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今法师出家为僧、师承世系

繁体

内容提要:瑞今法师是中国佛教禅宗支系临济宗喝云派的长老,法师童年皈依佛门受戒毕,即外出大江南北参访善知识。后回闽南办僧教育,培育佛教人才,创办佛教刊物,弘扬佛法,建树颇多。

后又应邀赴菲律宾传教,期间扩建佛寺,倡办佛教学校。对佛教文化教育、慈善、推动汉传佛教在异国的发展等,均做了有益的贡献。本文以传印法师所编的《瑞今长老纪念集》一书为蓝本,就书中述及瑞今老和尚生平与思想有价值的材料,并参考有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论述。

瑞今法师昔毕业于安徽佛教学校、闽南佛学院,曾于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区历任佛教寺院、佛教教育机构和佛教会的要职。曾追随弘一大师学律,深受其器重。荐其出任厦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教务主任。

后应聘赴菲律宾马尼拉市传教,为该国佛教发展和国际佛教文化交流努力不懈。一生为闽南与菲律宾佛教事业鞠躬尽瘁,最后示寂马尼拉市,其在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推为国际佛教界的高僧。

笔者认为就与其有关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不但可为研究闽南与菲律宾佛教是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而且亦可为后辈学习、借鉴。为此,参考有关资料撰写此文。为说明问题,先从下列几点进行论述。

一、出家为僧、师承世系

瑞今法师(1904-2005),现代僧人。俗姓蔡,名德分,号德轮。清光绪甲辰(1904)农历12月29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东石镇东埕村一世代信佛的家庭。有兄弟四人,德轮排行第四,大姐德莲,自幼于晋江东石龙江寺带发出家修行。

父名树里,母张氏。其母长期茹素礼佛,为一在家虔诚修持的佛教徒。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重兴南安雪峰寺的大德佛化老和尚(1833-1912)屡次率领徒众弘化闽南地区,时常寄宿师家,备受蔡家主人的盛情供养。老和尚因闻主人谈及法师幼时即异于常人,乃为点破,以此机缘成就后来法师归入佛门的前因。

法师孩童时常与母亲至佛寺烧香礼佛,于佛法耳濡目染,尤其是见佛像庄严,心生欢喜,早萌出家之志。孩时就接受私塾传统文化的教育,读诵四书、五经等古汉语课本,为其后出家研读佛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岁时,获家长同意,至南安县雪峰寺依转敬老和尚落发为沙弥。赐法名寂声,号瑞今。

为了说明瑞今法师的师承世系,有必要在下面做一扼要的叙述。按瑞师的师承关系为中国佛教禅宗支系临济宗喝云派,此因临济宗的传衍,后又分衍为:喝云、潜云、锦云、白云、法云等几个派系,此中唯喝云一派兴旺不衰,其他四派衰微不振。喝云派源出漳州南山寺,再分灯至厦门南普陀寺与南安雪峰寺。

后又分灯至闽南和台湾及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美国等,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派近代僧人外号的字辈是:有、佛、喜、转、瑞、广、传、道、法等。而瑞今之师为转敬,转敬之师为喜静,喜静之师为佛化,佛化之师为有情。

有情座下有:佛乘、佛日、佛学、佛化四位弟子,其中佛乘为重兴漳州南山寺祖师,他在闽南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尊奉为重兴闽南佛教的大德;佛日早逝,亦常住于南山寺讲学;佛化亦于南山寺出家,并由南山寺分灯至南安重兴雪峰寺。

尤其是佛乘与佛化两位师兄弟,有徒裔于闽南与南洋的佛寺为住持或担任要职。于此,可见瑞今在喝云派僧人中有广泛的法缘关系。

二、外出参学求受佛法

瑞今剃度后,即为师父服侍巾瓶,焚香扫地,学习威仪,精勤禅诵,晨昏临摹柳书裴休所制大达法师《玄妙塔碑》,勇猛精进不懈,如是者数载,于这段期间曾短期赴泉州承天寺听会泉法师讲经,参与禅七法会。以上所述种种,为瑞今成就合格僧人与其后以精湛书法艺术弘扬佛教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1919年,转敬应聘为厦门南普陀寺担任知客执事。瑞今即随其师在南普陀寺学习经教。1921年17岁时,前往莆田梅峰光孝寺,在微嘉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仍回南普陀寺修持。

翌年,于寺中听圆瑛法师宣讲《楞严经》,深受教益。然其因思及古德大事未明,多外出参访善知识,以增长慧学。当时闽南佛教界青年僧伽崇尚外出参学,并以能到扬州高旻寺、常州天宁寺和宁波天童寺等古刹名寺参学并担任职务者为荣。这犹如现今高等院校毕业生赴国外留学,并获得学位回国后受青睐一样。

尤其是当时尚未有佛教僧伽培训班和佛学院校的设置,僧人更必须外出参访善知识,以便通过闻、思、修而达到多闻博识以增长慧学。《华严经》所载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公案,就是鼓励僧人外出参学的指针。

瑞今有鉴于此乃发心外出参访,以增长慧学,为将来弘法利生奠定基础。下面就其外出参访善知识与接受僧教育的过程,作一扼要的述评。

1.参访丛林善知识:为达参访大德目的,瑞今于1922年秋与广箴先诣浙江宁波天童寺。天童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例行冬参夏讲,时有高僧大德驻寺讲经说法,指导禅修,常有僧众数百人闻法参禅,宗风肃穆。瑞今投身其间精心参究。一日,偶读百丈怀海禅师塔铭云:将涤妄源,必游法海;非惟心证,亦假言诠。之句,深受启发。

乃立志精究三藏,游心法海,以期能多闻博识。之后,遂遍参大江南北古刹名寺,受学于太虚、谛闲、应慈、度厄、净心、常惺、兴慈诸硕德高僧座下。在诸宗匠开示下,拓宽了视野,大大提高了佛学知识。然瑞今犹不满足于此,为因应环境,乃进一步接受下述新生的僧教育(僧人接受专业教育的简称)模式。

2.投考安徽佛教学校求法:1922年夏,安庆迎江寺住持竺庵和尚在省政财厅长马居士的资助下,于寺中开办安徽佛教学校。聘请知名佛学者常惺法师为主讲,觉三法师任监学。向全国各地招收青年僧伽入学,报名求学者有数十名。瑞今与广箴亦投考该校学习,瑞今为全班最年轻学生,深受常惺法师的器重。

3.转入闽南佛学院深造:瑞今法师于安徽佛教学校临毕业前,曾与广箴征求常惺法师是否可到厦门南普陀寺办僧教育的意愿,并蒙其俯允。瑞今与广箴于毕业后回厦门,与南普陀寺方丈会泉法师商议聘常惺法师办僧教育亦获同意。会泉和尚即于1925年,派瑞今法师前往迎请常惺至南普陀寺教授佛学。

闽南佛学院是南普陀寺子孙世袭制最后一任住持转逢老和尚与寺僧民主选举的第一任方丈会泉法师共同创办的。当时是针对军阀庙产兴学的说法而举办僧教育的对策。

公推会泉法师为院长,聘请常惺法师为副院长,兼佛学教授。还聘请僧俗教师多名。学僧来自全国各地,有数十名。学僧按程度分专修科与普通科授课。后为照顾年幼学僧入读,乃另办一小学部。

瑞今就读于专修科,1927年秋完成学业,成为闽院首届毕业生。 2024-03-17 13:52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前一个时期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就向老人家来求教,这个问题是个很原始的问题,你看世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宗教还是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包括佛家,它都有一个特点:..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你会因为什么而微笑呢?——母亲的温暖?朋友的关怀?抑或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有一种笑,不依赖任何条件,超然喜怒,自带光芒,如灵山会上那“拈花一笑”。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好而感..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贵州岑巩人,现居北京,现从事专业书法培训,学生及各界励志等教育工作,长期为各种社会团体作励志演讲培训,毕业於贵州大学,书香门第,在祖輩的影响下自幼开始接触毛笔书法,主攻楷行草、篆..

随缘随分,一心向道

佛在经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念头,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我们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在五欲里起了贪心,阿弥陀佛,赶快换过来;逆缘里..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这首四句偈,意思是赞美忍的好处、忍的价值。忍不是懦弱退缩,忍也不是没有能力计较,因此只能选择忍耐。相反地,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担当。比方..

弥陀捶背幸免车祸

三十三、弥陀捶背幸免车祸湖南浏阳李秋明居士,五十四岁,今年七月皈依,专修念佛,方始半年。十二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李居士在路边等车时,背后突然一大货车倒车过来,自己一无所知,被撞倒匍匐在地。回头一看,惊..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通常被用来当成表达的工具之一。谚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亦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由此可知言语的重要。而在佛教里亦将爱语列为..

读楞严经的禁忌

楞严经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经文,它也是正法的代表,能够帮助我们破除那些不好的事情,也是能够使自己可以坚定心中所念,让自己能够不会被外界的所干扰,从而能够使自己有着好的状态,让自己能够一直修行下去。楞严经中..

观世音普门品读诵方法

正是因为普门品有着莫大的功德与能力我们在念诵普门品的时候才要认真的念诵,才要仔细地学习。我们念诵普门品可以向观音菩萨学习,做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人。在我们的现在社会中,现在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虽然是非常..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这个通血管的古方,来自一位患者,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吃了一个月这个古方,一个月以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的评论。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为话题主角呢?还是话题主角能取而代之..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1、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心识主枢,非断非常的流变过程。它既否认有不变不灭的灵魂,又反..

长颈鹿与鹅卵石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动物学家莱克斯在西伯利亚亲眼看见一头巨大的长颈鹿倒下时,不但他为长颈鹿扼腕叹息了好长时间,作为电视观众的我,也为那个悲壮的场面感叹了好久。那时,长颈鹿因为口渴得厉害,..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钱袋鼓鼓,福袋空空楼下住着一家做豆腐的,是租住户。一对夫妻男过六十,女的五十五。一个老婆婆。是男人的妈妈,八十三岁。他们有两个加工门面,一间住房。每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房里..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如果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了,一般佛弟子首先会想到的,要么是看医生,要么是给上师打电话。很多生病的弟子联系我,“师父,我头痛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