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我该如何善巧地面对“情绪”!

繁体

生活在此世间,大家皆有情绪,而它皆是缘于外境而生,也因此,内心会有想法体验。一般而言,情绪分为三类:快乐的 、痛苦的、不乐亦不苦的。

所有的人类均有这些情绪。而同时经由论辩也能得知,其他有情众生亦同样拥有情绪感受。我选择“情绪”为讲授之主题,乃是因为“它”已是趋向过度、极端了。

快乐时,过度地狂喜且不知足;痛苦时,陷入无止境、深度的苦痛。当然,生活在世间是需要快乐,但应该是适当的,而这种所必需的平衡性也当是由自心营造出的。

如果我们将情绪极度地放纵,许多错误与困难便会产生了。不知是真或否?我听说有人是因为极度的兴奋、狂喜而死亡。

因为我个人未曾有此体验,但是,对于“苦”,我是有些了解。心有痛苦是自然的,但若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即可以调整它,倘使心中一直充满着悲伤及苦痛,这是错误的。

因为如此一来,我们的心将会愈发窄小狭隘。有些人因为将苦过份激化而自杀,所以,我认为将感受、情绪极边过度,是个错误。希望有着强烈的情绪也是个错误。 

既然娑婆轮回的本质是痛苦,那么我们为何要让此痛苦先行占领我们呢?不但不应该如此,反之,我们应当专注、开展如何去带来快乐。

在目前的时代中,我们的决定选择往往是取决于情绪感觉,其实它是无常且易改变的,情绪感觉来自于心,它也是随时在改变的。

例如:有某些人遇见了某位上师,此上师令他非常感动,他觉得对此上师有好印象,便决定依止此上师为师。

反之,可能碰到某位上师,但却未能有什么感觉,他可能会想:此位上师应该不是位好上师,这些决定断语评估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各种情绪感觉。

我们不做任何分析观察,只相信一己的直觉去判断,但是“感觉”却可在一瞬间改变。

当我们的生命遇到不同的转折时,我们的体验往往不会是平稳、美好、轻松的。

情绪感觉,如果过度重视它,我们将会面临痛苦,日子不好过,而最好的方法是寻求一条清净甚深且能利益我们的道路,步入其中。 

不要执着快乐,不要陷于痛苦之中,而是应该寻找一条平稳不变的道路,如果我们一直在找“好感觉”让自心迷失在寻找“好感觉”中。

那么,我们的生命将会是如何?它将会是个失去真实目的,走向伤害的生命。深度不同的苦乐会带给心里各式不同的情绪感受,我们是无法完全地将之清除。

唯当痛苦来临时,以耐心毅力面对,如此,我们便能在选择的道路中持续走下去。

而当快乐来临时,若我们因此沉迷而执着,那么,它将会带领我们往何处去?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惟的。 

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都会遇上许多不同的困境与艰难,但不论有多少苦,重要的是,回首想想曾经圆满完成的一切,并坚定地在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

这会帮助我们的心平稳下来,不管要持续多久,我们均应有耐性而忍辱地前进,直到我们抵达目的地及得获圆满成就为止,都不应当过于专注在痛苦或快乐上。

否则,我们所祈求的目标是不会到来的,以上是我的看法,我并非要每个人均如此遵守,个人的意愿与祈祷才是重点。

倘若我们能够快乐轻妙地走在此道中,那么我们绝对是会比世界上所有富裕人士来得更好,但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意愿。

不论如何,我们应该要仔细地审视观照:“这些的结果会在未来之中带给我们什么?我将会何去何从?”我们也该检视一番目前的情形,自身周围的状况等等。

并问一问自己:“我该如何善巧地面对?”而非是盲目冲动的,这些我们都该是在行于道上时,所要做的思惟。

每一位个体都是重要的,每一个生命旅程均是独特的,无人能代替自己,不管来世存在与否,它都无法创作现在的一切。

而我们所拥有的现在,它是十分宝贵的,我们应该好好聪明地善用它!
2024-03-17 13:52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