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华严菩萨圣诞【附梵呗:华严字母】

繁体

腊月二十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华严菩萨之名,载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是佛成道后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三圣:《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三位圣者

(一)毗卢遮那佛

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二)普贤菩萨

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三)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

清凉国师名澄观,字大休,会稽人,俗姓夏侯氏,生在唐玄宗开元戊寅年。身长九尺四寸,两手过膝,有四十颗牙齿,夜间眼中放光。清凉国师一生身历九朝,为七帝之师。

建中四年时,澄观大师写《华严经疏钞》。该书是华严经注中最有名的。未写前,他先求华严海会菩萨加被,帮助他完成使命。当夜梦见一巨山岳,万丈金霞,光逾皎白,连大接地,才知此是光明遍照之意。此后注华严疏钞便振笔疾书,不加思索,四年完成。

这天后夜,大师梦自己变成一条金龙,又化成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龙,飞到其他世界各处。这是华严境界,一般人说这是表示流通之意。

那么,有何证明清凉国师就是华严菩萨呢?

据载,清凉国师圆寂后,有位梵僧从印度来中国,在半路上遇到两位青衣童子。便问他们:往何处去?作甚么呢?童子说:到中国去请华严菩萨的大牙回印度文殊殿供养。这位梵僧到达中国后,向皇帝禀明这段经过,开龛验查,发现国师口里果然缺少一颗牙。

清凉澄观大师著有《华严经疏抄》长达一百二十卷。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被称为七帝之师。


还有一位华严菩萨是正顺大师。元朝正顺法师,出家于五台山,平时以深密的树林为茅蓬,以读诵《华严经》为修行的日课,数目超过一千余部。 

他同时修学法界三观,每次一进入华严法界的观想以后,三、五天才出定,因此人人都称他为华严菩萨。

大元皇太后仰慕大师德名,三次下懿旨召见,但正顺大师无意功名,也自认不善奉迎权贵,因此都没有遵旨入宫。当朝又以“五路总摄”的僧官职位相授,他又坚决的谢辞了不愿接受。成宗帝临幸入山,对他礼遇有加,至为看重。

他临圆寂前夕,对寺众们说:

无尽刹海,不离当处,
妄情未破,悟入无时。

门下弟子法忍法师问:“未知上人现在向什么地方去呢?”他回答:“虚空剖出一茎骨”,意义颇深。

门下徒众再次乞求示偈以解众人迷津,于是他写下了这几句: 

历劫本无去住,应用何思何虑? 
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不顾。 

没多久正顺大师安详地示寂。示寂之日在正顺大师书写过的桌案上显现出龙瑞,还现五彩的光芒照耀在庭院之内。示寂三天后,自焚化火。门下弟子检拾到舍利数颗,并建塔供藏。


值此殊胜日,请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供灯、印经、持咒、诵经等。祈祷、回向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安乐吉祥!得闻正法、具正念、自利利他!回向正法永住。并以此功德,上供诸佛菩萨,祈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愿所有众生远离一切违缘!福德增盛!


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
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
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与他人分享,也是一种功德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