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远大师生平、净土思想及德业和对念佛人的启示
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俗姓谢,四川绵竹县人,出家前学道于成都唐禅师(处寂禅师)。开元二十三年(公元七三五年),二十四岁的大师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法师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于其座下学经、律。
此时从天竺游学归来的慧日法师(慈愍三藏),由长安到广州弘传净土法门,承远大师久闻其名,仰慕至极,乃不远千里前去拜谒慧日法师,乞教修行要义。慧日法师对其开示云:如来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独善,岂曰能仁?
随即教他依《无量寿经》来修念佛三昧,树功德幢,以济群生。(据《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慧日法师的教诲使大师明确了修道的方向及旨趣,由是顿息诸缘,一心专修净业。
天宝初年(公元七四二年),三十一岁的承远大师参学已毕,回到衡山,依照慧日法师的教导,一方面精进修念佛三昧,另一方面弘教济生。大师刚回到衡山时,在山之西南以树枝、茅草搭建了非常简陋的精舍,内中仅安置经像,名为弥陀台。
此时大师的衣食也没有保障,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衣着唯求御寒蔽体而已。大师万缘放下,精勤苦修,证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所谓恒于真际,静见大身,花座踊于意田,宝月悬于眼界(《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
远近道俗逐渐闻知承远大师的德业,纷纷前来亲近乞教。大师悲智双运而行教化,立中道而教之权巧,为使众生速得成就,特开示念佛法门,劝导大众求生净土。此外,为了方便度化一切有缘众生,大师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等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于山岩溪谷,俾使人们耳濡目染,互相传诵。
由于大师高深的道德和善巧的教化所感,出现了南极海裔,北自幽都,来求厥道(《佛祖统纪》)的盛况,人从而化者以万计(《南岳弥陀和尚碑》),前后受法弟子百有余人(《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受法弟子中就包括后来被尊为莲宗四祖的法照大师。
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一日入定,极乐圣境现前,见一褴褛僧人侍于阿弥陀佛之侧,询知是南岳的承远大师。出定后,法照大师即前往衡山拜见承远大师,受其教导,由禅观而转修净土。
随着求道者的日渐增多,大众见承远大师居处破旧,粗衣敝食,生活清苦,便为大师搭建茅篷,并且发心营造殿宇。对于这些,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殿寺建成以后,题名为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大师都布施给饥饿病苦之人。
而大师自己则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俭朴的生活习惯和精进念佛的修行作风,于道场中领众办道,弘教济生。即便是晚年,大师依然为大众作表率,白天领众共修、过堂时先于大众到达,夜晚在房中至诚念佛直至凌晨。
对此,《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中作了这样的描述: 期颐将及,志力无法替,早钟会食,到必先众,夕磬虔念,居恒达晨,其克己练心,慎终如始,皆此类也。
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闻法照大师言其师有至德,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承远大师于唐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公元八〇二年)告别诸弟子,安详示寂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 2024-03-17 13:52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前一个时期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就向老人家来求教,这个问题是个很原始的问题,你看世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宗教还是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包括佛家,它都有一个特点:..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你会因为什么而微笑呢?——母亲的温暖?朋友的关怀?抑或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有一种笑,不依赖任何条件,超然喜怒,自带光芒,如灵山会上那“拈花一笑”。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好而感..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贵州岑巩人,现居北京,现从事专业书法培训,学生及各界励志等教育工作,长期为各种社会团体作励志演讲培训,毕业於贵州大学,书香门第,在祖輩的影响下自幼开始接触毛笔书法,主攻楷行草、篆..
随缘随分,一心向道
佛在经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念头,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我们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在五欲里起了贪心,阿弥陀佛,赶快换过来;逆缘里..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这首四句偈,意思是赞美忍的好处、忍的价值。忍不是懦弱退缩,忍也不是没有能力计较,因此只能选择忍耐。相反地,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担当。比方..
弥陀捶背幸免车祸
三十三、弥陀捶背幸免车祸湖南浏阳李秋明居士,五十四岁,今年七月皈依,专修念佛,方始半年。十二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李居士在路边等车时,背后突然一大货车倒车过来,自己一无所知,被撞倒匍匐在地。回头一看,惊..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通常被用来当成表达的工具之一。谚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亦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由此可知言语的重要。而在佛教里亦将爱语列为..
读楞严经的禁忌
楞严经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经文,它也是正法的代表,能够帮助我们破除那些不好的事情,也是能够使自己可以坚定心中所念,让自己能够不会被外界的所干扰,从而能够使自己有着好的状态,让自己能够一直修行下去。楞严经中..
观世音普门品读诵方法
正是因为普门品有着莫大的功德与能力我们在念诵普门品的时候才要认真的念诵,才要仔细地学习。我们念诵普门品可以向观音菩萨学习,做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人。在我们的现在社会中,现在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虽然是非常..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这个通血管的古方,来自一位患者,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吃了一个月这个古方,一个月以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的评论。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为话题主角呢?还是话题主角能取而代之..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1、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心识主枢,非断非常的流变过程。它既否认有不变不灭的灵魂,又反..
长颈鹿与鹅卵石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动物学家莱克斯在西伯利亚亲眼看见一头巨大的长颈鹿倒下时,不但他为长颈鹿扼腕叹息了好长时间,作为电视观众的我,也为那个悲壮的场面感叹了好久。那时,长颈鹿因为口渴得厉害,..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钱袋鼓鼓,福袋空空楼下住着一家做豆腐的,是租住户。一对夫妻男过六十,女的五十五。一个老婆婆。是男人的妈妈,八十三岁。他们有两个加工门面,一间住房。每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房里..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如果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了,一般佛弟子首先会想到的,要么是看医生,要么是给上师打电话。很多生病的弟子联系我,“师父,我头痛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