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欲箴言:精元对人生的重要性
下面看看中医养生节欲箴言;精元对人生的重要性。
箴言: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被四海。(春秋.管子《内业》)。
语译:人的精元之气能保存则生命存在,其身形安定荣盛,内脏也以此为生命之泉源,此身心的长久平和安宁,是以阴精为气的泉渊的。阴精神气的泉渊若不干涸,则人的手足、脏腑等身形也因而固实。阴精神气之泉不枯竭,则上下九窍都能通畅。这种善养生的人才能与天地同寿,与四海共生。
箴言:知早涩则精不竭’。(春秋.《吕氏春秋.情欲》)。
语译:善养生的人多知道要及早阻塞精液的外泄则精气不致衰竭。
箴言:两精相搏谓之神。(《内经.灵枢.本神篇》)。
语译:先、后天两种精气相互环绕成团即称之为神气,故神气源于精,故精是人生命的基础。
箴言:欲求神仙,唯当得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晋.葛洪《抱朴子?释滞》)。
语译:一个人若求健康长寿,当务之急是必须求得最关紧要的法则,这法则就是,要十分宝贵精液和使气血流通。
箴言: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实其精。(南梁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
语译:人的神气由精所生,故保护精液就可使神气明旺,神气旺则人才可延寿。精是血脉的源流,守护骨髓的灵活之神。故如精气衰竭则骨髓亦枯竭,骨枯竭了则人必死去。所以,养生之道关键在于充实固守精气。
评述:此句箴言,表明陶弘景在继承前人宝精延命的养生思想上更进而从精、神、身形等人体要素的相关方面论述了生命须惜精、保精的重要性。当然,这身形不仅止于骨之一个方面,诸如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等,谁能离得了精气的支撑和营护?
箴言:王侯之宫,仙人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事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当今少百岁之人。(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序》)。
语译:古代封王封侯的大官家中,仙人跳上千;官至卿士的人,家养陪侍的小老婆有几百人,这些大富大贵的人,白天每以名贵的醇酒醉饮以伤其骨髓,夜晚则与娇妻美妾寻欢作乐以耗散其精血元气。每日听的是靡靡淫浪之声乐,看的是不堪人目的胴体淫荡之物色,……这就难怪此些人多活不到50岁了。
箴言:众人同有阴阳为身,各皆由妇人夭年损寿。男性节操,故不能专,心贪女色,犯之竭力,七伤之情,不可不思,常能审慎,长生之道也。(唐.王焘《外台秘要.素女经》)。
语译:每个人都有阴阳精气组成的身形,其英年折寿大多由于耽于女色所致。男子的情操,大多难以专一,男人多贪恋女人,有的甚至纵淫无度,这样常易致七情的耗伤,此点不可不多加思考。如对女色纵欲之事常加审慎不滥、则男子亦多可延年益寿。
箴言:体者,精之元也,精不欲竭。……补泻六腑,淘炼五精,可以固形,可以全生。……精太劳则竭,可以专啬之。(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
语译:人的身体,精气是最主要的,故人不可耗竭精气。……故善养生的人,常对六腑加以补泻节制,并常陶冶锻炼五脏的精气,这样就可以使身形固实,也可以健康长寿。……因为如精气过于劳损则常耗竭,故对精应该特殊地加以爱惜。
箴言: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善养生者,亦宜暂远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金元.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语译:如人的淫心欲念妄动,则肾中相火因而煽动,相火动则精可自泄……所以,善养生的人能做到收敛淫心善养心神,这一主旨其含义是很深远的。……故养生之道,在于节制房事,夫妇双方都要珍重护精,此可保健长寿。
评述:朱丹溪十分重视固精养阴,他在所撰的《色欲箴》中亟言阴精难生易耗,因心肾相火常易妄动,故竭力主张收心养心以抑相火,节制房事以保阴精而全天和。
箴言:元气有限,人欲无涯。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尾闾不禁,沧海以竭。……(少年)当守夫子在色之戒,及其老也,则当寡欲闲心……而可以得天元之寿矣。(元.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
语译:人的精元之气是有限的,而人欲望却是无穷的。相火生于肝木,如色淫太甚,则相火反克肾水,这即是说,频繁地纵欲性交,可使精液耗竭。……故善养生的人,应谨遵孔夫子的戒色之劝而不纵欲,到老年时更宜心神清静远避性欲,这样则多能身心健康而长寿。
评述:李鹏飞在此书中对“欲”字论述甚详,简括之即:“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可谓将色欲的宜忌阐发甚明。
箴言:善养生者,必宝其精。(明.张景岳《类经.一卷第一》)。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都必然视精气精液为至宝。
评述:因张介宾在《类经》中《治形论》中强调:“……欲去外邪,非从精血不能利而达;欲固中气,非从精血何从使之降升;脾为五脏之本,肾为五脏之化源,不从精血何以使之灌溉?”,故知去外邪,固中气,灌溉脾肾等有关生命活动的过程都离不开精血的利达、升降或输布,因而提倡“善养生者,必宝其精”之说。
箴言:老人……须急远房帷,绝嗜欲。(赵献可《寡欲论》)。
语译:对老年人来说,更需十分注意节制房事,杜绝伐性损精的有关嗜好和欲望。
箴言: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各通其精,则精未满而先泄,五脏有不满处,他日有难行状之疾。至于半衰,其阴已痿,求女强合,则隐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其精益耗,复近女以竭之,则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故脏腑之精竭。……尸居余气,其能久乎?(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现今的男子,当他年少时,尚未到16岁就与女人性交通精,使其尚未盈盛的精液预先宣泄,以致五脏的精气多不满足而相继发生难以形容的疾病。到50 岁时,即生阳痿,如与女人勉强交合,则每每未达性快时精液早宣泄了。到老年时,他精气日益耗损,而仍日复一日地与女子交而泄已损之精,是则肾精不足,取脏腑精气来补偿,当脏腑精气不足时,又取骨髓的精气来补偿,直至五脏六腑的精气都耗尽,……这样的老人靠仅剩的一点气血来维持此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他还能够活多久呵?
评述:这几节箴言备述了节欲保精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中老年人纵欲的危害性阐之甚明甚切。房劳不仅耗伤肾精,且亦损及脏腑精气而致多病早夭。故养生之人宜深引为戒。
箴言:经云:肾为藏精之府。又云:五脏各有藏精血,无停泊于其所。盖人未交感,精函于血中,未有形状。交感之后,欲火动极,而周身流行之血至命门而变为精以泄焉。……养生者务实其精。实精之要,莫如经年独宿,……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袁黄《摄生三要》)。
语泽:《内经》曾云:人的肾是藏精的总处所。又说:五脏都各藏有精血,但此精血并没有停滞在其内,此是因为人在未交合时,精气混藏于血气之中,没有具体形状可见。但当男女交合时,性欲之火运动加剧,使周身流至命门的血转化为精液而外泄。故他主张,养生的人务必要固护和充实精气。……充实精气的要点是,夫妻应经常分床、分房各自单独就寝。……充实和聚集精气的措施是:一要清心少欲,二要节制房事,三是要避免发怒,四是要戒酒,五是要注意饮食五味的质量、多少和宜忌等事项。
箴言:老年断欲,亦盛衰自然之道。(清.曹庭栋《老老恒言.防疾》)。
语译:人到老年为节欲保精而断绝邪淫的欲望,这也是人体盛衰要符合自然界生化变移的大道理。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