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二月初八惠能大师诞辰 祈愿大众明心见性、共成佛道!

繁体

编者按:惠能大师,中国禅宗六祖。承袭五祖弘忍法脉,强调自性清净、皈依自性、自修成佛。门下弟子众多,经过几代发展形成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宗,佛教史称为“一花开五叶”。今日恭逢惠能大师诞辰纪念日,顶礼缅怀惠能大师!南无阿弥陀佛!

六祖惠能禅师法相(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禅宗六祖惠能的传奇一生

惠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惠能惠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惠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惠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惠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惠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惠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就让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这首偈子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首偈子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惠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惠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惠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惠能。弘忍考虑到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惠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弘忍说:“我来渡你过去。”惠能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度。”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惠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十余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印宗法师把惠能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惠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见了,纷纷礼拜,请求惠能说禅。就这样,惠能正式出山说禅。

刺史韦璩请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此后,惠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中宗遣使往曹溪召他入京,坚辞不去。朝廷遂下令,以惠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惠能后来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惠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神秀大师也继承了五祖的教法,化行于北方,世称北宗禅。

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因此禅宗史上有“南顿北渐”之称。

神秀是河南开封府尉氏人,生于隋炀帝大业初年,初习儒学,博学多闻,唐高祖武德八年,受具足戒于天宫寺。后遇五祖弘忍,在其会下为首座。五祖弘忍命弟子各以己意作偈时,见神秀“身似菩提树”偈,也予以赞叹。五祖入寂时,曾对众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神秀后来住持荆州度门寺,道誉遍天下。但他的弟子与惠能大师的弟子,互相不服气,神秀总是告诫弟子说:“惠能禅师得到了无师自通的智慧,对大乘佛法有深刻的领悟,这一点我不如他。并且他亲自传承了五祖的衣法。你们不要一直停留在我这里,应当到曹溪去进一步学习。”

唐则天皇帝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召神秀入京,给予了极为崇高的礼敬。京城中的士庶,每天来参拜的不胜其多。中书令张说也是他的弟子,张说对人说:“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神秀入京后,与慧安国师同住内道场,受皇室供养。中宗神龙元年(705)召请惠能入京的御书中说:“朕延安(慧安)秀(神秀)二师宫中供养,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应就彼问。

千年菩提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

《六祖坛经》偈颂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惠能大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改革家,是东方和世界文化名人,他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现世化,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信仰和文化也影响深远。惠能圆寂后其真身至今供奉在南华禅寺,该寺因此被尊奉为“禅宗祖庭”。

顶礼缅怀惠能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