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善根不断增值、达到最大收益的方法

繁体

三、能令善根辗转增长的结行回向殊胜者:

如《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尽间彼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得菩提彼不尽。”一般,一滴水放入大海中,彼在一个大劫之间不会穷尽,如是于一切种智大海回向的善根,彼者也暂时获得如娑罗树般的婆罗门种姓、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如娑罗树般的施主种姓——种姓、功德财富庄严的果位,然究竟大菩提之间不腐、不烂、不磨灭,而是将渐次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

为什么善根回经向后会辗转不断地增长

做完善根以后还要以回向印持,使得它在成就菩提之间不但不失坏,而且辗转不断地增长,这是最后结行的处理。

我们不应当做完善根就舍置不管,应当在洞明缘起以后,唯一回向一切种智大海。经中说,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在海水没有干涸之间都不会消失,因为它已经跟大海合成一味了。又比如喝了一杯牛奶后,它的营养就融入到了全身,直到身体坏掉之前,它一直在里面起作用,这就是合成的道理。但这不能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那种机械的唯物论并不适合,他会认为一滴水放在里面,后来就蒸发而消失了。应当这样认识,前一刹那有大海有水滴,后一刹那合成了新的法,这一滴水已经和大海分不开了,所以直到大海竭尽之间它都不会竭尽。如果把它放到小溪里,它在溪水干涸之前也不会竭尽,但小溪的量小,很快就干涸了。或者把它放在一碗水里,等这一碗水竭尽了,它也就消耗掉了。把它放在手上的一鞠水里,那很快它就没有了。但如果把它放在无限大的大海里,它就永远不会枯竭。缘起的道理告诉我们,只要把一滴善根投向一切种智的大海,由于心倾向一切种智大海,因此在获得一切种智之间永远不会枯竭。

这就好像投资,如果你把资金投到跨国大公司里,由于大财团雄厚的资金力量,就使得你这一点资金不断地辗转增值。如果投在一个小公司里,那就只有小的前景。如果你放在个人的腰包里,就只是以个人的方式进行。这里面存在着有关投资的深妙道理。也就是说,由于我们以普贤愿印持,把善根投向“为得普贤殊胜行”,或者成就一切种智大海,那么这个善根就立刻转成完成菩提的因素。只要这么做了印持,就决定会这样用,也就是善根会用在成就无上菩提方面,不是用在得人天果报或者声缘阿罗汉果位。由于他的心投入到了最圆满、周遍、无尽的果上面,所以缘起力会使得他不断地往这个果发展。

为什么善根回经向后暂时也会得到极其繁盛的世间果报

这样回向的话,暂时也会得到极其繁盛的世间果报,譬喻为娑罗树,就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一种相。由于以普贤行愿摄持,自身的愿力特别大,直接投向成满普贤行海上面,结果使得现前位就开始不断地发生极大的作用。有了普贤行愿的摄持,善根会放大到无穷无尽、圆满周遍的地步。就像一个特大的放大器,能把声音放到充遍全法界那样,以这种愿力的印持,就使得我们这一座修法的善根,充分地投在最大的缘起上面。这样,从现前位开始到究竟成满菩提之间,法界是不会忘失的,决定按照你的愿力来进行。

这样,现前就得到了非常繁硕的果报,这里以婆罗门种性、国王种性、施主种性为代表来说。也就是在人间有三种所谓的高贵种性,具足功德、财富、庄严等等。就像古印度说的这位是长者、施主,他具财、具德等等。意思是,一类是修道种性——高贵的婆罗门,一类是世间种性——国王和施主,国王是最有权势者,施主是具大福报的人。娑罗树枝叶密布、繁花硕果,表示现前位就会发生非常大的福报。而且,由于回向力的缘故,善根会辗转地往上走。

譬如我救济了一个人,得了一份善根,然后我不把这份善根用在别的地方,而是要以它成就无上菩提,这样摄持后它就不断地往无上菩提方面提升,一回向它就增值了。而且我心的投向是要成满普贤行海,这个善根力就会全部蓄积在这上面用,不断地在这上增长,直到完成无上菩提为止。也就是由于回向的缘故,善根不会受到损坏,不会烂掉,更不会磨灭。它会被保护得很好,不会有局部的腐烂,也不会有全体的灭亡,而且直到成就菩提为止会不断地增长。譬如你闻了一座法,这就有了善根,之后很好地摄持它:我祈愿以此善根未来得到无上菩提。这么想了后,心中的善根就开始扩大了,念念不忘求无上菩提,这个力量会驱使你一直往上走,善根越来越大。

就好比一个小学生读一年级,他期末得了很好的成绩,然后他把这一年学习的善根回向到以后成为利益千秋万代的圣贤,这时候善根力就扩大了,就往成圣贤的路上走。起这一念善的力量,使得他的善根直到成为圣贤之间都不会损耗,而且会让他渐次达到圣贤的地位。懂了这个就差不多懂了回向的道理。这里是把它扩大到成就普贤的果位,那是无上的圣贤,是文殊智全体开发,从而出现不可思议解脱的菩提行海。

我们做了任何善根都要立无上志

就像那个小学生,一心想着:我要做一个救护世人的圣贤,我们每一次做的善根,都要一心渴仰:以此我要成就普贤菩萨的果位,出现无边不可思议的普贤行海。懂了这一点,就知道怎么来追随法王的足迹。上师老人家的回向就是要圆满《普贤行愿》所说的菩提行海,这里的任何一分都要完全度过。这就是我们的无上回向。也就是,我们做了任何善根都要立无上志:我一定要成满普贤行海。这个志一立下,心就开展到无限大了,善根就放大到了极其圆满周遍的地步。这样祈愿印持以后它就不会坏了,不可能中间消失、磨灭。你的心会记得,这里面的缘起会自动运转。

譬如真心皈依三宝的人,即使发高烧烧得头昏脑胀,但他的心里、口里还是“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什么原因呢?这是愿力使然,使得他在一切处都不会丢掉。同样,我们的善根回向以后,直到得大菩提之间都不会腐、不会烂、不会磨灭,只要你是真心的回向。由于自己定的目标是成就无上菩提,而不是获得人天福报或阿罗汉果,所以这个善根力会一直托着自己的心逐步地往无上菩提上走。没有证到无上菩提之前,它的进取势力是不会消失的。但如果只回向得到人天福报或者阿罗汉果,那么在得到这些果报的时候,善根力就到此截止了。就像一个人读书,如果只求取世间的功名利禄,当功名利禄已经到手时,他求取的心则就此停止,没有更多向上的动力。

这样理解后就知道善根回向一切种智的重要性,而且能断定按这样回向,的确成了未得菩提之间善根永远不消失的缘起。

2024-03-17 13:53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