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如一日做香灯的慧成师父

繁体

在古德寺有一位叫慧成的比丘尼师父,她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香灯师父。慧成师父说:我有幸做佛菩萨的侍者,我一定要好好地做这个侍者。她边做香灯(寺院殿堂负责香火,卫生等),边念佛,干活修行两不误。她从十六岁出家,直到八十六岁,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香灯。

有师父问她,您累不累呢?她笑着说不累,为佛菩萨做侍者怎么会累呢?

再问:您去极乐世界后还来吗?答:还来。

问:再来做什么呢?答:别人都发愿再来做法师,我就来做香灯,护持佛法。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位香灯师父的故事。

太舒服就会留恋世间

慧成师父往生了。往生后面带笑容,栩栩如生,安详地躺在那里。这深深地勾起了我的回忆。

记得在刚出家时,严寒的一个腊月,凌晨二点,我因胃疼,折磨得不能入睡,就披衣起床,到楼下去绕佛。一位老师父坐在沙发上默持阿弥陀佛名号,看到那端庄慈祥的面目和一心专注地神情,我就绕道而行。

不料,脚下一滑,惊动了老师父,老师父眼睛微张,我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打扰您老的修行!老师父却笑眯眯地说:没关系。你起这么早干什么呢?我如实地回答。随即问她老人家,寒冬腊月,天这么冷,这么早起来念佛不冷吗?

天天如此,已习惯成自然了,不然定的佛号功课就不能完成了。她说。我又问:天气寒冷,坐在床上念佛不是一样吗?何必非要起来挨冻?

坐在床上念佛是可以,但是人往往会被环境所转,太舒服了,就会留恋世间,生不起出离心。让身体受点苦,才能真正生起厌离娑婆之苦,愿生极乐之心。她说。

做事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做事

我们一老一小说着话,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开静时间。她将开静板敲了几通,啪,啪,啪(号令大众师父起床的信号),就步履蹒跚地到大殿,拨亮油灯,点亮蜡烛,端着净水杯、盘子,在每尊佛、菩萨像前供上一杯净水边。做这些事的时候边念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步一句阿弥陀佛。供完水,接着上香也是如此。

我在大殿外,远远地眺望,看到老师父独自穿梭在殿内,做完了一桩又一桩,没有私毫倦怠之意。老法师的面容是那样祥和慈悲,让我忘了痛苦,生起效仿之心。香灯师父做完这一切,大众师父们才排班进入大殿做早课。

过完早后,老师父拿上清洁工具,到处打扫灰尘,擦洗玻璃,擦拭佛像,保持殿堂的清洁庄严。事情做完后,就坐在殿堂侧门边专心念佛,香客来上香,她老人家又去招呼香客,教他们如理如法的上香礼佛。

在文革期间,出家人被强迫参加工作,老人家参加社会工作后,都没有间断修行,下班后回到寺院,都偷偷地精进拜佛、念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尽职尽责的做着香灯。

常住看她年事已高,行动吃力,就请她退居二线,一心念佛,安享晚年。她坚持不肯,说:我做事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做事,现在还能做,就让我多培一点福报,以作净土资粮。不然将福报耗损掉,障碍往生。

常住遂满她的愿。她就这样以服务众生的心,一直做到不能迈下床沿,才放下香灯职务。这位香灯师父把佛陀的教导融入到自己行住坐卧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为别人考虑,以平等心,尊重心对待每一个众生,抹平自我,没有一点点贡高我慢。

临终前,念佛从未间断

老师父在晚年,病魔缠身,还坚持惜福原则,不肯要人服侍,自己克服困难照料自己。到临终前几天,实在不能行动,才勉强接受人的料理。同时,念佛从未间断,并且更加精进持佛名号。

在疼痛难忍时,就咬紧牙关高声称念佛号,以愿力抵过业力,不去想身体的疼痛。我们问她信愿是否坚固,她肯定地回答说:唯一是求,别无二念。

在临终那天,寺院安排师父轮流助念,她开始时,还随着佛号声大声称念,慢慢气力衰退,就一呼一吸地跟着佛号声念,时不时还合掌瞻仰阿弥陀佛像,作礼拜状,直到呼吸停止,含笑往生。

往生时,是一九九九年农历五月,天气很热,那时寺院还没有空调,常住本打算只将遗体停放三天,后来一位居士特别发心为她买了一台空调,这样就停放到第七天,面貌还很庄严,身体柔软,嘴唇红润,更为殊胜的是还长出新的黑眉毛。

这件事当时在场的人都是亲眼见到的。见到的人都欷歔赞叹,无限欢喜,不停地念阿弥陀佛,给他们增长极大信心。香灯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德行风范一直激励着我们后学者,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她老人家是我们后学者的楷模。

一步一句阿弥陀,一步就是一莲花

记得她老人家对我们讲她出家的因缘,她对我们讲到:她是从小定的娃娃亲,到了十六岁,她父亲要把她送到男家,她不愿意成家,整天闷闷不乐。

一天,她坐在门边仰望天空发呆,有一位老婆婆从门前经过,见她愁忧烦恼的样子,问她为何不乐?她答:不愿做红尘之人。

随后问老婆婆从哪里来?老婆婆答:从寺院进香而来。她一听,心境豁然开朗,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立志出家。因此,急向老婆婆打听寺院的方向,地址。

一天,趁家里人不备,偷偷跑出,到离家几十里路外的一家寺院出家,披剃落发。这段因缘,依我们现在看来,应该是她老人家善根深厚,所以在危难时,感得佛菩萨来度化出家。

老人家出家后,精勤办道,拜《法华经》三年,后来专修净土。一生持戒精严,从不跟人散心杂话,闲聊家常,别人找她说闲话,她笑笑,也不搭话,只管自己念佛。

老人家的本来面目我们不敢胡乱猜测,但老人家一生的行持,却正是一位菩萨应化在人间给我们的示现,我们一定要象老香灯师父一样,做一位脚踏实地地实修者,一步一句阿弥陀,一步就是一莲花,才不枉费暇满人身,以期将来像她那样脱离生死,往生净土。

一直以来都想将这位香灯师的故事与人分享,这次正好借着湖北省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之际,将她老人家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2024-03-17 13:52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前一个时期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就向老人家来求教,这个问题是个很原始的问题,你看世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宗教还是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包括佛家,它都有一个特点:..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你会因为什么而微笑呢?——母亲的温暖?朋友的关怀?抑或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有一种笑,不依赖任何条件,超然喜怒,自带光芒,如灵山会上那“拈花一笑”。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好而感..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贵州岑巩人,现居北京,现从事专业书法培训,学生及各界励志等教育工作,长期为各种社会团体作励志演讲培训,毕业於贵州大学,书香门第,在祖輩的影响下自幼开始接触毛笔书法,主攻楷行草、篆..

随缘随分,一心向道

佛在经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念头,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我们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在五欲里起了贪心,阿弥陀佛,赶快换过来;逆缘里..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这首四句偈,意思是赞美忍的好处、忍的价值。忍不是懦弱退缩,忍也不是没有能力计较,因此只能选择忍耐。相反地,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担当。比方..

弥陀捶背幸免车祸

三十三、弥陀捶背幸免车祸湖南浏阳李秋明居士,五十四岁,今年七月皈依,专修念佛,方始半年。十二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李居士在路边等车时,背后突然一大货车倒车过来,自己一无所知,被撞倒匍匐在地。回头一看,惊..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通常被用来当成表达的工具之一。谚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亦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由此可知言语的重要。而在佛教里亦将爱语列为..

读楞严经的禁忌

楞严经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经文,它也是正法的代表,能够帮助我们破除那些不好的事情,也是能够使自己可以坚定心中所念,让自己能够不会被外界的所干扰,从而能够使自己有着好的状态,让自己能够一直修行下去。楞严经中..

观世音普门品读诵方法

正是因为普门品有着莫大的功德与能力我们在念诵普门品的时候才要认真的念诵,才要仔细地学习。我们念诵普门品可以向观音菩萨学习,做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人。在我们的现在社会中,现在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虽然是非常..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这个通血管的古方,来自一位患者,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吃了一个月这个古方,一个月以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的评论。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为话题主角呢?还是话题主角能取而代之..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1、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心识主枢,非断非常的流变过程。它既否认有不变不灭的灵魂,又反..

长颈鹿与鹅卵石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动物学家莱克斯在西伯利亚亲眼看见一头巨大的长颈鹿倒下时,不但他为长颈鹿扼腕叹息了好长时间,作为电视观众的我,也为那个悲壮的场面感叹了好久。那时,长颈鹿因为口渴得厉害,..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钱袋鼓鼓,福袋空空楼下住着一家做豆腐的,是租住户。一对夫妻男过六十,女的五十五。一个老婆婆。是男人的妈妈,八十三岁。他们有两个加工门面,一间住房。每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房里..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如果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了,一般佛弟子首先会想到的,要么是看医生,要么是给上师打电话。很多生病的弟子联系我,“师父,我头痛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