经的时候,你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在清晨读诵心经为最佳,因为一日之计在于..
因果轮回实录
因果轮回实录(1)印光法师鉴订俞明哉居士选录陈慧昶居士译述吾友俞君明哉,感世道日非,天灾人祸,循环交迫,莫可挽救。此之现象,果何自而来乎?昧者自昧,明者自明;若不仗清醒者警发晨钟,则莫能觉迷昧者之幻梦。举..
夫妇不和就造成整个世界的动乱
夫妇不和就造成整个世界的动乱【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这是教我们做人。做人的根本是在家庭。今天大家知道社会动乱,人活在这个世间心无所住,这是最苦..
女人佩戴楞严经作用
楞严经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经书,有些师兄不仅仅会念楞严经,也会佩戴楞严经,那么有些师兄就是想要知道女人佩戴楞严经作用是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去讲解一下吧!女人佩戴..
善恶的果报
善恶的果报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领袖,名叫阿耨达龙王,他听闻佛陀说法,欢喜赞叹。有一次,他预备了很丰盛的素斋,请佛陀及五百随身弟子,来到龙宫受他供养。龙宫的外面,有一个宝池..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