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 37.P0363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1卷)〖明 智旭解〗
大正藏 No. 1762 阿弥陀经要解明 智旭解1卷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大正藏 No. 1762 阿弥陀经要解明 智旭解1卷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大正藏 No. 1761 阿弥陀经义疏宋 元照述1卷佛说阿弥陀经义疏(并序)西湖灵芝崇福寺释元照述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良以从因建愿秉志躬行。历尘点劫怀济众之仁。无芥子地非舍身之处。悲智六度摄化以无遗。内外两财随求而必应。机兴缘熟行满功成..
大正藏 No. 1760 阿弥陀经疏宋 智圆述1卷刻弥陀经义疏序孤山圆师撰弥陀经义疏。后又钞之名曰西资。吾邦未见流行。学者憾焉。比偶获义疏。订正镂刻。使学者免传写之劳。他日若有得钞者。与此疏并行于世。则在西刹行者。岂不大资哉。窃望焉。时正德甲午仲秋谷旦谈峰莲光院..
大正藏 No. 1759 阿弥陀经疏新罗 元晓述1卷佛说阿弥陀经疏唐海东新罗国沙门元晓述将释此经。三门分别。初述大意。次释经宗致。其第三者。则入文释。第一述大意者。夫众生心之为心也。离相离性如海如空。如空之故无相不融。何有东西之处。如海之故无性是守。岂无动静之时..
大正藏 No. 1758 阿弥陀经通赞疏唐 窥基撰3卷阿弥陀经通赞疏序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详夫理绝众诠。岂三乘之可摄。智圆万德。非十地以能观。布慈云而荫四生。洒法雨而湿九有。由是降神兜率诞迹迦维。厌欲乐于王宫获真常于觉树。良以群生业惑魔党增强。腾苦海以辟三途。溺慈..
大正藏 No. 1757 阿弥陀经疏唐 窥基撰1卷阿弥陀经疏京兆慈恩寺基法师撰窃闻。三宝之宝理超系象之表。三乘之乘事涉名言之迹。原夫真际之理平等性空。赴机启权实之门。接凡施净秽之土。识其路者即语默一途。迷其趣者则理事天隔。故身子以高下之累则镜地而见丘陵。梵王以彼..
大正藏 No. 1756 阿弥陀经义述唐 慧净述1卷阿弥陀经义述慧净述阿弥陀经(此云无量寿后秦罗什师元译小无量寿元求那跋陀法师重译)。窃以。法身无像像。因有像之机。净土无方。方因有方之感。虽复至理凝寂道绝名言。大悲善巧随□□□□□□□□□□□□□□□□三转醍醐尘沙..
大正藏 No. 1755 阿弥陀经义记隋 智顗说1卷阿弥陀经义记天台智者大师记夫至圣垂慈照机应迹。开导六道普济十方。逐境升沉随缘净秽。斯则善权摄诱引趣菩提。是故大觉弥陀昔弘誓力应形极乐现处道场。三辈愿生皆入定聚。色像殊胜寿量难思。宝树天华咸能演法。清风流水俱说妙..
十八层地狱中的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无间地狱都有很多痛苦,佛在经中对这些痛苦只是大概形容,无法详细描述。极乐世界的功德,在《阿弥陀经》等佛经里也是大概地讲,难以详细描述。极乐世界和地狱,看起来好像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对一个罪孽深重或福报具足的..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
阿弥陀经是佛学一部经典的经文,其中蕴含着无量的大道理。阿弥陀经念诵方法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用心的去念等等。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读诵的好处吧,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读诵的好处:一:阿弥陀经的修学不去做..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第十二讲讲记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大家请打开经本,请看经文: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01讲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来学习净土宗最为重要的一部经典《佛说阿弥陀经》。我们平时说净土宗五经一论,就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还有天亲..
净界法师:国土有哪三种我们要知道,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我们再三强调──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所变现!我再说明一次:我们这次讲解这部经,主要参考的注解有三个:一、整个义理、架构主要是根据蕅益大师;二、在消文这部分,我们参考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另外..
摘自: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大安法师讲解那么“信因”,一般讲因果:自因自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断一分惑证一分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我们常常说的因果法则。净土法门包含着通途的因果,尤其包含着它不共的一个因果特点,就是..
净土法门法师:既然净土法门最为殊胜,世尊为何还要讲其他法门?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也许你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这一部经就好了,何必要四十九年讲那么多?说那么多废话?”诸位要知道,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这个众生机缘不成熟,跟..
净土法门法师:持戒念佛,福慧双修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我们要断恶修善,使佛加持保佑我们这个力量更大。这是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持戒念佛,福慧双修”。像圆瑛老法师,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好榜样。他晚年住在上海,他有一个精舍叫圆明讲堂。他老人家一生功力都用在《楞严..
净土法门法师:学文言文从背诵古文下手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李老师常常教给我们,文言文从哪里学?要从背古文下手。他教我们要熟背五十篇古文,从《古文观止》里面选择,能够熟背五十篇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能够熟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他教我们要背诵。..
每当读阿弥陀经的时候,都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时刻保持内心虔诚,去除心中的杂念,态度恭敬。谦虚地诵读经书,不仅可以让人更宽广的见识,从而更早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达到自己应当到达的位置。为了自己读阿弥陀经体会地更加深刻,确保自身不会触犯诵读时的禁忌事项。念诵时候的注意事项有..
路坤,江宁人,性慈善,信三宝。其弟某,服官他处。坤尝至其署,见厨中日事宰割,恻然伤之。常以因果劝谕其弟,而仍复不断,坤遂发愿茹素。即于署中,刺舌血,书阿弥陀经,求生净土。旋辞归,读书教子,以道自乐。未几,子入邑庠,乃令教读自活。自此不问家事,一心念佛,虽寒暑疾病无少间。与周光交好,常以净业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