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示持准提咒

繁體

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己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

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然佛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须日有定课,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答郑崐岩中丞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得一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

有聪明看教,不过学些知见资谈柄,绝无实用。念佛又把作寻常看,不肯下死心。纵肯亦不得力,以但在浮想上念,其实藏识中习气潜流,全不看见。故念佛从来不见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岂可别求玄妙耶?

今有一等好高慕异,闻参禅顿悟,就以上根自负,不要修行,恐落渐次。在古德机缘上,记几则合头语,称口乱谈,只图快便为机锋,此等最可怜愍者。

看来若是真实发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门,以先用一片肯切心,故易得耳。

颜生福持,问在家修行之要,故示之以此。观者切莫作没道理会。以道理误人太多,故此法门尤胜参柏树子、干屎橛也。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七示颜仲先持准提咒

禅人以持明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明。乞老人指示。

老人因示之曰:佛说修行之路,方便多门,归源无二。即参禅提话头,与念佛持明,皆无二法。

第不善用心者,不知借以磨炼习气,破除妄想;反以执着之心,资助无明。故用力多而收功少耳。此事如用瓦子敲门,只是要门开,不必计手中瓦子何如也。

以吾人无量劫来,积集贪瞋痴爱杂染种子,潜于藏识之中,深固幽远,无人能破。圣人权设方便,教人提一则公案为话头,重下疑情。把断妄想关头,丝毫不放。久久得力,如逼狗跳墙,忽然藏识迸裂,露出本来面目,谓之悟道。若是单单逼拶妄想不行,何必话头?即婆子数炭团,专心不二,亦能发悟。况念佛持咒,有二法哉?

禅人持明三十年不见效者,不是咒无灵验,只是持咒之心未曾得力,寻常如推空车下坡相似,只管滚将去,何曾着力来?

如此用心,不独今生无验,即穷劫亦只如此。及至阴境现前,生死到来,依然眼花缭乱,却怪修行无下落,岂非自误自错耶?

禅人从今不必改转,就将持咒的心作话头,字字心心,着力挨磨。如推重车上坡相似,浑身气力使尽,不敢放松丝毫。寸寸步步,脚跟不空。

如此用力时,只逼得妄想流注,塞断命根,更不放行。到此之时,就在正着力处。重下疑情,深深觑看。审问:只者用力持咒的,毕竟是个甚么?觑来觑去,疑来疑去,如老鼠入牛角,直到转身吐气不得处。如此正是得力时节,切不可作休息想,亦不得以此为难,生退息想。

及逼到一念开豁处,乃是电光三昧。切不可作玄妙欢喜想。从此更着精彩,拼命做去。不到忽然藏识迸裂虚空粉碎时,决不放手!

若能如此持咒,与参禅岂有二法耶?所以道:俱胝只念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便可证明。即亲见佛祖,亦不易老人之说也。

2024-03-17 13:53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徐文祺:佩戴开光的沉香佛珠,需要避免这些事情!

徐文祺:佩戴开光的沉香佛珠,需要避免这些事情!第一:不要戴着佛珠去洗澡,因为佛珠是具有灵性的,应该好生爱护和保养,而且佛珠是不能轻易沾水的,洗澡会把佛珠打湿从而影响它的寿命,作为圣物,还是不要去污染的..

徐恒志-关于净宗念佛修持的开示

徐恒志---关于净宗念佛修持的开示净土宗称为特别法门,特别就特别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利根、钝根都有相应的法门:上根,修理一心不乱;中根,修事一心不乱;下根,可以带业往生,即生了脱生死。能够即生了脱生死..

德森法师:损生治病父子偕亡之现报

德森法师:损生治病父子偕亡之现报损生治病父子偕亡之现报(一九二九年撰)江西兴国县城萧啓桂,素食已二十余年。本年五月间,一数龄小儿,亦与黄世廉之媳同时做自来天花,毒亦内陷,但比黄媳病症尚较轻得多,並未现出..

并非吓你,身边的旁生可能就是你的至亲转世!

并非吓你,身边的旁生可能就是你的至亲转世!其实这些真的不是神话故事,由于业缘,身边的有些亲人去世后,还会转生回来,但是由于恶业,可能变成了旁生。这类事例,在很多经论史书里都有记载。下面就摘录两则故事,..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前一个时期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就向老人家来求教,这个问题是个很原始的问题,你看世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宗教还是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包括佛家,它都有一个特点:..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

心花绽放超然喜怒你会因为什么而微笑呢?——母亲的温暖?朋友的关怀?抑或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有一种笑,不依赖任何条件,超然喜怒,自带光芒,如灵山会上那“拈花一笑”。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好而感..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

心经书法作品欣赏周京隆贵州岑巩人,现居北京,现从事专业书法培训,学生及各界励志等教育工作,长期为各种社会团体作励志演讲培训,毕业於贵州大学,书香门第,在祖輩的影响下自幼开始接触毛笔书法,主攻楷行草、篆..

随缘随分,一心向道

佛在经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念头,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我们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在五欲里起了贪心,阿弥陀佛,赶快换过来;逆缘里..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这首四句偈,意思是赞美忍的好处、忍的价值。忍不是懦弱退缩,忍也不是没有能力计较,因此只能选择忍耐。相反地,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担当。比方..

弥陀捶背幸免车祸

三十三、弥陀捶背幸免车祸湖南浏阳李秋明居士,五十四岁,今年七月皈依,专修念佛,方始半年。十二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李居士在路边等车时,背后突然一大货车倒车过来,自己一无所知,被撞倒匍匐在地。回头一看,惊..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

弥勒尊佛入世是什么?弥勒尊佛入世介绍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