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得福报:念《金刚经》增添禄位,子孙显贵
《金刚经》在华夏大地广受佛门四众弟子所持诵,其效验不计其数。
论其功德,上品可悟般若破无明妄想,直达涅槃彼岸,亦或往生十方净土;下品则是成就世间种种所愿,或息灾,或增益,或延寿,或祈雨降魔。
欲修解脱智慧,可常以经中偈句,反复观修自心,久之或开悟。民国期间的江味农居士即是持经末的六如偈,将一切境遇作梦幻观而悟入,晚年有五年无梦,临终金光遍照,往生极乐刹土。
故有抑郁、强迫、焦虑、心理烦恼等问题的人,亦可常持此偈,必能瓦解对我及我所的执著,获得心性的自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祈求世间愿望,则常是借金刚护法神之力,古代的众多感应录中,常年持经者,遇盗贼、坠高空、患疾病时获神助,化一切凶险为吉祥。护法之功也。
诵经有功德,随个人发心,成熟的方向不同。若以持经功德发愿往生净土,则作往生之福德因缘;若不回向,或回向种种世俗愿望,则转为人天福报。
有的人虽回向一切众生及无上菩提,但心执著于世法,亦转向所执著的方向。
有些人总问如何回向,最重要的是你的心的趋向如何,而不是在于文字的形式。
如果天天念诵长长的回向文,声称诸佛菩萨如何回向你亦如何回向,但是真实的心却是无比渴盼世间的种种快乐,就会转为人天福报。
念阿弥陀佛而无出离心,不求往生,亦成人天受用,不出三界。
更有甚者,诵经持咒而发恶愿,死后转生为大力魔鬼,恼害一方。
修法的功德,如何转向,取决于自心。
故修行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发心,若发心错了,直入魔窟。最殊胜的是发无上菩提心,获得无上菩提之果位。
在世间想获得丰厚的财富、美满的婚姻、贤善的子嗣,需要有对应的福报,而福报来源于过去,特别是前世的供养布施和行善积德,今世成熟,是为命理基本格局。
佛法不讲宿命论,讲修福报,你想获得什么,可以修来。如何修,通过利他、修法祈愿而获得。
很多人福报不圆满,就出现不圆满的人生,如家财万贯却身患重病,事业有成却婚姻不幸福,虽无巨财却有贤妻孝子。
若你的婚姻不幸福,事业一无所成,可以念诵经咒专回向,可以回向历代祖先、冤亲债主和一切众生,再回向所求。
按照大乘的教义,为自己而求之时,也应为众生而求,为众生作回向祈祷,是为菩萨发心,功德殊胜,速得相应。
没有相应的福报,投机贸然得到,会出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情况,不论是福禄还是婚姻子嗣,你要有福德力来支撑你的受用。若命中本来就有缺陷,也可以通过修功德来弥补。
修功德的方式很多,如诵经、念圣号、造佛学、供养佛菩萨、供僧、火供,且应持续地修持,非一蹴而就。
现从历代金刚经持验中摘录一二,以飨读者。
儿子及第
明朝万历年间,嘉禾的沈光华,曾执掌两淮的盐铁之政务。卸任后,偶尔与同郡的盐政官吴淞闲坐,聊起每天如何消遣时光。
沈公说:我每天早上起来,吃素持诵《金刚经》,已有二十年,数量超过二藏(一藏为5048)。
吴淞对此也不怎么在意,只是随便应付。
后来有一天,吴淞早上起床,急忙去向沈公祝贺说:您的郎君参加江南乡试,一定会高中。
沈公问为什么,吴淞说,夜里梦见一位神说,郡里有一位士大夫,以持念《金刚经》的功德力,他的儿子理应及第。醒来想到您和这个梦境对应。
当年秋天,沈公子沈应明果然登应天乡荐。
复明得子嗣
明朝秀水的生员濮可重,娶妻王氏,生了一对子女,可惜相继患痘病而夭亡。
痛失子女,妻王氏因为悲伤哭泣过度,双眼失明,就专心念诵《金刚经》。
念诵了几年,有一次念诵时,左眼流水,异常疼痛,有如割裂,之后忽然能看见东西。过了几天后,右眼也如此复明。
王氏因为这个感应,持诵更为精诚。
有一天夜里梦见佛说:你本来没有孩子,因为诵经的缘故,赐予你一个儿子。
王氏后来果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经赐。
金刚护法神之护持,是持诵者灵验的重要来源
儿子登科
唐朝大历年间,夔州推司杨旬常念诵《金刚经》,为人正直,常行善积德。
他的儿子二十三岁,即将参加科举考试,他忽然梦见金刚神说:你的儿子改名为杨椿,可中第六名。
第二年参加省试,又梦见神说,试题为《行王道而王》,你可以先留意,但不可泄露。
杨公子在书坊中选出数篇相关题材的文章,详加参阅备考。参考时发现果然是这道题,结果考得第九十六名。
参加皇帝的殿试出来,杨旬又梦见神说:你儿子的策论写得很好,但是不符合考官的心意,文章被放在第三甲,我已经在皇帝的御榻上帮你换为第一名,这是你平生念经积德的善报。
结果放榜,杨椿高中状元。
这个案例中,杨旬除了念经,还积累有大阴德:为官二十年,从无贪污,常行布施,又以公职之方便,尽量为死囚犯求情,遇各种刑罚的,为他们力求减刑,给予改过的机会,以此帮助了大量的囚犯。
早日及第
于李回,唐朝人。元和年间赴试落第,返回家乡,为此闷闷不乐,有位僧人劝他说:如想早日及第,何不读诵金刚经?
他从此每天念诵数十遍。
有一次,他到王桥地方,在月色中散步,被一美女引诱到一个村舍,听到喧闹戏笑声,进入堂中,又看到美女五六人。
他甚感惊疑,于是暗中默念经文,忽然从口中放出异光,所有的美女都惊骇逃散,他闻到腥秽的味道,才知道这是狐狸聚居的地方。
他看到前面杂草丛生,不辨路径,正在不知该怎么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白狗来作前导,他的口中又发出光来照路,遂得返回住所。
于李回念金刚经达数万遍,后来终於进士及第。
倾莲池: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这些案例中的念经居士,都非念一两天就见效感召如此善果,非朝夕之功,而是长久积累的结果。
沈公念经二十年,福泽后代,儿子及第。
王氏精勤念诵几年,眼睛复明,喜获子嗣。
杨旬行阴德至少二十年,诵经亦很久。
于李回屡屡落榜,每天念几十遍《金刚经》,念了几万遍才登科。
今人若想念几天、几个月就达到什么惊人的改命之效果,实则甚难,不要只有三分钟热度,开始时激情万丈,后面却懈怠间断。
宜应细水长流,每天有定课,保持不间断,长久受持,自得法益。
今天所修,未必现阶段成熟,且小感应不等于大善果。累计多年的修持,会在中晚年慢慢成熟受用,是为花报,果报在来世。
故虚云老和尚说,修行要发长远心。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而非一两天。
若论投资人生,将目光放长远,做好每天的功课,不期待立见效验,细水长流,就是最好的投资,未来必定收获丰硕,且是大效验!
2024-03-17 13:54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