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的故事(全)
22. 大师不仅弘化效果显著,个人的修持也十分精严,每次进入佛堂便恭敬合掌,跪在佛前,一心称念佛号,一直念到声尽力竭才停下来。大师在证得观佛三昧以后又证得了念佛三昧,这在古今高僧当中都极为少见。
23.大师严持戒律,纤毫不犯,从来不举目视女人。
24.虽终日忙于弘法利生事业,但大师的衣服和碗钵都是自己洗刷,从来不会找人代劳。
25.大师从不和人谈笑游戏,说无意义的话,做无意义的事,杜绝一切名利之念,外出时也不与众人同行,都是一个人独行,以免谈论世事,妨碍念佛。
26.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毁坏的寺院或佛塔,大师都会出资请人修缮。
27.大师还有一个名号,叫“光明和尚”,因为他口念一声佛号,即有一道光明从口而发。唐高宗听闻后,赐大师号为“光明和尚”。
28.各地僧众仰慕大师盛德,纷纷前来拜师求道,悟真寺规模不断扩大,至大师四十三岁时,已拥有佛寺群落六处,僧众千余人,殿宇庭堂四千多间,山上山下绵延四公里之多,大师在此开展教学与弘法,悟真寺也因此成为了净土宗的根本祖庭。
29.大师不仅佛法造诣深厚,还具有卓越的艺术才华。咸亨三年(672年),大师六十岁时,唐高宗发心在龙门修福造佛,善导大师作为总设计者和监造者,缔造了龙门大佛这一驰名古今的世界级艺术瑰宝。
30.除了雕塑之外,大师还在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留下了大量作品:《法事赞》《般舟赞》《往生礼赞》均以梵呗唱赞的形式阐释净土,其内容多为优美的诗歌;一生书写《阿弥陀经》十万卷,近代有真迹出土;绘制西方变相图三百余幅,敦煌千佛洞的《观经》曼荼罗亦出自大师之手。
附大师真迹:善导大师著并书之《净土法事赞》(部分)
31.永隆二年(681年)三月,大师正在实际寺内指导画西方变相图,有一天,他忽然催促画工加快速度,尽快完工,告诉弟子们说他很快就要往生了。
32. 几天后,在大众念佛声中,大师怡然长逝,回到了西方净土,世寿六十九。
33.大师往生之后,高徒怀恽法师选择终南山麓的神禾原最为灵秀之地建塔立碑,塔名为崇灵塔。后来,弟子们又依塔建寺,寺名为香积寺。
34.几十年之后,有“后善导”之称的少康大师曾特别前往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的影堂,恭敬瞻礼善导大师遗像,乞愿一见大师。顶礼之际,大师遗像竟化成了金色佛身,显现在空中。这一感应很快流传开来,后世皆公认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
35.作为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对后世的泽被本应惠及千古,但遗憾的是,由于唐末“会昌法难”以及五代十国的战乱,包括净土宗开宗立教的根本祖典——《观经四帖疏》在内的绝大部分著作均在中国境内失传了,净土宗的正宗传承就此中断。
36.在随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广大净土行人缺乏纯正的理论指导,只好引用他宗他派唯靠自力的修行理念,来解释仰仗佛力加持的净土法门,致使南辕北辙,痛失往生大利。
37.直到民国时期,昙鸾、道绰、善导大师一脉的著作才由杨仁山居士从国外请回,印光大师拜读后,终于得见净土宗真貌。在他的极力倡导下,善导大师创建的净土宗再次焕发出光芒,引导一批又一批净土行人踏上了必定往生的光明大道。
绘画:巫丽雪
文字:宗道法师、佛慈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