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的人生历程

繁体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

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智顗的父亲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经国之才,受到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被奉为门下宾客。萧绎就是后来的梁元帝。萧绎称帝后,又拜他为散骑常侍,封益阳侯。

据说,智顗的母亲怀孕时,曾梦到五彩香烟萦绕着自己,生产之时,幽幽神光降临,空中还有人说话的声音:宿世因缘,寄托王道。这些都似乎预示着,智顗将来必有一番成就。他的父母,对他寄予着深厚的爱和期望。

公元555年,西魏大军南下江陵,将梁元帝围困江陵城内。梁元帝兵败后,南朝梁再次元气大伤,不久便由南朝陈取而代之。

十七岁的智顗在目睹了家国破败,亲属流徙之后,加深了对无常的体悟,他感慨叹荣会之难久,痛调离之易及。智顗在长沙寺的佛像前发愿誓作沙门,以负荷正法为己任。

然而,他的父母爱子情深,哪里肯让他出家?面对家人投出的反对票,智顗的选择是随顺。出家也需要因缘具足,若父母恩亲不同意,便说明自己的因缘尚未具足。

智顗的选择,既是随顺父母的心愿,也是随顺自己的因缘。此后,智顗在家精进用功,刻檀写像,批藏寻经,晓夜礼诵,念念相续。

一天,他在拜佛的时候,恍惚间看到了临海耸立的高山顶上,有位僧人在向他招手,山僧接引他进入一座寺庙,殿堂中都是他自己刻写的佛像。

智顗在梦境中悲泣陈述所愿,山僧手指佛像,对他说:汝当居此,汝当终此。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拜伏在佛像前,梦中的眼泪洒了一地。从此以后,智顗愈发精进勤勉。

时逢乱世之秋,智顗的双亲先后离世。在为父母守孝期满后,智顗在父亲故旧、湘州刺史王琳的勉励和资助下,实现了他出家的心愿。智顗最终在湘州果愿寺剃度,跟随法绪法师持戒修学。

与《法华经》的缘分

受持比丘戒后,智顗前往衡州大贤山,专诵《法华经》《无量义经》和《普贤观经》,同时勤修忏法。智顗心净行勤,见证了一幕胜相:他梦见自己在一处庄严的道场中,一边口诵《法华经》,一边整理佛像。

公元554年,慧思禅师从北方避乱南下,在光州大苏山隐居修行。公元560年,智顗进入大苏山拜慧思为师,据说,两人一见面,慧思禅师便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师承慧思,大苏开悟

在大苏山的这些年,慧思禅师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佛教理论和实修制度,并形成了以《法华经》为至高经典的师徒传承。智顗拜入其门下后,便跟随他修习法华三昧和止观法门。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根本典籍的缘起,还得从慧思禅师说起

在慧思禅师的指导下,智顗日夜勤奋,精进修学,进步神速,在佛理和实修两方面都有了不俗的领悟,终于证入法华三昧。后世将智顗证入法华三昧的经历称为大苏开悟。

在这之后,慧思禅师常令智顗代为讲经,智顗亦不辱师命,辩才无碍,禅意均弘,渐渐声誉大振。公元567年,慧思禅师正式付法于智顗,命他传灯化物,延续佛种。

与天台山的缘分

公元575年,智顗率亲信弟子二十余人来到会稽天台山。当时的名僧宝光禅师已在此主持四十余年之久,他听闻智顗的到来非常欢喜,他在天台山另造寺院,请智顗安住于此。

智顗幽栖天台山的十年时间里,自修自学,建立起天台宗完备的理论体系。智顗也被称为天台大师。

智顗安住天台山以后,陈后主于一年之中连向天台山发出十七道敕文,向智顗问候请教,是故,智顗虽人居深山,但他在社会上的名声却日益弘大。

公元585年,智顗应陈后主之邀,前往金陵传法。陈后主亲率百官,敬开法筵,恭请智顗升座,开讲《大智度论》。四年之后,隋文帝杨坚攻入金陵,陈后主被俘,陈国灭亡。智顗为躲避兵乱离开金陵,策杖荆湘。

公元591年,智顗在晋王杨广的反复敦请下,赶赴扬州,主持千僧法会,在这场法会上,智顗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亦以晋王的身份,回赠给智顗智者的名号,从此智顗一直被人们尊称为智者大师。之后,智顗离开江都,先后去了庐山、潭州、南岳、荆州等地弘法。

归葬天台山

公元596年,智顗再次回到天台山,一路上,民众扫径清道,虔心相迎。阔别十二年后,智顗重回天台山,一面主持修整寺宇,一面大力重振纲纪。

同年10月,杨广再次遣人邀请他入扬州讲法。临行前,智顗散去物资以施贫者,又将天台山下拟建的寺院图纸嘱咐给弟子。

智顗与使者行至是石城寺时,称自己身患疾病,无法再前行了,他对弟子说:我因不辜负王言来到这里,我因知道自己命终于此而止步之后,他把衣钵分为两份,一份奉弥勒,一份奉业力,并命侍者净扫室内,香汤沐浴,结跏趺坐,于十月廿四日安详圆寂。

智顗圆寂前,曾向晋王留有一封书信,请他护法建寺度僧。第二年,晋王按照智顗的遗愿,在天台山修建寺庙,赐名国清寺。智顗的遗体也被移葬回天台山。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建立了一套完整、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止观思想、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性具实相论、性具善恶的佛性说等。智者大师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天台宗之后的发展基础,而他本人也被共认为是天台宗的创宗之人。

2024-03-17 13:52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前一个时期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就向老人家来求教,这个问题是个很原始的问题,你看世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宗教还是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包括佛家,它都有一个特点:..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你会因为什么而微笑呢?——母亲的温暖?朋友的关怀?抑或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有一种笑,不依赖任何条件,超然喜怒,自带光芒,如灵山会上那“拈花一笑”。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好而感..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贵州岑巩人,现居北京,现从事专业书法培训,学生及各界励志等教育工作,长期为各种社会团体作励志演讲培训,毕业於贵州大学,书香门第,在祖輩的影响下自幼开始接触毛笔书法,主攻楷行草、篆..

随缘随分,一心向道

佛在经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念头,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我们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在五欲里起了贪心,阿弥陀佛,赶快换过来;逆缘里..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这首四句偈,意思是赞美忍的好处、忍的价值。忍不是懦弱退缩,忍也不是没有能力计较,因此只能选择忍耐。相反地,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担当。比方..

弥陀捶背幸免车祸

三十三、弥陀捶背幸免车祸湖南浏阳李秋明居士,五十四岁,今年七月皈依,专修念佛,方始半年。十二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李居士在路边等车时,背后突然一大货车倒车过来,自己一无所知,被撞倒匍匐在地。回头一看,惊..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通常被用来当成表达的工具之一。谚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亦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由此可知言语的重要。而在佛教里亦将爱语列为..

读楞严经的禁忌

楞严经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经文,它也是正法的代表,能够帮助我们破除那些不好的事情,也是能够使自己可以坚定心中所念,让自己能够不会被外界的所干扰,从而能够使自己有着好的状态,让自己能够一直修行下去。楞严经中..

观世音普门品读诵方法

正是因为普门品有着莫大的功德与能力我们在念诵普门品的时候才要认真的念诵,才要仔细地学习。我们念诵普门品可以向观音菩萨学习,做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人。在我们的现在社会中,现在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虽然是非常..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这个通血管的古方,来自一位患者,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吃了一个月这个古方,一个月以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的评论。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为话题主角呢?还是话题主角能取而代之..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1、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心识主枢,非断非常的流变过程。它既否认有不变不灭的灵魂,又反..

长颈鹿与鹅卵石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动物学家莱克斯在西伯利亚亲眼看见一头巨大的长颈鹿倒下时,不但他为长颈鹿扼腕叹息了好长时间,作为电视观众的我,也为那个悲壮的场面感叹了好久。那时,长颈鹿因为口渴得厉害,..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钱袋鼓鼓,福袋空空楼下住着一家做豆腐的,是租住户。一对夫妻男过六十,女的五十五。一个老婆婆。是男人的妈妈,八十三岁。他们有两个加工门面,一间住房。每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房里..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如果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了,一般佛弟子首先会想到的,要么是看医生,要么是给上师打电话。很多生病的弟子联系我,“师父,我头痛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