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治“感情”,请将此颂背下来

繁體

如果你去看经,可能要看《阿含经》。因为《阿含经》专治苦谛。

你去读《阿含经》,所有的话都是不净、苦、无常、无我。

色--不净、苦、无常、无我;受(感受)--不净、苦、无常、无我;想--不净、苦、无常、无我,都是这样子。

如果你要去对治你的感情,最简单,你把蕅益大师的《四念处颂》背下来。

没有事的时候,你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把那个文去体会一下意思,你就会进步。

你把文字里面的道理消化出来,你就观想你是只牛,把每一根草经过多方的咀嚼把营养释放出来。

这个文字相就是草,你用你的思想能力去思惟佛法的文字,你的心中就会出现道的光明,你会觉得你进步很多。

你把蕅益大师的《四念处颂》背下来试试看,没有事的时候就把它吐出来——观察、胜解、舍离心相,不断地去观察、去思考,你发觉你心中会出现一种调伏的力量出来。

你就知道佛菩萨所施设的法力不可思议,这个药真的有效果,以前我们只是没有去吃它而已。

当然你最好一天有一点时间静坐,念念佛,然后在寂静当中,去思考法义那最好,如果你要让药效来得快一点的话,你最好在静中思考。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

今时丁末法,正念者少,顾此法门,何人修学?岂惟不思其义,抑亦未识其名,可胜叹耶!

余山居无事,读《涅槃·遗教品》,因取其意,以入声律,俾歌咏者,正念增长,妄心息灭,置诸座隅,日以自警,并不忘遗诫云。--省庵大师

观身不净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

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

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

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

内藏惟臭秽,外饰但衣巾。

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

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

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

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

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

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

观受是苦

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者情。

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

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

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

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

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

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

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

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

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

若悟真空理,忧欣何处萌。

观心无常

妄心无著处,体相竟如何?

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

一家门户别,六个弟兄多。

扰扰各驰竞,纷纷总不和。

青黄俄改换,动静屡迁讹。

臭别香随到,甜来淡又过。

炎凉易翻覆,好恶每偏颇。

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

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

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网罗。

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

观法无我

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

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

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

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

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

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

自在方为主,迁流岂是常。

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

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

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

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

2024-03-17 13:53
打赏 点赞 (2)
评论问答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