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大士圣诞 | 金粟如来的化身,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金粟如来的化身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维摩诘大士圣诞
今天7月8日,农历六月初十,东方无垢妙喜世界金粟如来圣诞。
金粟如来的名号,很多人未曾听说过。但若说起《维摩诘经》,你一定不会陌生。维摩诘大士就是过去金粟如来所化现。
维摩诘,梵文Vimaiakirti,意译为净名、无垢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净名玄论卷二》云:“复有人释云:‘净名、文殊皆往古如来,现为菩萨。如首楞严云:文殊为龙种尊佛;发迹经云:净名即金粟如来。’”
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维摩诘大士是佛陀时代毗舍离城的长者。他家有妻妾,有无尽家财,侍者成群,享尽世间富贵,却持身严谨、乐善好施、具清净戒,并精进修行,善说佛法,深得世尊的敬重。他精通大乘教义,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
大士身为白衣而具沙门的威仪功德,“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他游戏神通,具足方便,穿梭于各个阶层、各种场合化导众生,甚至出入声色场所,在酒肆、市衢、淫舍说法度众,令其建立正念正知。
维摩诘大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文殊问疾,大士除疑
维摩诘大士智慧通达,辩才无碍,被赞叹为“唯除如来,未有声闻及余菩萨而能制此大士慧辩”,善于因材、因机施教,利用各种机会随时随地敷演佛法。
有一次,维摩诘大士以身现疾,文殊菩萨、舍利弗尊者等诸大菩萨、声闻弟子前去探病。大士与文殊菩萨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互显大乘“不二法门”之玄机,妙语连珠,默如惊雷,使同去探访的菩萨、声闻大为震撼,深受法益。《维摩诘经》,就主要记载了这一过程。
《维摩诘经》旨在宣扬大乘般若空观,其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方便法门。其中提出的“不二法门”见地,消解一切矛盾,泯灭一切对立,主要表现在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尘而不染、无住而生心等方面。
本经由三国吴支谦译出后,即在我国盛行,成为佛弟子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
《维摩诘经》经典经句: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法堂壁画
维摩诘经变
《维摩诘经变》是敦煌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是莫高窟中较重要的经变图,保存下来的有30多壁,都是根据《维摩诘经》而画。
敦煌石窟 盛唐-103窟东壁维摩诘经变之佛国品
唐代的《维摩诘经变》壁画,多以《问疾》为表现中心,围绕“问疾”而概括其他诸品的相关内容,使画面人物众多、情节丰富,构图饱满。其中最生动传神、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就是盛唐时期的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壁画。
这幅画以线描为主,局部赋色。画中的维摩诘舒散自如,安详自信,呈现一种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的情态,形象表现得相当含蓄,又显出一种奔放之气。
向上滑动阅览
道宣律师《维摩诘赞》云:
维摩体神性,陵化昭机庭。
无可无不可,流浪入形名。
民动则我疾,人恬我气平。
恬动岂形影,形影应机情。
玄韵乘十哲,颉颃傲四英。
忘期遇濡首,亹亹赞死生。
“东土维摩”庞大士
据《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记载,六祖大师圆寂前一个月,曾对座下徒众说:“我圆寂后七十年,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是出家菩萨,一是在家菩萨,同时兴化。”六祖所说的出家菩萨,即是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而在家菩萨,就是指素有“东土维摩”之称的庞蕴大士。
庞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唐代著名的在家禅师。悟境甚高,世称“庞居士”、“庞翁”、“襄阳庞大士”,被誉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后“白衣居士第一人”。
大士少悟尘劳,志求出世。初参石头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石头忙用手捂住他的口,庞蕴豁然省悟。后来,又以此问题参礼马祖道一禅师,马祖答:“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我就给你说。”庞蕴当下领悟,悟明心地,彻明真空之理。
庞居士一家四口,庞公、庞婆,还有一双儿女,皆是彻悟大道的人。
庞蕴将迁化之际,要女儿灵照到门外看时日早晚,灵照返回屋内答:“已经日正当中,而且还是日蚀呢!”庞蕴才踏出门外观看日蚀景象,灵照即已登上其父座椅,合掌坐化。
待庞蕴入室后,知道上了女儿的当,便笑道:“我女机锋快捷。”于是缓七天入寂。襄州州牧于公前来探病,庞翁告诉他:“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罢,头枕于公膝上化去。
庞婆得知庞蕴与灵照都已迁化,叹息道:“这痴女和无知老汉竟然不告而别,何其忍心啊!”忙将这消息告诉儿子。在田间耕作的儿子听了,拄着锄头,立化而去。
庞婆说:“这孩子,太快了。”不久,遍访乡邻,告别归隐,自此之后,不知所终。有偈曰:“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
庞居士一家入灭的故事在佛教界广为传颂。坐脱立化、生死自在,在历代佛教高僧记载中较为多见,但庞蕴一家,以居士身份,如此洒脱谢世,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为千古佳话。
值此殊胜吉日 请广行善事
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愿国泰民安 六时吉祥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2024-03-17 13:53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