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秘籍:实相论,冲破无明,恢复本来的纯净心体

繁体

心理学秘籍:实相论,冲破无明,恢复本来的纯净心体

【简短篇系列七】

世间人都知道,释迦牟尼成佛,彻底结束了生死轮回,我们姑且不去探讨到底有没有轮回这回事,就说每天的念头,你是否可以把控,是否做到了对烦恼无轮回的层次。

所有图片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相信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对吧!毕竟大家都在世俗中忙活,大半精力给了工作学习、家庭,在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何止考验一个人的心性,有耐性难免执着,没有耐性又不可避免产生浮躁,外加环境因素,念头丝毫没有一刻清闲,特觉得心乏,世间人如此,佛门中人也不在少数。

所有图片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神秀曾为达摩袈裟作偈左右为难,奔着佛门信物作偈岂不成了俗人,不作偈的话对不住用心栽培他的师父,师父叫他重新作一首偈,他倒也自知之明,可能再面壁十年,也写不出慧能那种境界的偈语。虽说神秀心善,但悟道、得道是不能掺杂着任何相体的存在,为何这样说呢?

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指大意,但凡菩萨皆知虚幻现象,应当保持正觉清净心,不应该住在现象上产生各种虚妄心,而当不住所有现象自然产生心念。

佛陀深知中道根本,证悟佛性本空,故留下真经供世人实证、参悟。其实,事实也真如释迦牟尼所说的那样,真实不虚,在中道观中,必有一个真东西,那个真东西即是本质,而现象只是本质中所产生的一种假相。

通常,人们只会想有的东西,要达到某种愿望,也是习惯从有的、能见、能得的以此为出发点作最大的努力并付诸行动,这种想法与行为,笔者把它称为“着相法”,以着相的思路或是任何行为达成期望值,只会流转于相中,徒增无明和更多的虚妄,人若能颠倒过来,以无所得、空灵的心识,从清净中自然滋生万法,那与诸菩萨并无差别。

“没有”的东西,无需你刻意去启动它,它本来就没有嘛!也没有什么名字,无关生灭,无关任何文字,只是空无一物,原本就那么干净,却能自由推动无量法门。

原来没有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实相,带有任何法相去开启它,也都是虚妄的,包括佛经相,还有正如此刻我所写的文字,你只需理解其中的意思,重要的是心行。

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注意了,一切菩萨一切圣贤,都是不能执取任何相与说法来阐述没有的东西,无为虽是无上正觉清净心,本来就不可说,虽然它也不可说,但也是差异的,能识得法相非法相,即能见到本来清净的面目。为何这样说呢?

金刚经中须菩提云:“若复有人得闻此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陀说:“如是如是,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注意,又是清净,什么大智能、智慧本来也是虚幻中的事,实相非实相,才是如来所说的实相,离开任何相,即能称是诸佛!

佛陀又道:“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真正的实相无一法可得,这才能称是菩萨,如果菩萨已经没有我,无任何相,那就是真菩萨。

须知,所有的现象本依托根本而生,根本即是实相,但实相本质上也来于虚幻,现象本身就是虚幻。常人流转于相中,把相当成实有,是不识根本所致,故而为相所迷,那各种心累就不足为奇了!得道者所见只有真如实相,这种无上微妙感,非关乎文字、任何经文,只能自行亲证。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那是对假相来说,绝大多数人都能吃苦,为了好的生活,不遗余力,付出所有的聪慧,只可惜活在了现象中,已忘了根本是为何物,实相才是根本呀!深知实相者,就好比看到了美丽的浪花,浪花即水,水即浪花,心不起一丝波澜。人若是在现象中不停的追逐,你会发现自己执迷某个形体,某个缘物,你会想得到与占有,占有后还想拥有更好的缘物,一旦得不到又抑郁寡欢,于是自怨自艾。人这动物,天性顽劣,不能以世间的观点与聪明修炼自我,不识根本,再如何聪慧绝顶,也只能流转于相中,痛苦轮回。

修行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即是能逐渐发现自身的缺陷,并完善心性。应当知晓,面对世态变迁,念头随时会产生各种波动,这时,就需要一种法门去规范自己,随着实证的深入,你会发现,还不能彻底将法圆融,也无法真正说服自己,因此会再次掉进一段漫长的心行过程,当熬过这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后,你将会认识中道,而中道中遍及无数法门,每个法门似乎都有道理,一样让你难以割舍,这时,只需再接再厉,历经反复验证,你才会看到不二。最后你又会发现到,法门无数,原来实相只有一个,它才能令你真正脱离心灵上的无边苦海。

因此,佛家们也说,烦恼也是菩提,若真有菩提,那也是从烦恼中爬出来的,才能叫做菩提!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佛禅、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法身菩萨必修的科目。第一个是礼敬,我们没做到,我们还有傲慢心、还有嫉妒心,不会尊重别人。第二个,属于口业,称讚如来。我们看到人家好的,能..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爱欲之心深而难越,人的贪爱这是俱生烦恼,不需要学的。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婴儿叁、四个月,如果有两个小孩在一起,你放一块糖在那裡,你看两个人就抢了。你在这裡面..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念佛,各人善根、福德、因缘都不相同,所以念佛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一定要适合自己根性、适合当前生活环境,才没有障碍。最重要是念得踏实、念得欢喜,念到妄想、杂念..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什么是虚伪颠倒?大乘教裡,世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虚伪的,分别、执着就是颠倒;远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就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换..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怎样拔除情执?这是大事。念佛是很好的方法,佛号念不下去,于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样才能产生效果?还是智慧。这智慧从哪来?从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周济也。有对自己,有对别人,这个文字古人写的。古时候的社会安定,为什么安定?我们看这四个..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所以,信佛这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在历代,像观音菩萨感应传里面所看的种种那些感应,他们那个信虽然是迷信,迷信也能起作用。它起什么作用?..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所以《宗镜录》里头这两句话是修行人的总纲领、总原则。一心照万法,照见。照见万法是什么样子?五蕴皆空,跟观世音菩萨一样,这个境界非常困难。可是我们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