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都是绮语,会削减福禄!你说了吗?

繁体


绮语,即无利无义之语,就是废话,或是调侃的谈论或是说一些开玩笑的言语。

绮语有七种,一、辩论过失、斗讼、竞争;二、于外道论典或咒语爱乐、受持、读诵;三、被苦恼所迫之语言,如伤叹等;就像祥林嫂一样,说自己过去多么多么苦,受了多少多少伤害之类的言语,说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四、嬉笑、游乐、爱欲之语等;比如相声就是最典型的绮语,因为相声是无话不说,目的就是为逗乐取悦别人,以此为业来博得名利。

五、乐于在大众中宣说如下事:比如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谈论八卦新闻。其实,看明星绯闻本身就是在积累绮语的素材。

六、说醉语及癫狂语;七、说邪命语,比如给人算命。绮语属于恶业。恶业就必然会带来痛苦,带来苦苦。绮语会荒废我们的解脱。绮语基本上没有意义,浪费时间,增长散乱心,绮语对解脱生死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绮语的果报

人们会认为说话是与生俱有的能力。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是每个人的自由,其他人无权干涉,绮语怎么会被列为十种恶业之一,并要遭受今生与后世的恶报呢?

要知道,安乐与痛苦的来源,就是善业与恶业,而业之善恶乃由心来决定。绮语的发生,在不作观察时认为只是随随便便脱口而出,其实并非事出无因。

因为人们最热衷于谈论感兴趣的话题,正是内心执著很深的东西,不然为什么一谈到它就神采飞扬、兴致勃勃,或怒不可遏、义愤填膺呢?以此可知,我们的语言时时夹杂着贪嗔痴烦恼。
举例来说,一个女人津津乐道最新流行的时尚服装,言语中满是羡慕、渴求的心情,这就是贪心的外在流露;一个暴发户谈起经商之道,会很精彩地讲述如何击败对手的阴谋策略,这是以害心而发的。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绮语都是依贪嗔痴而产生,无益自他,唯增罪业,所以,以绮语业必将堕入恶趣。其次,语言的影响,易使听众受到感染。

如果听众没以正知正念来摄持身心,就会被绮语所转,而生起贪嗔导致断己善根,或流于散漫杂念纷飞。如此自他相续中生起多少贪心、嗔心,说者的罪业就会有多重。再次,如果语言被写成文字,罪过更重。

一旦语言被写成文字,流通于十方后世,则其传播的时空大大拓广,造业影响更久远,自然感果受报之量也随即倍增。

比如施耐庵作《水浒传》,其中奸盗之事描写如画,其子孙哑者三世;维杨某生造邪淫书,完成之后,梦神呵责,醒后自己反悔,停止流通。后因子夭折,家境贫穷仍然付梓印行,不久目盲,手生恶疮,五指拘攣而死。


出言不慎,福禄削减

文人口业,绮语独多,他人刺心之事,在彼却能谈笑风生极尽描绘之能事,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缺德之人说话就会刻薄,出言刻薄必然导致福禄削减,算尽而亡。每见慧业文人往往贫困潦倒,一生失意,反不如普通百姓能够温饱自安一生,岂非绮语造恶所致?

我们的语言都是自内心流露的,如果能恒时保持正知正念,出语常观自心,明白何为正语,何为绮语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罪业。

绮语说多了,容易内心迷失。一旦语言失去正念摄持,信口开河,不经观察信口雌黄,绮语就会如决堤之水,夹杂着贪嗔痴的泥沙而一发不可收拾。

经常串习绮语,就容易习惯于语言的迷乱状态,内心迷失而不自知。这样的串习会造成的同行等流果就是,生生世世中都爱说绮语,容易啰嗦、闲言碎语不断。
女人最要注意!很多女人最喜欢绮语、闲聊,说话没完没了,有时候说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说不到一句重点。这是很多女人的特点。因为女人没什么事时就爱闲聊,嘴巴很碎。所以平时最好止语,不必要说的话尽量不要说。

绮语来自无明!长期绮语的结果就是:绮语从无明痴心中来。长期说绮语,会使语言表达能力低下,说话言繁语杂。感受的等流果就是,在大众中发言气势薄弱,语言没有威力,口才拙劣,虽说实语,别人也不信受。

比如有的人叫他到大众中说话就说不清楚,声音又小又说不到重点,东拉西扯没有威力。当然,绮语的善恶也看内容跟发心。

有时绮语也会造善业,如果说的话是劝人和合、劝人为善,比如相声本来是绮语,但是相声里面如果讲因果、劝人善行,那造的也是善业。如果有德,他就会去造善业,哪怕说笑话也是在度众生也是在利益人。如果缺德,那可能就会变成造口业。
2024-03-17 13:52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