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将要耗光的人,有这三种特征

繁体

《了凡四训》里讲: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一个人的福报,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自己修来的。

种善因,才能得善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福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不注意,自己的福报就会一点点消耗掉。

时间长了,福报耗光,厄运也就来了。

下面这这三种行为最耗福报,千万要警惕。

1

管不住嘴,乱说话

佛家常讲:口业。

一个人若是生前乱嚼舌头,死后就要进拔舌地狱,受尽酷刑。

若是管不住嘴,迟早招惹祸患。

隋朝有个人叫贺若弼,朝臣里属他话最多。

皇帝任命杨素为宰相,他心中不服,私下放言:杨素这人水平这么差都能当宰相,也不知道皇上什么眼光。

群臣知道这件事后,要求皇帝以大不敬的罪名处死贺若弼。

隋文帝宽厚,把他贬为庶民,不久后,念他有功,又恢复了他的爵位。

贺若弼却没有就此收敛。

等隋炀帝即位,他依然在朝中议论纷纷,说皇帝奢侈,不是仁主。


隋炀帝脾气不好,听到之后立刻下令处死了他。

而其实在贺若弼年轻的时候,他爹贺若敦临死时就告诫过他:“我因话多招惹祸端,你千万不能学我啊”!

老话说:勿多言,多言多败。

一个人说的话越多,风险就越大,遭受祸患的可能性就越高。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清代曹振镛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不倒,晚年宠遇日隆。

别人问他官场窍门,他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多做事,少说话,才是善身之道。

2

管不住身,无底线

木桶理论讲:木桶短板决定了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

人生的名利、财富、学历、样貌、家世都是人生的木板。

但是一个人的底线,则是木桶的桶底。

没有桶底,再大的木桶也无法盛水。

有人去某外企应聘销售员,他能力出众,成功以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复试。

企业HR问他最值得夸耀的职业履历是什么。

他说:自己曾经把一套五千元的情商课程卖给了环卫工人,他本来不需要的,但是自己通过高超的话术,最终把课程推销了出去。

最终他被pass掉了。

公司的老板说:能力强,无底线,招进来也是个祸害。

现代社会,很多人奉行金钱至上。

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良心,可以出卖灵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样的人就是在作“业”。

《易经》讲:“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业”作得多了,人的报应也就到了。

史载,唐代李林甫做官之前,算命先生说他有宰相之命,可以安享三十年富贵。

可是李林甫为官不久,就被抄家流放。

他责问算命先生为什么骗他。

算命先生说:你为了一碗鸭舌羹杀上千只鸭子。

手下人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你的福气早就耗光了,甚至后代还须为奴为娼偿还。

《论语》中讲: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生在世,不能什么都敢做,必须要有一份底线。

利益不能突破良知,金钱不能高于人品。

恪守人生的底线,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内心坦荡安宁,粗茶淡饭也是一份难得的人间清福。

3

管不住心,太贪婪

佛家有言:人生有三毒,谓之贪痴嗔。

贪是三毒之首,人生的劳役灾祸,多半因贪念而起。

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

他在一个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打坐的时候,气质清明安详。

于是他邀请僧人成为自己的模特,并许诺了丰厚的报酬。

画作完成后,画家一举成名,僧人也如愿拿到了重金谢礼。

过了一段时间,画家想要找一个魔鬼的原型,但是找来找去都不满意。

直到有一天,他去了监狱,见到了一个犯人,他很满意,于是着手作画。

这时候,犯人失声痛哭。

画家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

犯人说:上次你画佛的人是我,这次你画魔也是我。

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金钱很快用完,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

他偷盗、抢劫、无恶不做,最终锒铛入狱。

画家了解之后,长叹一声,丢掉画笔,再不作画。

人心最难直视,佛魔也只在一念之间,一旦被欲望拿捏,人生就再无回头的余地。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一个人想要成为自己,就一定懂得克制自己,有一分本事吃一分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好很难,但是学坏却很容易。

面对大千世界,万众诱惑,一个人必须淡泊宽心。

不攀比,不贪婪,知足常乐,才能云淡风轻,过好自己的生活。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在看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