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成事?看眼睛就知道

繁体

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相面书叫《冰鉴》。

据说是曾国藩写的,但也有人说是近代的文人墨客托名曾国藩写的伪作。因为历史上曾国藩虽然确实擅长相面,但一生军务缠身,恐怕没时间写这些。

不管是不是曾国藩写的,这都不重要。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眼睛”的一些感悟。

记得《冰鉴》里面有句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精气神,全都藏在他的双眼之中。

据说,曾国藩有一个习惯,初次见到一个人时,一定要盯着他看,尤其是看他的眼睛。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出他的特质与品性。

有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恰巧曾国藩在饭后散步碰见了这三个人,便让三人在门厅等候,待到散步完李鸿章说要带过来考察,曾国藩却笑着拒绝了。

李鸿章倍感惊奇,问其原因。

曾国藩答道:“我路过这三人面前时,左边那位态度温顺,小心拘谨,因此适合实干,无需开创和机敏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我走后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必是阳奉阴违之辈,断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而那位被断言是大将之才的人,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曾国藩这个故事固然有夸大的演绎成分,但也足以表明,通过眼睛来断定一个人的品性和才干是有迹可循的。

对比戒色前后的同一个人,我们往往会发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戒色一段时间后,人的眼睛更加有神了、眼睛亮了。

确实,坚持戒色,人的眼睛会重新变得有神,发亮,而且整个人也会非常有定力,有光彩。 

如果去观察下小孩,你就会发现小孩不仅肤质非常好, 另外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眼睛明亮有神,给人一种清澈可爱的感觉。 基本上没有一个小孩的眼睛是不明亮的。

而很多成年人的眼睛就差了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身体纵欲过度,漏得过头了,另外就是生活习惯,比如抽烟、熬夜、久坐等,这样身体里面伤掉了,自然会反映到眼睛上来。

要想眼睛有光彩,唯一的路径就是戒色、禁欲。

像吃叶黄素,滴眼药水这些方法,都没啥用。

如果不是年龄太大,只要戒色,都可以再恢复成一双迥然有神的双目。

另外,戒色期间,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胸扩宽,养浩然之气。

戒色本质是战胜自己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你能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自信的感觉。

这不是盲目的自信或自傲,而是基于你在戒色期间的杀伐果断,你会对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外界的事物多一份信心。

相信自己特别重要,必须要把自己换到这种浩然之气的环境当中,把这种浩然之气上升为自己的生命哲学、自己的宇宙生态、自己的血液和灵魂。

你的潜意识,就会飞快的促使你的能量不断的靠拢聚集。接下来就能看得更远,更有远见,判断能力也就上升了。

慢慢的,作为一个男人,做成事、做大事的素质就会显现。

最后,你会发现,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

2024-03-17 13:52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