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之义

繁体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积,因而积重难返(反转),所以要跳出自己的意识与习性,总是非常困难。意识是自我束缚的原因,而相对地,解脱就是不再被自我的意识所缚。脱却「自我」色彩的人,过的是一种自然随缘的生活。「随缘」的一词,佛教徒都朗朗上口,但事实上对未解脱的人而言,多半只是在勉强随缘,或不解要如何才是随缘。佛法讲「法无我」,因缘与「法」可以说是同一个内涵,所以当然要先通透法,或说进入「法无我」之境,才可能彻底随缘。意即真的随缘的人,他不会在任何关头中冒出丝毫「自我」的成分,这种境界应该是只有大菩萨与佛才能到达。随缘是没有一个我在随缘,否则这「我」若还在,就会与「法」相对,而无法打成一片。有「我」的成分,就不可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或者说若还有「明镜台」,则必然会惹尘埃。因此,随缘是没有自己的企图,不是主动想要做什么,也没有个人的责任。但也不是被动地做或无法做什么,而是做可以做的,是在现成因缘条件下,把可成就的事成就之。举例言之,若以在家人言,「没有自己的企图」是—他不刻意要与谁成家,所以「不主动」去追求感情或意恋谁。而若成了家,也「没有个人的责任」,不会硬把家人的温饱享乐,当作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既然彼此愿意在一起生活,应是大家一起的责任,只是分工有别)。这在出家人言也一样,住持没必要一定负责大家的生活所需。「大家一起的责任」是这里面不分彼此,谁有能力因缘,谁就多发挥一些;若没有因缘,谁也不必自责或责怪他人,而是看待因缘,继续努力。若成就了,这也不是谁的功劳,所以每个人都可「安心」享受成果,不必太过「知恩图报」。知恩图报固然是对的,但佛教的报恩对象不限于少数个体,而是全人类乃至于山河大地等有情无情。而「报恩」并不是居于对「我」有恩,而是所有的有缘无缘,都是大因缘的贡献者,所以报恩是以「交互回向」的心,在无尽时空里,只要缘成,迟早都能互惠。如此,则不会「营党结派」地继承既得利益,造成纷争;没有争执,就无有「强弱」与「幸运」之别,骄慢与卑慢也就不会出现而误导修行。问题是,在随缘时我们要不要「尽分」?如何才不致冷漠无知呢?尽「分」是指投入大全体中的「一份」力量,但不是「非我这份不可」,别自恃太高,但也不推卸责任;另一方面言,这「一份」也属于全体因缘中的一缘,所以随缘就不可坏缘,不可把自己这份毁坏,还是要「尽力」,只是尽了力而不计结果。然而,不计结果不是不管结果,而是从结果中要吸取经验,以后可作调整,却不是对既成结果懊悔或激赏。若认为我要改变事实、扭转结果,这是一种「我慢」成分的表现。每个人在大全体中的影响力,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就像一颗螺丝,可能造成机器垮掉,也可能微不足道。俗话说「没有你,地球还在继续转」,其实说到「地球」还是太过于大的,应还要补上「墙边小花仍继续开」。从另一方面说,即使地球不再转、小花不再开,那也不是你个人力量可扭转的。当我们尽分后,或即使没真看清而不知如何去尽分,这大全体的因缘都还在继续,永远都还不是最后的结局,还有学习的余地,轮回还会提供你机会,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无尽缘起,生灭不已」。无尽的成住坏空,不论好的、坏的,都是无常的。所谓「富不过三代」、「人算不如天算」,若只知在结果打算,这个人的人生将注定无法安住,将是惶惶不可终日。从「成住坏空」看,譬如爬山,上了山还是要下山的,但爬山目的不在证明自己可以征服高山,而是在怡养身心、训练体力、培养心志、会友交谊等。亦即,人生其实是活在过程中,不是为了结果。因此,随缘另一正念就是随时活在过程中,而不是为了结果。而且,有时「退步原来是向前」,若放下个人的企图,可能反而能知道如何随缘。例如现在的经融风暴,这种「因缘所生法」,是全人类追求经济的共业,不是谁的责任。个人的刺激消费,就是随缘尽分。但除了救经济之外,这可说也是一种因缘,在让人类沉淀、思考、反省。若只想要救经济,而不去看清因缘的全体性,可能最后经济又起飞了,但人将更无法慢下脚步、也无法回头,甚至要牺牲子孙的资源。这是聪明的人类应谋求观念改变的时刻,到底人是走资本主义的经济挂帅,还是应兼顾环保与心灵提升?人类应该利用机缘教育人民,走向觉醒。学佛人常有「说得到做不到」的问题,这也是因「有我」缘故。有了「随缘」正观,这「我」才不会一直落在「一片浮云横谷口,几多飞鸟迷归巢」的局面。人因为「做不到」,有时就会「心不直」,于是掩饰的行为或假仁假义便会出现,愈是如此逃避转向,就愈要想办法说服自己「转向」的正当性,于是很多佛法的法义也就被拿来解释自己是有理的,于是飞鸟就从此迷途不返,修行也无法上路。世间有很多的「大成就」的事例,一般人能推究的,都偏向个人的努力,乃至某大师的出现,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让人觉得「有为者亦若是」。但这些想成为「大师」者,多半落于沽名钓誉或误导徒众。其实,「时势造英雄」,是因缘聚会中加上个人福德所成。世间所有的河流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强烈个人的企图,虽然也会有些成果,但若「缺少东风」,毕竟难以大成。尤其是「出世间」的智慧与「广度众生」的成就,只能经过「无住」,才能真的真的达到「生心」。佛子发心要广度众生,靠的不是雄心壮志,也不是个人福报,而是透视因缘的智慧与无所得的方便。透视因缘才能随缘,「随缘」是靠历事中不断学习而有的智慧,不是强迫性,不在积极、消极的两边,也不是教条的遵守。我们是不是在随缘,是要看个人有没有看清楚整体性的内外现象与道理,而知道依随轻重缓急,同时也要看有没有放下个人的主见,而不是只要求他人顺从。但放下个人的主见绝对不是没有正见在打迷糊仗而自说随缘。一般言,我们未透视法以前,只是学习如何随缘,谈不上完全随缘,所以到底随不随缘,不是从眼前对与错或利与害来评断的,只能先问有没有在因缘中「学习」;亦即,若能「随着因缘提升智慧」,这便是随缘者的「积极」表现。祖师言:「随缘消旧业,莫再惹新殃」,有这样的存心,我们的随缘便有了个准则,而不会变成在对错上争讨。若一直在对错上争讨,可能未成就菩提,就被因缘淘汰了,或者若糊涂随缘却没得到好处,因而变成离经叛道,或另外开展了一套自己的哲学,这都是缺少随缘的准则。想「随着因缘提升智慧」,首先面临的还是自我意识的干扰。想摆脱干扰,就要不断依于止观的练习,学着跳出意识,观照它的真面目。意识的真面目,依经典言,不外是「虚妄」与「偏执」。但问题是意识是非常相信自己的,要看到自己是虚妄是很不容易的。楞伽经言:「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识只缘所知范围,识被自己所建立的世界所遮障,看到的都是自己所认同的。人常会问说:「若说这是虚妄,那什么是真实呢?」对这问题,圆觉经解释说「舟行岸移」、「未入圆觉而辨圆觉」,所以没跳出意识而要说「虚妄」,这是说不清的,也是修行的最大难关。要求这问题的出路,就不得不先「放下己见,听信圣言量」了。依着了义正法正见增上,也回头对自己看法「起疑」,不断反观。念念觉,念念透视,念念舍,因缘会聚时,就能看到原来意识总是与妄念同在的,看到妄就离了。离却了妄念的主导,法就呈现了,不会被我见所惑,而能在因缘中随顺,自在地生活。此后不必问如何才是随缘,也没有一个我在随缘,而入于如如不二,就像文殊菩萨所说「我即文殊,没有是不是文殊」。菩萨的随缘境界,是也同时随顺众生的,而不只是事情因缘的流变而已。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

楞严咒咒心念诵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咒心念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心。最好..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最近感悟:我们这世界,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灾难。佛国净土,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圆满自在。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清醒的智者知道:阻碍人与人之间等所有关系的真凶从来都是杀、盗、淫、..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有些时候,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去后悔,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诋毁。笑着面对生活,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来者珍惜,去者放手..

大悲咒快念诵21篇

念诵大悲咒是没有遍数限制的,是没有语速限制的,所以大家把大悲咒快念诵21篇也是可以的。 当大家把大悲咒念诵21遍后能加深自己对大悲咒的印象,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去了解这部咒文。此外,把大悲咒念诵21遍好处也是很..

平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你是否试..

庄子试妻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短信,将你的三八节祝福送给与众不同的她。还在为找不到好的祝福短信而发愁吗?小编特献上妇女节祝福短信祝福语大全。祝美女们妇女节快乐!1. 我们的节日,我们..

开启自性的芬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园,这个花园里本该有随时开放的花朵,本该是五光十色、生机盎然,本该是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本该是阳光灿烂、艳丽缤纷……,可是令人痛惜的是,多愁的人们总是在这花园里种植烦恼葛藤,开..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初春的甘孜州,美得不可方物,国道317上的康北明珠德格县更是银装素裹,苍莽遍野。春雪,如期而至,春雪下的大,化得快!早早开始登山,赶在融化之前纪录下这美轮美奂的佛国春雪图。德..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再说婴灵。这一年间,曾为许多缘主来超度婴灵孩子,只是到了今年,二次寻师傅帮助超度新造成的婴灵孩子。这样的事情出了三五例,师傅我有些难过,此前孩子超度尚..

地藏经略谈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

地藏经略谈(四十四)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如来赞叹品第六【南阎浮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