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

繁体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无所得品第八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须真胝,白胜天王言:“如来为大王授记乎?”

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我授记如梦相。”

又问:“大王!如此授记当得何法?”

答曰:“善男子!佛授我记,竟无所得。”

又问:“无所得者为是何法?”答曰:“不得众生、寿者、人、养育,阴,界,入悉无所得。若善不善,若染若净,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为若无为,若生死若涅槃,悉无所得。”又问:“若无所得,用受记为?”

答曰:“善男子!无所得故则得受记。”

又问:“若如大王所说义者,则有二智:一、无所得,二、得受记。”

答曰:“若有二者则无授记。何以故?佛智无二。诸佛世尊以不二智受菩萨记。”

又问:“若智不二,云何而有授记、得记?”答曰:“得记、授记,其际不二。”

又问:“不二际者,云何有记?”

答曰:“通达不二际即是受记。”

又问:“大王住何际中而得授记?”

答曰:“住我际得授记,住众生际、寿命际、人际得授记。”

又问:“我际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如来解脱际求。”

又问:“如来解脱际复于何求?”

答曰:“当于无明有爱际求。”

又问:“无明有爱当于何求?”

答曰:“当于毕竟不生际求。”

又问:“毕竟不生际当于何求?”

答曰:“当于无知际求。”

又问:“无知者为无所知,云何于此际求?”

答曰:“若有所知,求不可得,以无知故于此际求。”

又问:“此际无言,云何可求?”

答曰:“以言语断,是故可求。”

又问:“云何言语断?”答曰:“诸法依义不依语。”

又问:“云何依义?”答曰:“不见义相。”

又问:“云何不见?”

答曰:“不生分别义是可依,我为能依,无此二事故名通达。”

又问:“若不见义,此何所求?”

答曰:“不见不取,故名为求。”

又问:“若法可求,即是有求。”

答曰:“不尔!夫求法者是无所求。何以故?若是可求则为非法。”

又问:“何者是法?”

答曰:“法无文字亦离言语。”

又问:“离文言中,何者是法?”

答曰:“文言性离,心行处灭,是名为法。一切诸法皆不可说,其不可说亦不可说。善男子!若有所说,即是虚妄,中无实法。”

又问:“诸佛菩萨常有言说,皆虚妄乎?”

答曰:“诸佛菩萨从始至终不说一字,云何虚妄?”

又问:“若有所说,云何过咎?”

答曰:“谓言语过。”

又问:“言语何咎?”

答曰:“谓思量过。”

又问:“何法无咎?”

答曰:“无说所说,不见二相,是则无咎。”

又问:“过何为本?”

答曰:“能执为本。”

又问:“执何为本?”

答曰:“著心为本。”

又问:“著何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

又问:“虚妄分别以何为本?”

答曰:“攀缘为本。”

又问:“何所攀缘?”

答曰:“缘色、声、香、味、触、法。”

又问:“云何不缘?”

答曰:“若离爱、取则无所缘。以是义故,如来常说诸法平等。”

说此法门时,众中五千比丘得远尘离垢法眼净,一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云何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即能发心,皆悉成就得不退转,行常胜进而无堕落?”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谛听,善思念之,当为王说。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行得胜进,无有退堕。”胜天王言:“善哉,世尊!唯然愿闻。”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以清净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具足正信、亲近贤圣、乐闻正法,远离嫉妒,无有悭吝,常修寂静,好行布施,心无隔碍恒离秽浊,正信业果,心不疑惑知黑白报,设为身命,不应作者终不为之。大王!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则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心常系念此十善法。

“大王!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若见沙门、婆罗门,正行精进戒品清洁,多闻解义常起正念,心性调伏寂静不散,口恒爱语远离诸恶不善之法,修习众善,不自矜高于他不下,不作恶口及无义语,不舍念处其心调直,能断有流,善拔毒箭,舍离重担,超出有难已度后有。大王!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若见如是菩萨摩诃萨,则应亲近依止是人为善知识。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而为说法:‘善男子!施得大富,持戒生天,听法大智。’又复告言:‘此是布施,此是施报;此是嫉妒,是嫉妒报;此是忍辱,是忍辱报;此是精进,是精进报;此是禅定,是禅定报;此是般若,是般若报;此是愚痴,是愚痴报;是身善业,身善业报;是身恶业,身恶业报;是口善业,口善业报,是口恶业,口恶业报;是意善业,意善业报;是意恶业,意恶业报。诸善男子、善女人,此法应作,此不应作,若如是修致长夜乐,不如是作得长夜苦。’

“大王!善男子、善女人,以方便力亲近善知识,得闻如是次第说法。菩萨摩诃萨若知彼人是法器者,则应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所谓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无我、无众生、无命、无人,而说甚深因缘法——因此法彼法生,此法灭彼法灭——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作如是说,于真实中无有一法可生可灭。何以故?世间诸法皆因缘生,无我、作者,因缘和合,无一实法受生灭者;虚妄分别,于三界中但有假名,随业烦恼而受果报。若以般若波罗蜜如实观察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作、受者,若法无作是亦无行,则于诸法心无所著,谓不著色、受、想、行、识,不著眼色识,不著意法识。大王!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说,一切诸法自性空离,不取不著。善男子、善女人,因如是说则无退失。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乐见诸佛,乐闻正法,不堕卑贱,在所生处不离见佛,听受正法,供养众僧,面见诸佛,勇猛精进志求正法,不著有为,妻子、仆隶、生生所资,悉不贪著不染诸欲。常依正教忆念诸佛,离俗出家如闻修行,转为他说心无求望,见听法众常生大慈,一切众生而起大悲,多闻广学不惜身命,少欲知足常乐远离,但采义理不滞言辞,说法修行不为自身,唯化众生得无上乐——所谓佛智。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修行,远离放逸摄护诸根,若眼见色不著色相,如实观察此色过患,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尔。若纵诸根名为放逸,若能摄护名不放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调伏自心、将护他意,名不放逸;远离贪欲,心顺善法,觉观嗔痴不善根本,身恶口恶及以邪念,一切不善皆悉远离名不放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心常正念,名不放逸。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信为其首,正信之人不生恶趣,心不行恶,圣人所赞。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法修行,在在生处常得值佛,远离二乘安住正道,得大自在成就大事——如来正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欲求安乐,当勤随顺萨婆若路。

“大王!今此大众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劫,供养诸佛,修习善根,是故应当勤加精进,勿令退失。大王!若天若人,能制诸根不著五欲,远离世间常修出世,三业清净习助道法,名不放逸。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正信具足心不放逸,勤修精进令得胜法,名不放逸。大王!菩萨摩诃萨欲具正信,心不放逸,精进正念,当学般若波罗蜜。因是念智,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正信,心不放逸,勤修精进即得正念,用是念智知有知无。云何有无?若修正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有;若修邪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无。眼、耳、鼻、舌、身、意,世谛为有;真实中无。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能得菩提,是名为有;懒惰菩萨得菩提者,是名为无。若说五阴皆从虚妄颠倒而生,是名为有;若谓世法不从因缘自然生者,是名为无。色是无常、苦、败坏法,是名为有;若言常乐、非败坏法,是名为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明缘行,是名为有;若离无明而行生者,是名为无。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皆亦如是。施得大富,是名为有;施得贫穷,是名为无。清净持戒得生善道,是名为有;若生恶趣,是名为无。乃至般若波罗蜜能得成圣,是名为有;修行般若波罗蜜作凡夫者,是名为无。若修多闻能得大智,是名为有;得愚痴者,是名为无。若修正念能得出离,是名为有;不得为无。若行邪念不得出离,是名为有;得者为无。无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有;有我、我所而得解脱,是名为无。若言虚空遍一切处,是名为有;五阴中我,是名为无。如实修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有;若著邪智而得解脱,是名为无。若离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有,著我、众生、寿者、人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无。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知世有无,能修平等,了知诸法因缘而生,世谛故有不起常见,知因缘法本性自空不生断见,于诸佛教如实通达。

“大王。诸佛如来略为菩萨说是四法:世间沙门、婆罗门及长寿天心皆著常,为破此执说行无常;有诸天、人多贪著乐,为破此计说一切苦;外道邪见著身中我,为破此执而说无我;又复为破增上慢人,是故而说涅槃寂静。说无常者,令其志求究竟之法;为说苦者,令离愿求;说无我者,为显空门;说寂静者,令达无相。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修学,于诸善法终无退堕,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何等行拥护正法?”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不违言,敬重尊长随顺正法,心行调直诸根寂静,远离众恶不善之法,修习善根,名护正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身业慈悲、口业慈悲、意业慈悲,不求名利,持戒清白远离诸见,名护正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随爱行、不随嗔行、不随痴行、不随畏行,名护正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习惭愧,名护正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说法修行悉如所闻,名护正法。大王!三世诸佛为护正法,是故拥护天王、人王,令法久住,说是陀罗尼:

“‘多侄他 阿吼罗(理我反,下悉同)吼罗婆(蒲我反,下悉同)底(都履反,下悉同)厚罗拏(弩假反,下悉同)莎臼茶(杜假反) 柘柘柘柘柘 祢(宁履反,下悉同)富拏簉多(睹饿反,下悉同)叉多 叉延多叉也莎摩(暮舸反,下悉同) 奢摩祢柯罗瓯楼瓯楼婆底杞(枯履反)罗婆底金(季侵反) 阿毗(彭履反)奢底祢莎罗祢[禾*土]阇[禾*土][禾*土]摩底 阿婆柂祢婆柂跋多跋多羺莎履裒多羺悉蜜履底 提婆多羺悉蜜履底’

“若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一切众生皆得安隐。大王!此大神咒,三世诸佛为护正法,拥护天王、人王,宜应诵持,怨贼恶难魔障正法皆悉消灭。诸佛如来为令正法久住世故,护天、人王,使其护法。”

说是般若波罗蜜神咒法门时,一切天宫、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众中八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胜天王以七宝网弥覆佛上,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何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移动?”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无碍大慈、无厌大悲,成办大事。勤加精进学空三昧、修平等智,以方便力则能通达清净大智,明了如实三世平等无有障碍,履三世佛所行之道。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移动。”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闻佛不思议事,不怖不畏、不惊不悔?”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宜应具足般若、具足阇那,近善知识,乐闻深法,了知诸法皆悉如幻,悟世非常,心不住著犹如虚空,知一切法生必有灭。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法,闻佛不思议事,不怖不畏、不惊不悔。”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处而得自在?”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五神通,具足无碍诸解脱门、四禅、四无量心、方便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处而得自在。”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何等门?”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阇那门,能入众生诸根利钝;得般若门,分别句义;得陀罗尼门,总知一切语言音声;得无碍门,说法不尽。大王!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是诸门。”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何等力?”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得寂静力,成就大悲故;得精进力,成就阿鞞跋致故;得多闻力,成就大智故;得信乐力,成就解脱故;得修行力,成就出离故;得忍辱力,爱护众生故;得菩提心力,断除我见故;得大悲力,教化众生故;得无生忍力,成就十力故。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如是等力。”

说是法门时,众中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八千天子得阿鞞跋致,一万二千天子得远尘离垢法眼净,四万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证劝品第九

尔时,佛告胜天王言:“过去之世阿僧祇阿僧祇劫,不可数不可思量,此时有佛,名功德宝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宝庄严,劫名善观。时世丰乐无诸疾恼,人天往来不相隔碍,地平如掌,无有山陵堆阜荆蕀;生诸细草,柔软青绀如孔雀毛,长可四寸,下足则靡、举步随升;种种名花,须摩那花、薝卜伽花,及余软草皆悉周遍。不寒不热,四时调和。纯青琉璃以成其地。世界众生,心性和,善伏三毒,不随之行。时功德宝王佛,有声闻众一万二千那由他人,菩萨摩诃萨众六十二亿人,时人寿命三十六亿那由他岁,无复中夭。有一国土名无垢庄严,其城南北广一百二十八由旬,东西八十由旬,十千园苑以为严饰,十千小国周遍围绕。转轮圣王名曰治世,七宝具足王四天下,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种善根,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四园苑,妙花庄严功德悦意,孔雀游戏四时适乐。城壁厚十六由旬,门堞楼观悉用七宝。有四大池皆广半由旬,七宝为岸,阎浮檀金以成阶道,底布金沙,池中之水具八功德,生宝莲华,凫、雁、鹅、鹤、鸳鸯、猩猩游戏其中。岸列诸树——白檀、赤檀、尸梨沙等——上有鹦鹉、舍利、迦鸟翔集游戏。王之内宫七十千人,相貌端正承事宝女,咸悉发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有千子,大力勇健能摧怨敌,具二十八大丈夫相庄严其身,悉已发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功德宝王如来,与无量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前后围绕,入无垢庄严大城。治世圣王即与七宝千子、宫人奉迎世尊,施设种种微妙供养。

“尔时,世尊及诸大众,受供养已,还归本处。王与七宝千子、内人,出城奉送亦即还宫。时治世王忽自叹曰:‘人身无常,富贵如梦,诸根不缺正信甚难,值佛闻法如优昙华。’时彼千子知其父王恋仰世尊,乐闻正法,即为营造牛头栴檀七宝庄严妙台——其香一两直阎浮提——此台东西广十由旬,南北十三由旬,四角大柱众宝庄严。一千宝轮诸子将送奉献圣王。时王受已而赞叹曰:‘善哉,诸子!我欲诣佛听受正法。’

“尔时,千子于此台中造师子座,安处圣王及诸宫人,其台四边悬缯幡盖,覆七宝网角垂金铃,种种诸华——薝卜伽华、须摩那华、优钵罗华、拘勿头华、分陀利华、迦摩罗华——而散台上。烧无价香,泥香涂之,末香以散。尔时,千子共捧此台,人各一轮,飞腾虚空犹如鹅王,往诣佛所安详不摇,至地徐下即到佛前。头顶礼足,右绕世尊及诸大众凡七匝已,退立一面。尔时,圣王及诸宫人从宝台下,王脱宝冠,各脱革屣,至世尊前顶礼佛足,右绕世尊及诸大众凡七匝已,退坐一面。

“尔时,宝庄严王佛即告之言:‘圣王!今来听正法乎?’

“尔时,治世圣王即从座起,齐整衣服,头顶礼足,而白佛言:‘世尊!所说正法,何者是乎?’

“尔时,世尊赞治世王言:‘善哉,善哉!能为利益无量天人作是深问。如来、应供、正遍知当为大王分别解说。’

“治世圣王即白佛言:‘世尊!唯然愿闻。’

“尔时,佛告治世圣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一切法,名为正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无相,无愿,通达平等,名为正法。’

“治世圣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于大乘中恒得胜进而不退堕?’

“佛告治世圣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因正信故而得胜进。何者正信?知一切法,不生不灭自性寂静,常能亲近正行之人,不应作法终不造作,心离散乱听受正法,不见说者不见我听,勤修精进令得神通,身心轻举教化众生,不见我有神通能化、众生受化。何以故?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我、不见众生,二处平等,则得胜进而不退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摄护诸根不令取著,一切资生起无常想,知法寂静,命如假借。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于大乘中心不放逸。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其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教化众生令修佛道!一切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佛神力欢喜赞叹。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则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大王!当勤精进,莫生放逸。菩萨摩诃萨欲求法者,勿著五欲。大王!一切凡夫于欲无厌,得圣智者则能舍弃。人身无常寿命短促。是故,大王!应离世间求出世道。大王今者供养如来所得善根,应作如是四种回向:自在无尽、法无尽、智无尽、辩才无尽。此四回向,与般若波罗蜜同,皆悉无尽。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净身、口、意戒。何以故?为闻思修故,以方便力教化众生,以般若力降伏诸魔,愿力成就行不违言。’

“尔时,治世转轮圣王闻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心生欢喜,得未曾有。即取宝冠,自解缨络,供养如来,舍四天下皆以奉佛,作如是愿:‘常修梵行,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以决定心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宫女人闻佛说法,皆生欢喜,发菩提心,脱上分衣及宝缨络,供养如来。治世圣王即舍宝台以奉上佛,而求出家。

“尔时,功德庄严王佛赞治世转轮圣王言:‘善哉,善哉!大王!今日所行,不违昔愿。大王善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过去诸佛已修此法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修此法当得成佛。’

“尔时,治世圣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为与般若波罗蜜异不?’

“佛告治世圣王言:‘大王!夫布施者,若无般若波罗蜜,但名为檀,非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故,乃得名为檀波罗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复如是。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性平等故,功德庄严故。’

“佛说是法时,治世圣王得无生法忍。”

佛告胜天王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如彼王。尔时治世转轮圣王,即然灯佛是;其王千子,贤劫千佛是。”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学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习大慈,于诸众生不起恼心,具足勤行诸波罗蜜,及以四摄、四无量心助菩提法,修学神通了达优波憍舍罗,一切善法无不修满,如是行者则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菩提道者,所谓信心、清净心、离谄曲心、行平等心、施无畏心,令诸众生咸悉亲附,勤行布施果报不尽,坚持净戒而无障碍,修行忍辱离诸嗔恼,勤加精进修行则易,以有禅定不起散乱,具足般若能善通达,有大悲故终无退转,有大喜故能悦彼心,修行大舍不起分别,无三毒故离诸棘刺,不著色、声、香、味、触故灭诸戏论,无烦恼故远离怨敌,舍二乘念其心广大,具一切智能出众宝。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学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现何色貌教化众生?”

佛告胜天王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示现色形无有定相。何以故?随诸众生心之所乐,即见菩萨色貌如是,或现金色、或现银色,或颇梨色、或琉璃色、或马瑙色、或车磲色、或真珠色、青色、黄色、赤色、白色,或日月色、火色、焰色,帝释色、梵王色,霜色,雌黄色,朱色,薝卜伽色、须摩那色、婆利师迦色、波头摩色、拘勿头色、分陀利色、功德天色、鹅色、孔雀色、珊瑚色、如意珠色、虚空色;天见是天,人见是人。大王!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一切众生色形相貌,菩萨摩诃萨悉现如是。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舍一众生故,遍能摄取。何以故?一切众生心各不同,是故菩萨种种示现。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过去世中有大愿力,随诸众生心所乐见而受化者,即为示现所欲见身。大王!如净明镜本无影像,随诸外色若好若丑种种悉现,亦不分别我体明净、能现众色。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无功用心随众生乐,种种示现悉令悦彼,而不分别我能现身。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座中随诸听众,或见菩萨说法、或见佛说法、或见辟支佛说法、或见声闻说法,或见帝释、或见梵王、或见摩醯首罗、或见围纽天、或见四天王、或见转轮圣王,或见沙门、或见婆罗门、或见刹利、或见毗舍首陀、或见居士、或见长者,或见坐宝台中、或见坐莲华上、或见行在地上、或见飞腾虚空,或见说法、或入三昧。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度众生,无一形相及一威仪不示现者。大王!般若波罗蜜无形无相,犹如虚空遍一切处,譬如虚空无诸戏论,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过诸语言。又如虚空世所受用,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凡圣之所受用。又如虚空无有分别,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无分别心。譬如虚空容受众色,般若波罗蜜亦能容受一切佛法。譬如虚空能现众色,般若波罗蜜亦复能现一切佛法。譬如空中,一切草木众药华果依之增长,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善根依之增长。譬如虚空非常无常、非言语法,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非常无常,悉离言语。大王!世间沙门、婆罗门,若释若梵,无能思量般若波罗蜜者。大王!般若波罗蜜无有一法可为譬喻,若善男子、善女人,信受般若波罗蜜者,所获功德不可思量。若此功德有色形者,空界不容。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出生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若人若天,若天、人王,若须陀洹向、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十地,十波罗蜜,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种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说是法门时,众中五万菩萨摩诃萨得不退转,一万五千天子得无生法忍,一万二千天人得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恒河沙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天空中作众伎乐不鼓自鸣,散众天华供养如来般若波罗蜜,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散种种华及诸宝物,供养世尊般若波罗蜜,异口同音一时赞曰:“善哉,善哉!世尊!快说般若波罗蜜。”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