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只一个“心”字,是修法之根本

繁體

问:請问見性法下手功夫是什麼?見性後成片的功夫該從哪裡下功夫?男女相該如何完全持平呢?

(1)

如果你要见性,用什么见呢?谁来见呢?当然是心;一种状态能够相续或保持,谁来相续或保持呢?还是心。所以,如果你问见性法的功夫从哪里下手?见性成片后该从哪里下功夫?依然是心。

不但某一人的下手功夫从心开始,三世一切诸佛的下手功夫,皆从这儿开始。

对于修法的菩萨,不但能见是心,所见亦是心。因此,你的第三个问题:男女相该如何持平呢?若你了解根本没有实际的男女相,男女相只是心相,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持平与不持平的问题。心干嘛要持心自己呢?

你的三个问题,归结于一点:对心的不了解,不了知,对心的不亲见亲知。若能知心,一切惑解,一切冰释,一切造作止息,一切法归于寂静。若能了心,即等成佛。佛是无作人,心不和心交持故。

(2)

修持见法的功夫当然是观心,如何观心呢?首先要了解到或观察到,能观的是心,所观的还是心,既然是心观察心自身,就像猫和它的尾巴做一场游戏一样,就不必那么严肃和紧张,要放松。放松、愉快,是观心的前提。

把观心当作一件事来做,譬如你喝茶、吃饭、做案边的工作或和朋友家人聊天一样。一段时间观心,观完也就完了。对忘失观心,不纠缠,不纠结。活在当下,无过去,无未来。每每想起观心,立即从当下开始。

关于观心,不在于观的时间长,在于观的频度高。高频度的观心,比长时间的观心,更有利于对无觉察习惯的改变。十分钟内观察五次心,比一次观十分钟心,更有益。

观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养成心善于对自身了知的习惯,二是了解一切现象的原因、实质,做到心不为现象所牵转,所迷失。

(3)

若你是男人,经常被女性美丽的身体所吸引,了解这个现象。你和某个女人美丽身体的关系,是你的心和它创造的画面的关系。心被它所创造的画面所吸引、所迷惑,了解它,知道它,安抚它,就这些。

若你是女人,不喜欢自己女性的身体,了解这个现象。通过观心,明白,心喜欢或讨厌的都是它自己为围绕身体创造的观念或念头,和身体根本无关。无论烦恼还是快乐,压根儿都是心和观念的问题,根本无关外境。

正确清明的观心,能让我们看到,心所能起反应的,只是它自身。若心不对它自身起反应,它剩下的只是反映。映照一切境缘,仅此而已。

观心带来智慧,观心导致禅定。禅定和智慧,是一非二。若你进入禅定的境界,必然有了了明晰,直知的智慧;若你有智慧,必然身在禅定的境界中。智慧包含禅定,禅定携带智慧。

(4)

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存在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你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心是第一因。

我们要弄清头脑无数的“为什么”,回到第一因上来。第一因是世界和人生的起源,是现象和境界的本体,因此,我们修行者——真理的探索者,人生境界的追求者,不管绕了多少弯路,不错认了多少定盘星,回到这里来。

心啊心啊心,你看起来没有痕迹。但从天上到地下,哪儿没有你的影子呢?即使一粒小小的微尘上,也能观察到你的踪影。面对“不好”的事情,你议论但不嫌弃;看到好的事物,你围观但不拥促。你不粘缚于智慧,也不粘连于愚昧;你不推开于迷惑,也不投入到觉悟的怀抱。光波照在大道上,它出于一颗清明的心。圣或凡的概念,只如它面前的尘埃,它超越一切,是你的世界的源头……

有人歌唱这心,我听着热血沸腾,而又臣服其中。多么应该被关注、被了解和被认识啊,这颗心!诸修行者,只一个“心”字,是修法之根本,来到这里。

2024-03-17 13:52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徐文祺:佩戴开光的沉香佛珠,需要避免这些事情!

徐文祺:佩戴开光的沉香佛珠,需要避免这些事情!第一:不要戴着佛珠去洗澡,因为佛珠是具有灵性的,应该好生爱护和保养,而且佛珠是不能轻易沾水的,洗澡会把佛珠打湿从而影响它的寿命,作为圣物,还是不要去污染的..

徐恒志-关于净宗念佛修持的开示

徐恒志---关于净宗念佛修持的开示净土宗称为特别法门,特别就特别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利根、钝根都有相应的法门:上根,修理一心不乱;中根,修事一心不乱;下根,可以带业往生,即生了脱生死。能够即生了脱生死..

德森法师:损生治病父子偕亡之现报

德森法师:损生治病父子偕亡之现报损生治病父子偕亡之现报(一九二九年撰)江西兴国县城萧啓桂,素食已二十余年。本年五月间,一数龄小儿,亦与黄世廉之媳同时做自来天花,毒亦内陷,但比黄媳病症尚较轻得多,並未现出..

并非吓你,身边的旁生可能就是你的至亲转世!

并非吓你,身边的旁生可能就是你的至亲转世!其实这些真的不是神话故事,由于业缘,身边的有些亲人去世后,还会转生回来,但是由于恶业,可能变成了旁生。这类事例,在很多经论史书里都有记载。下面就摘录两则故事,..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前一个时期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就向老人家来求教,这个问题是个很原始的问题,你看世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宗教还是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包括佛家,它都有一个特点:..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你会因为什么而微笑呢?——母亲的温暖?朋友的关怀?抑或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有一种笑,不依赖任何条件,超然喜怒,自带光芒,如灵山会上那“拈花一笑”。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好而感..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贵州岑巩人,现居北京,现从事专业书法培训,学生及各界励志等教育工作,长期为各种社会团体作励志演讲培训,毕业於贵州大学,书香门第,在祖輩的影响下自幼开始接触毛笔书法,主攻楷行草、篆..

随缘随分,一心向道

佛在经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念头,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我们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在五欲里起了贪心,阿弥陀佛,赶快换过来;逆缘里..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这首四句偈,意思是赞美忍的好处、忍的价值。忍不是懦弱退缩,忍也不是没有能力计较,因此只能选择忍耐。相反地,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担当。比方..

弥陀捶背幸免车祸

三十三、弥陀捶背幸免车祸湖南浏阳李秋明居士,五十四岁,今年七月皈依,专修念佛,方始半年。十二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李居士在路边等车时,背后突然一大货车倒车过来,自己一无所知,被撞倒匍匐在地。回头一看,惊..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