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蔬菜它最鲜!补钙又补血,遇到了千万别错过~

繁体


说到补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则会是核桃,不过在这个季节,有样“红色蔬菜”更补脑,它就是苋菜!


苋菜又名青香苋、 红苋菜、红菜、米苋等,苋菜在我们的餐桌上并不陌生,它被称为“长寿菜”
 




5月苋菜zui鲜嫩,3大理由爱上它  




 


①  补脑且益智

深色蔬菜里所含的叶酸可以帮助减少体内有害物质对脑血管的损伤,是一种重要的健脑营养素。而苋菜中的叶酸含量在众多绿色蔬菜中也是佼佼者,达到了300微克/100克 。



②  补钙小能手

想补钙喝牛奶、吃豆制品是很多人认为的有效食补大法,但苋菜这款天然“补钙剂”总是被人忽略了。

要知道每100克苋菜的含钙量约178mg,是牛奶的1.5倍多!常吃可以有效促进少年儿童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老人多食可增强骨骼健康。


图源薄荷营养师


注意:苋菜和菠菜一样含有草酸能阻止钙被身体的吸收,吃之前一定要焯水,焯水的温度要高且时间短。

③  排毒通便

苋菜中还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吃它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苋菜也是好选择。

苋菜的吃法有很多,是夏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家常做法吧~

 





推荐8道苋菜素食谱




 

食谱| 雨中漫步_kRsJPX

 素炒苋菜 

-材 料-

苋菜400克、姜末适量

素蠔油半勺、食用油2勺

芝麻油半汤匙盐2

-做 法-

1. 苋菜去根和老叶,洗净切段备用;

2. 热锅入油,放入姜末炒出香味;

3. 放入苋菜 大火翻炒;

4. 很快 苋菜变得软塌塌的 放入约半汤匙的素蠔油增香 放入盐调味;

5. 翻炒2分钟 关火前淋入芝麻油 漂亮的汤汁可以拌饭吃。


食谱| 斯佳丽 

 苋菜疙瘩汤 

-材 料-

苋菜1小把、面粉1小碗

姜片、油、盐适量

-做 法-

1. 面粉中加入少许盐,再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稀稠合适的面糊;

2. 热锅凉油, 放入姜片进去炝锅;

3. 再加入苋菜进去翻炒;

4. 翻炒微微发软后加入适量的水煮开;

5. 这时拿个漏勺, 将面糊倒入漏勺内,这样面糊能均匀滴漏下去,形成大小一致的面疙瘩;

6. 面疙瘩煮好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盛入碗中。

食谱| sourcehe

 凉拌紫苋菜 

-材 料-

苋菜500克、生姜1克

盐2克、沙拉酱30克

橄榄油适量

-做 法-

1. 紫苋菜去头,洗净、把梗老的叶去掉;

2. 盐水浸泡3分钟,捞出沥干水;

3. 清水煮沸,放一点生姜、放入紫苋菜;

4. 放点盐,把紫苋菜汆烫熟,捞出。

5. 紫苋菜过冷水;

6. 沥干水,倒入沙拉酱、橄榄油,拌均即可。

食谱| 桃子所

 蒸苋菜 

-材 料-

苋菜300g、普通面粉3勺

玉米淀粉3勺、生姜10克

油、盐、果蔬粉适量

-做 法-

1. 准备2把苋菜,苋菜摘顶部嫩叶、洗净控水;

2. 苋菜放入盆中,淋入适量植物油抓匀;

3. 放入面粉和玉米淀粉,两种粉比例约为1:1;

4. 用抓和抖的方法,使菜叶上都裹一层面粉;

5. 把菜均匀铺放在蒸屉上,盖盖大火烧开,转中火蒸5-6分钟;

6. 蒸菜的时候把姜泥捣好;

7. 蒸好的菜倒在盆子里,趁热用筷子挑散,放入适量盐、少许果蔬粉,放香油拌一下;

8. 再放入捣好的姜泥,拌匀即可。

食谱| 煮妇小食光

 苋菜汤面 

-材 料-

苋菜、面条

姜末、植物油

食盐、蔬果粉

-做 法-

1. 苋菜去掉老梗,清洗干净,沥水备用;

2. 炒锅入油,加入姜末炒香;

3. 倒入苋菜翻炒均匀后,加入清水;

4. 苋菜煮软出色后加入适量盐,蔬果粉调味后关火,放温备用;

5. 开水锅中下入面条煮熟;

6. 过凉后浇入苋菜汤就可以啦。

食谱| 秦了了

 苋菜羹 

-材 料-

苋菜260克、红薯粉5汤勺

素蠔油、盐、食用油适量

-做 法-

1. 苋菜摘取嫩头,洗净;

2. 准备5汤勺红薯粉,大概加入了半碗水,搅拌开,备用;

3. 锅里放入比平时做汤的水少,烧开后加入食用油;

4. 放入苋菜煮熟;

5. 调入盐、素蠔油,倒入淀粉水后搅拌均匀,再次烧开即可。


食谱| 情一诺

 冰糖绿豆苋菜安神粥 

-材 料-

粳米100克、绿豆50克

苋菜50克、冰糖10克

-做 法-

1. 把绿豆、粳米淘洗干净,绿豆清水浸泡3小时以上,粳米浸泡半小时;

2. 苋菜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

3. 锅中放入1500克的清水,放入绿豆、粳米开启煮粥程序;

4. 待米熟豆烂,放入苋菜和冰糖,再煮上10分钟即可。

食谱| 尖尖实验室

 苋菜炒饭 

-材 料-

苋菜、米饭

花椒粉、

玉米油、素蠔油

-做 法-

1. 苋菜洗净切碎;

2. 冷锅热油,放入花椒粉煸出香味;

3. 放入切好的苋菜碎,加盐和素蠔油,翻炒均匀;

4. 放入米饭翻炒均与即可。

2024-03-17 13:53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