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德厚重的人,往往会有五大特征!
常听老人们说,做人一定要多积德,将来才会有福报,各种好事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又见某些家庭中后辈出了贤人,本是平民百姓,生于普通家庭,后代却有出息,做了大官,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人们纷纷夸赞这个家庭中的祖先积了阴德。所以子孙后代才有福报。
那么,“阴德”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积累阴德,福佑子孙呢?
从“阴”字上来看,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阴德”就是阴性、隐藏的,不为人所知的德行。
也就是做了积德的事情,不向外宣扬,他人也不知道,又或者做了功德,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只是出于内在的一片赤诚之心,发乎天心而自然而为。
从利他的角度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的利益和感受而考虑,这种思想和行为能够真正的帮助到他人,他人不知,自己也不“在乎”。
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本分,是应该做的,自然而为的,自然就不会彰显出来,甚至很容易就自己淡忘了,这才是真正的积德,而且是积的大德。
这些“阴德”厚重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才使得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福禄绵长。
以下的这5大特征,你的身上也有吗?
第一、慈眉善目
fo教中说,“万法从心起”、“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而“相由心生”,我们的心境如何,表现在外就会显现出不同的“相”来。
拥有美好心境的人,必然具有“慈眉善目”之相。与人为善,和颜悦色,让人心生欢喜,乐意主动靠近。
这样的人人格魅力具足,身边也常有诸多善友,为人处事都会得到比较多的助力,容易成事。
第二、慷慨布施
“布施”是fo教修行中六波罗蜜之一。从因果循环定律出发,可以这样说,我们今生所获得的一切,都是过去世布施所得。因为没有布施就没有收获,就会没有福报。
今生那些大富大贵,有头有脸的社会上层人士,皆是过去勤修布施的结果。
布施又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第三、少欲知足
人类的各种欲望就是导致各种痛苦产生的根源。
比如“财、色、名、食、睡”哪一样不是对人的诱惑,谁都想生活得舒舒服服,特别安逸,高枕无忧,这是人的本性。
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当然无可厚非,但是须知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得到的越多,也就想要拥有更多,得到了更好的,就会抛弃掉不好的,永远都没有尽头。
能够知足少欲之人,懂得人生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所在,所以能够不受外物所困,找回真正的自我。这样的人是真正有大智慧,大善根之人。
第四、性格温和
前面说到,心是一切的根本。由于存心不一样,慢慢的我们就形成了不一样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
而正是性格脾气,才决定了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发展方向。一切都是“习气”使然。
因此,有人说:拥有什么样的脾气性格,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性格温和,脾气好的人,比他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与其说他们运气好,不如说这些好运都是他们的好脾气带来的。相反,一个性格倔强,脾气暴躁之人,注定人生的发展是有限的。
第五、戒杀放丨生
fo门中把“杀盗淫妄酒”称为五戒,其中,杀生排在首位。换句话说,随意杀生会带来十分严重的果报,福报也将极大程度的损耗。
fo说六道轮回,一切众生都处于无明之中,互相伤害,冤冤相报,这就是众生陷入无尽的轮回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
倘若能够戒杀救生,一定会得龙天赞叹,人神护佑,戒杀救生之人,福报将不可估量!
此外,能做到素食,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戒杀与救生了,因此,无论是从因果循环的角度,还是从营养健康学的角度,素食都应该得到大力的提倡与弘扬。
为啥需要积累阴德?看了这个案例就能明白!
他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历代名臣良将,子孙能够绵延三代,已是大为不易。如同范文正公那样,子孙遍及华夏大地,家族绵延八百年而不倒,只有孔老夫子能够相提并论。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寄住在醴泉寺里读书,“断齑画粥”的故事就是那时候来的。偶然的机会,范仲淹在寺院的老鼠洞中发现了一堆金子,当时无旁人在场,家中又穷困至极,范仲淹一分一厘也没有动,把石板盖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后功成名就,这个秘密依然藏在他的心里。
几十年后,当年范仲淹读书的醴泉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寺院长老派人前来求助,范仲淹才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荆东一窑金,荆西一窑银,一半修寺院,一半赠僧人。如此,寺院恢复旧观,在范仲淹心里搁了几十年的这件事情也一同消去。
范家在苏州有一块著名的风水宝地,当时的风水先生对范仲淹说“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地风水能使后代显贵,那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的百姓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显贵岂不更为有益?
于是立刻兴建学堂,千年以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现在是一所高中的校址,真正做到了让百姓的子弟后代都能贤达显贵。
范仲淹传记上还说,范仲淹的一生,用自己的俸禄供养了三百多口人家。
哪怕范仲淹是宰相,一人俸禄供养三百家人,也只能堪堪糊口,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数十载,到年老时,连丧葬费用都不够,是因为他的钱财都布施给了他人。
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历久不衰,而历代子孙,都能够遵循范仲淹留下的祖训,仁厚知善,常修布施,八百年家风不堕。不仅仅是因为范仲淹在世时的积德修善,种下善业种子,更在于他无我利生的菩萨襟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何等的广大愿力,真正的想为自己乃至子孙积阴德,就要学习范仲淹,首先要发愿,发愿越大,力量才会越大,然后在这种广大愿力下,努力帮助一切众生,不求回报,不计较对方是否知道,没有任何目的与功利心。
如此下来,这个阴德就会积累得绵厚深长,不但可以让自身远离灾祸,寿命延长,增加财富,而且会惠及子孙,福泽无尽。
正是范仲淹广大愿力和心量下积累下的厚重阴德,才能八百年来福德护佑,让范家绵延不绝。司马光讲过一句话:“积金于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培育百世之德,即有百世子孙保之。《了凡四训》中也提到: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孟子也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范世家族绵延八百年不绝,这与范文正公积阴德密不可分。
正如古语所说:“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
父母不断积阴德,自然就能感召来有福德的子孙,延续家族。父母为子孙积福累德,才能有延绵不绝的福泽。范氏家族就是给一个很好的例证。
范文正公与佛门极为有缘,与诸多高僧大德也常有来往,对佛法理念也深有研究,所以能常修布施利益众生以积福报。
事实证明,与范仲淹同朝为官之人,无一有如同范文正公家族那样绵延八百年而不绝。均是因为范文正公积德修善,利益众生才能福泽后人,绵延八百年而不堕。
2024-03-17 13:53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