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司马迁的理由:史迁神笔,帝王将相活灵活现

繁体

    清朝沈复的名著《浮生六记》,一篇对话谈学习古文经典,亲切地称呼司马迁为“史迁”,料想是宋代文人对司马迁的口头语尊称。我为司马迁自豪。作为历史学家,经历上千年时间,司马迁的历史著作文章竟被后代文人这般喜爱,并在日常生活中如沈复夫妻间对话里得到亲切对待,这是司马迁独特的魅力。   

    汉朝司马迁因其《史记》,不但有“史家之绝唱”的历史学家美称,而且有“无韵之离骚”的文学家美称。司马迁的别称有几种,因其字子长,有称司马子长;因其史官职务,称为太史公,司马迁也自称太史公。后人对他有四个尊称:史圣、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沈复《浮生六记》有一篇谈的是,他的太太陈芸问他学习经典的诀窍。“一日,芸问曰:‘各种古文,宗何为是?’余曰:‘《国策》《南华》取其灵快;匡衡、刘向取其雅健;史迁、班固取其博大;昌黎取其浑,柳州取其峭,庐陵取其宕,三苏取其辩。他若贾、董策对,庾、徐骈体,陆贽奏议,取资者不能尽举,在人之慧心领会耳。’”  沈复夫妇对话中提及的都是大师级文人,其中历史学家有两位,司马迁和班固,但沈复称呼司马迁为史迁,称班固则是直呼姓名。(2019年4月12日)

兴衰成败,靠天助更赖人谋

    家事,国事,天下事,兴衰成败,都是一个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主观努力,威德并重,任人唯贤,精通战略,属于谋事方面。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必要的条件,属于人事之外,主观努力之外的要素。

    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后面,引用他同时代的大儒、汉文帝的高级智囊贾谊的文章说,秦并吞诸侯,一统天下,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610年,二十多位君王,常为诸侯雄主,难道每个君王都很贤良?司马迁这里言外之意,秦国统治者主观努力之外,天时,地利,人和,都起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以一国之力,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本人从做诸侯国之一的秦王到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享国37年,可谓功成名就,寿终正寝。所失败的是,他的儿子(秦二世)只当了三年皇帝,就身死国灭。司马迁深思其中的兴衰成败的教训,费了不少笔墨。

    司马迁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太史公曰”按语,唯《秦始皇本纪》文章后面的“太史公曰”最长,四千多字,这篇长篇按语(太史公曰)由四个部分组成:一,司马迁自己的简评;二,引用贾谊的文章全文;三,秦穆公以来610年的秦王谱;四,引用汉朝孝明皇帝的评述。

    司马迁引用贾谊的文章,表明他认同贾谊的分析和评论。

    贾谊认为,秦国并吞天下,不仅仅靠人谋,首先得地利之便,被山带河而四塞坚固,“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贾谊认为,秦国能称霸天下,乃有人和,秦穆公,秦孝王,秦惠王,秦武王,及至秦始皇,善用谋臣,善于战略,多有能臣武将辅佐。

    贾谊认为,秦国称帝天下,乃得天时。“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朝天子卑微,皇室势弱,春秋五霸都不在了,周朝政令不能行之天下,诸侯国之间战争不休,老百姓渴望有真天子治国,精神有所依止。

    贾谊认为,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在人祸。秦始皇,秦二世,公子婴,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陈涉起义,一夫作乱,庞然大物的秦帝国,便土崩瓦解,成为天下的笑话,原因何在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二世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但只有暴虐之政,无安民之术,最终落得被宠信的奸臣威逼自杀。贾谊哀叹道:“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2010年8月26日)


我与司马迁及其《史记》结下深缘

    司马迁的《史记》,公认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说,司马迁之后,写史的没有超过他;论其文学价值,可与屈原的《离骚》媲美。文心雕龙,这四个字可略赞《史记》之妙。

    司马迁是文曲星,才高八斗。他学的是左丘明。汉代司马迁之后,班固、班昭兄妹学司马迁,巨著《汉书》出世。唐代的韩愈,学司马迁风骨,成“唐宋八大家”之首。代代“文章法身转世”,妙不可言,宋代洪迈学韩愈,著《容斋随笔》,位列中国古典名著之中。明清时代,净土宗祖师莲池大师,学洪迈《容斋随笔》,著有《竹窗随笔》,度人摄众无数。自古以来,喜欢《史记》的,不单是男人,班昭就是女杰。直到今天,也有女士喜读《史记》。

    2010年7月24日,是个周六,上午我读了五遍《药师经》,想到有人在火车上读《史记》,心中忽然生起金刚愿望:再次通读《史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我在厦门大学读书时,通读过《史记》,选修过历史系开的“史记选读”课程。那时,文言文功夫尚浅,只是因缘所致,对《史记》发生兴趣。读起来看懂的不多。后来从事专稿写作,因为写作需要,就拣“好的文章”反复读,所谓好的,就是《史记》中的人物传记。今日发心通读,算是第二次。

    我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唯一“自费”购买的全套名著就是《史记》。我爱上《史记》,两个因缘促成。

    第一个因缘是无意的。读初中二年级时,班上有个男生送我一本新书,他亲戚从城市带回来的,那时的农村中小学看不到课本之外的书籍。我不知什么推动,竟然借来很快通看了,我的那个同学自己却没有看,他的使命似乎给我做传递。那本书让我认识了孔子,认识了汉朝,书名是历史学家林汉达主编的《前后汉故事新编》。因为这次无意种的根,平生最喜欢中国汉代以前的历史。兴味浓于蜜,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我曾买回光碟看了五遍。

    第二个因缘是有意的。敬受师教,做有心人。在厦门大学,我的新闻写作老师袁容芳教授说,新华社前社长穆青有个理念,在中国做记者,如果不读《史记》,是做不好的。就因为听进了袁老师这句话,我到厦门市新华书店,买回了10册装繁体字的竖排版《史记》。厦门大学有一年改革,实行三学期制,我在中间的短学期,选修了历史系开课的“史记选读”。

    司马迁的《史记》,除了“表”记部分是表格叙述,其他的篇篇耐读,体例相当于长篇通讯和报告文学。《史记》文笔优美,有刚有柔,叙事精明,政论风格独特,每篇文章后,都有别具风采的“太史公曰”短评。司马迁透露,他著《史记》多次外出爬山涉水采访,对原始材料还反复核实斟酌编辑。可以说,司马迁是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记者。

    《史记》第一篇叫《五帝本纪第一》,约四千五百字,却写了五个帝王的国家大事。司马迁在该篇后的“太史公曰”中透露,因史料不足,他亲自外出采访,从京城(今西安)出发,西边去过崆峒,北边到过涿鹿,东边走到了海边,南边渡淮河过长江。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权威人士(长老)。司马迁做的编辑工作很细致,涉及的史料书籍有《尚书》、《春秋》、《国语》、《五帝德》、《帝系姓》等。

    司马迁说,他就是根据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加上自己采访得来的东西,选取史料中可靠的且能自圆其说的资料,写成《史记》开篇之作《五帝本纪》。(2010年7月31日)


敬天与辱天的不同果报

    中国历代王朝,凡仁爱人民,善知天命的,都有敬天地的传统。求心灵感应,与万物生灵,可同呼吸共命运。宇宙万物一体,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及至明清两代,古迹犹存,北京以故宫为中心,南有天坛,祭天用的;北有地坛,祭地用的;东有日坛,祭日用的;西有月坛,祭月用的。我读司马迁《史记》,略知这种传统由来已久,令人称羡称奇。

    中国有皇帝,自轩辕黄帝始。黄帝正妃生有两个儿子,都没有继帝位,而是这两个儿子的孙子先后承继帝位。黄帝崩,其二儿子昌意之孙高阳为帝,即帝颛顼。帝颛顼崩,黄帝大儿子玄嚣之孙高辛为帝,即帝喾(喾,音库,ku)。高阳和高辛都是黄帝的玄孙。那时没有嫡长子继承帝位的制度,所以,谁承帝位,都是他们个人命中注定的事。比如第一次直接继承黄帝的,是黄帝二儿子昌意这条支脉(高阳)。高阳(帝颛顼)驾崩,转到了皇帝大儿子玄嚣的支脉(高辛)。

    帝喾(高辛),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死后,他的儿子放勋对中国历史贡献巨大,成了中国最有名望的帝王,史称帝尧。中国人提到三皇五帝,言必黄帝和尧舜禹。帝尧最令人美言的是,他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嫡系后人,而是禅让给大舜。

    司马迁写黄帝,写帝尧,写帝舜,写帝禹,着墨最多的是他们的政绩。独独写帝喾高辛,文字很神化,高辛从出生,到治理天下,虽然只有一段文字,司马迁却以神来之笔写神来之事。司马迁这样写的:“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这里,帝喾以威德和政绩折服天下,与其先人圣王相同。所不同的是,其一,帝喾的出生很神奇,生下来能叫出自己的名字,用佛家的话说,帝喾的转世,没有隔阴之谜。其二,帝喾敬事鬼神,“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有其父,必有其子。帝喾的儿子尧即帝位后,把敬天爱民发挥到极致。司马迁描述帝尧的德相如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帝尧也很敬天地,知人天之中,各有命运:“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帝尧老了后,“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接帝舜帝位的是大禹,禹也是黄帝的玄孙。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能得天下,不但治水有功,而且得人神归附。大禹生活节俭,敬重鬼神,“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尧舜禹之后是夏朝,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朝到了桀的时侯,无德而亡。商汤伐桀,打的是上天的旗号:“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不敢不正桀之罪而诛之)。今夏多罪,天命殛之。”商朝建立后,几经兴衰,几起几落,最后衰亡之际,出了两个不敬天的皇帝。一个是帝武乙,他死于非命。他用土木做人形,称之天神,然后跟“天神”打斗,“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他又用皮袋子装血,挂起来,用箭射杀,名曰“射天”。武乙后来在渭河一带打猎时,突遭雷电震死。武乙的玄孙帝辛,当时的天下人称其为“纣”(残义损善曰纣)。纣王也是个不敬鬼神的帝王,商朝在纣手上灭亡,被周朝取代。纣王被周武王打败后,投火自焚而死。纣王人都死了,还被周武王斩了头颅。

    司马迁写史,很客观,没有偏见和障碍。前不久读《药师经》,印证了司马迁认同敬天地的理念是对的。药师经中说,管理国家的贵族和皇太子,遇到“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时,如果能对一切有情起慈悲心,加上药师如来本愿威力,可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一切有情无病欢乐,国家不再有牛鬼蛇神作乱,贵族和皇太子等,还会长寿健康。(2010年8月6日)


司马迁钟情汉高祖刘邦

    司马迁钟情汉高祖刘邦。在司马迁的笔下,刘邦不仅得人助,尤其得天助。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写道:刘邦的母亲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通”。其时雷电交加,天空一片黑暗,刘邦的父亲(太公)赶过去,看到刘媪身上有一条蛟龙。刘媪后来生下刘邦。刘邦有大贵之相,鼻梁高而正,胡须长而美,更为奇特的是,他的左腿上有72颗黑痣。

    司马迁笔下的刘邦神乎其神。刘邦的职务是沛县泗水亭长,仁慈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对自己的部下很随便,嗜好喝酒,喜欢女人,但酒醉后,人们常看到他身上有一条龙。刘邦年轻时在当时首都咸阳服过劳役,有次在街上看见秦始皇,不但没有恐惧,还感叹说:大丈夫应该像秦始皇这样啊。

    沛县县令有次招待贵客,很多人去祝贺。县令的副手萧何主持宴会,安排座次,申明送贺钱不足一千钱的就坐在堂下。刘邦报说“送贺钱一万”,直入上席,其实身上一文钱也没有。沛令的贵客是吕公,善看相,看到刘邦,大惊,起身迎接刘邦入席,当即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后来的吕太后)许配给刘邦。

    刘邦带人去郦山服役,路遇大蛇挡道,大家害怕,建议返回。刘邦尚在醉酒状态,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晚上有个老太太坐在大蛇旁边痛哭。路人问哭什么。老太太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路人问她儿子是怎么被杀的。老太太说:“我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化为蛇,挡住道路,今天被赤帝的儿子杀了。”

    楚汉相争期间,彭城之战,刘邦的汉军死了十多万人,逃到睢水河上,刘邦带领的十万大军被项羽大军逼在河中,河水因之不流,刘邦围在中间,被包围了三层。这时,忽然刮起了西北风,风极大,树木折断,房屋掀盖,沙石飞扬,天空黑暗,反昼为夜,项羽大军陷入混乱,兵形分散,不能为战,刘邦趁机带着几十个骑兵溜掉了。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里,记录了项羽和刘邦两人“杀业”的根本区别:凡不该杀的,项羽毫不犹豫地杀了,刘邦却不忍杀。刘邦最先打入秦都咸阳,有人建议杀掉投降的“留守皇帝”秦王子婴,刘邦拒绝了。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满城烧杀,杀了秦王子婴,烧毁秦朝皇宫。刘邦对投诚的部队礼遇,项羽却不然。进攻咸阳前,项羽担心降将章邯的部队人心不服,便将章邯的二十万士兵全部活埋。项羽灭秦自称霸王后,暗中使人把傀儡皇帝义帝杀害了。刘邦知道后,“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刘邦与项羽对峙,有一次在阵前对话,刘邦数落项羽十大罪状,其中不该杀而杀的罪状竟达七桩。

    司马迁出神入化的文字,显示了对刘邦的崇高敬意。但司马迁并不认为刘邦仅因天助而得天下。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史记》中刘邦当皇帝后说过一段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010年8月29日)


刘邦重感情讲义气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细腻记述了刘邦探亲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在当汉王乃至皇帝的第12年的秋天,回到自己的家乡沛县(今徐州市沛县),召集父老乡亲们喝酒唱歌,还从沛县少年中选出120人组成演唱队,亲自教少年乐团唱歌。刘邦喝酒到半醉时为少年乐团赋诗为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并非出身书香门第,不爱好也不擅长文艺,但他也有一篇很短的作品,进入了中国古文经典,就是这个“大风起兮”歌。

    刘邦将大风起兮歌教给120人的合唱队演唱,看着少年们的和唱,刘邦大受感染。他以微贱出身,做了富贵至极的帝王,回到自己成长的故乡,跟父老乡亲喝酒唱歌,刘邦身不由己,随着歌声起身跳舞,他满怀伤感,眼泪流到地下了。刘邦对父老乡亲说,百年归世后,他的魂魄还是要回到沛县老家。

    汉高祖很重感情,与父老乡亲相聚游乐了十几天,决定回京都长安(现西安),老乡们固请多留几天,刘邦感到随从人多,老乡负担不起,还是告别离开。沛县倾城空巷,给汉高祖送行,刘邦再次感动了,又多留了三天。刘邦去世后,他与吕后的儿子(太子)继承皇位,即孝惠帝。孝惠帝五年,想念父亲当年对沛县老家的浓郁感情,就把沛县的沛宫作为汉高祖的原庙,刘邦当年亲自教唱歌的120人团队继续保留,专门给高祖原庙演奏祭祀,这120人歌唱团遇到缺员,就马上递补上。

    刘邦讲义气。当年,怀王(义帝)采纳诸将建议,派遣宽大长者的刘邦先攻咸阳,义帝被项羽阴使人杀害后,刘邦为义帝发丧,守灵三天。楚汉相争四年,项羽战败而死,刘邦以王礼葬项羽,哀泣而去。项羽的亲属,刘邦都没有株连,还封侯赐姓。刘邦当皇帝后,对父亲太公很孝敬,五天一朝礼。太公的管家认为这不合君臣制度,父亲在皇帝面前也还是人臣。刘邦不忍伤父亲感情,就用中道策略,尊父亲为太上皇。(2010年10月8日)


周文王恩泽施及于朽骨

    最近(2013年底以来)看电视剧《封神榜》(上、下部),心神摇荡,境界洞开,激发我重读司马迁《史记》中的《殷本纪》和《周本纪》,可记录周文王的事迹不多,惘然若失好几天。如此过了不几日,读到了邮递来的丛书性杂志《弘化》,这是江苏佛教协会主办、苏州佛教协会协办的刊物,这本总第81期的《弘化》杂志设了“因果故事”栏目,刊登了几则周文王的故事。我对其中《泽及朽骨》这篇爱不释手,反复品味。

    周文王(姬昌)建造灵台时,工人挖出了一堆死人骨头,监造官吏报告给文王,文王让他将尸骨改地而葬。监造官不解,说是没有主人的尸骨,还要慎重其事地改葬吗?文王说:拥有天下的人,就是天下的主人;拥有一国的人,就是这一国的主人;这尸骨既然在我治下的国度内,我就是他的主人,你还到哪儿去找他的主人呢?于是周文王命令那位监造官置办寿衣和棺木,将那副尸骨择地改葬了。

    当时其他诸侯国的人慢慢知道了这件事,感服周文王真乃贤圣之君,连朽骨都受其恩泽,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历史小说《封神演义》和电视剧《封神榜》演绎周能得天下,乃因其有德政且得到上天的大力帮助。及至周朝建立,下封诸侯以安天下,上封献身国家的有功有德之臣而为神。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朝代,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享国几十年或几百年不等,唯有周朝享国八百余年,天下归之,天命佑之。想起来,不得不令人深思。(2014年1月11日)


屈原的精神至今让人仰望崇敬

    报道称屈原高票当选湖北形象代言人。有人议论,为什么选古人做形象代言人?有人怀疑,古人怎么代言呢?武汉大学的教授认为,屈原的精神远胜当红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很合适。

    选用古人做形象代言人,说明人们更重视代言者的精神形象。屈原的精神让后人仰望崇敬。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外地,屈原流落在江边,披头散发,边走边吟诗。打渔的老人看见他身体枯瘦,脸色憔悴,就问他:你是楚国的大臣,怎么流放到乡下来了?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被流放了。打渔老人又问:听说圣人能随顺世俗而进退,你又何必洁身自好弄得个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刚洗过头的人还要弹一下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还要抖一抖衣服上的尘埃,我作为人,怎能以洁白身体蒙受世俗的污垢呢?

    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因他的文品和文学贡献,所以,他给后人留下的主要形象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司马迁把屈原引为知己,叹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说,他读屈原的《离骚》、《天问》、《招魂》、《哀郢》,被屈原的高尚志向所折服。司马迁曾专程拜访屈原投水的汨罗江,难过得忍不住流泪。后来,司马迁读贾谊的吊屈原文,又责怪屈原何不选择游说诸侯而继续施展大才。直到读到贾谊的《服鸟赋》,才恍然大悟:在屈原的人生价值里,他把生与死同等看待,他把官场的进退看得很轻。(2013年11月22日)

2
评论问答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