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般若经 第五卷

繁体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叹衍品第二十三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摩诃衍。摩诃衍者。出诸天世间人阿须伦之上。衍与空等如虚空。与无量无央数众生而作救护。以此世尊为摩诃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摩诃衍如是。亦不见前后亦不见中央。世尊。是故摩诃衍名为无有与等者。而无有双。是故名曰摩诃衍。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摩诃衍者六波罗蜜是。复有摩诃衍。所谓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际解脱无所著三昧。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须菩提。复有摩诃衍。内外空乃至无有空。是为摩诃衍复有摩诃衍。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如须菩提所言。摩诃衍者出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之上。须菩提。假令欲界其中所有实有。不异谛不颠倒有常坚强。亦不变易非为空法。若当尔者。摩诃衍亦不能出过诸天龙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当知欲界劫尽烧时所有皆尽。无常无强亦无坚固用。是故摩诃衍出过世间人民诸天阿须伦之上。若使色界亦当有常常坚固者。摩诃衍亦不能出其上。用色界空无常坚固亦当坏尽亦不久住。是故摩诃衍出过其上。至于无色界皆当灭尽亦如是。须菩提。若色湛然坚固。有常谛不颠倒为是坚固法者。摩诃衍亦复不能过诸天阿须伦世固人民上用色无常无强坚固不谛颠倒故。摩诃衍出过其上。痛想行识皆悉无常亦如是。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及十二因缘。湛然有常坚强牢固谛不颠倒常久安者。摩诃衍亦复不能出过其上。用诸法及十二因缘。无常无坚无强无牢无固不谛颠倒。皆如劫烧非安法故。摩诃衍德出过诸天龙鬼神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法性中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法性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假令如真际不可思议。体有所有者亦不为摩诃衍。以如真际不可思议体无所有故为摩诃衍。须菩提。若六波罗蜜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六波罗蜜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龙阿须伦世间人民上。若内外空及有无空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内外空及有无空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八辈地法须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罗汉法辟支佛法阿惟三佛法佛法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八辈法从须陀洹至佛法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八辈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阿惟三佛佛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种性从须陀洹上至佛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其上。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佛坐。中间诸可所作。发意以来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菩萨摩诃萨初发意以来乃至佛坐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金刚慧有所有者。菩萨不觉诸习绪不成萨云若。用金刚慧无所有故菩萨觉诸习绪者成萨云若。以是故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三十二大士之相有所有者。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能出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无此威德神耀光明巍巍之事。用三十二相无所有故。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威德神耀光明巍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光明有所有者。如来光明不能遍至十方恒边沙国土。须菩提。用光明无所有故。能遍照恒沙国土。须菩提。若八种声有所有者。如来音声不能周遍十方恒边沙无量国土。若佛法轮有所有者。如来不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世间人民。诸天鬼神龙诸魔诸梵所不能转者。须菩提。若众生有所有者。如来所能为众生转法轮。令诸众生于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以众生非物无所有故。是以如来为转法轮令得泥洹。当来者亦当复般泥洹摩诃般若波罗蜜衍与空等品第二十四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衍与空等。如是如是。实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可知东亦不知西亦不知南亦不知北亦不知四维上下。须菩提。如来衍者。亦无有东西南北。亦无四维上下。须菩提。譬如虚空无长无短无方无圆。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青黄亦不赤白亦不红缥。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须菩提。衍与空等。是故名为衍。譬如虚空不过去不当来亦不现在。如来衍者亦如是。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不长亦不大不增亦不减。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着亦不断。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亦无异是故名为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善亦不不善亦不言亦不语。衍亦如是不语亦不善恶。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见亦不闻亦不有亦不识。衍者亦不闻亦不见亦不有亦不识。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不思亦不觉亦不作证。亦不弃亦不念。衍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淫法亦不无淫。摩诃衍亦如是。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属欲界亦不属形界亦不属无形界。衍亦如是亦不属三界。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初发意。亦不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亦不十住意。衍亦如是亦无十住意。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非弟子地。亦非辟支佛地。亦非阿惟三佛地。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形色亦不非形色。亦非碍亦不非碍。亦非应亦不非应。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有常亦不无常。亦非苦亦非乐。亦非我亦不非我。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空亦不非空。亦不相亦非不相。亦不愿亦非不愿。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灭净亦不不灭净。亦非寂亦不非寂。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明亦不冥。衍亦如是。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可见亦非不见。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行亦无不行。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以是故须菩提。摩诃衍与空等。如须菩提言。虚空覆护不可计阿僧祇人。摩诃衍亦如是。须菩提。众生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当作是念。当作是知。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仰摩诃衍。何以故。须菩提。众生摩诃衍虚空俱无所有故。众生无有限量。虚空亦无有限量。摩诃衍亦不可限量。是故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望摩诃衍。须菩提。虚空摩诃衍众生俱不可得见。须菩提。如众生无有限。虚空无有限。当作是知。摩诃衍亦无有限。众生无有绪。法性亦无有绪。如法性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如摩诃衍无有绪。无量无限亦无有绪。如无限无有绪。不可计亦无有绪。以是须菩提。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法性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有量不可计皆不可得见。须菩提。如众生无绪。当知如来亦无绪。如佛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当知摩诃衍亦无绪。如衍无绪。阿僧祇无有绪。如阿僧祇无绪。当知无量无限亦无绪。如无限无有绪。当知一切众生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佛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量无限一切诸法皆不可见。复次须菩提。吾我绪乃至知见绪真际绪如真际绪。当如是知诸法绪。是故须菩提。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诸法皆不可见。须菩提。吾我众生绪及知见不可思议体。如不可思议当知五阴绪诸法绪。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如吾我绪知见绪。眼耳鼻舌身意亦无有绪。如六情无有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如吾我无绪及知见亦无有绪。当作是知。六波罗蜜亦无有绪。如般若波罗蜜无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须菩提。是故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须菩提。以吾我无绪内外空无绪。及有无空亦复无绪。如有无空无端绪。诸法亦无端绪。以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众生皆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吾我众生及知见无端绪。及三十七品十八法亦无端绪。如十八法无端绪。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吾我无端绪。种性已辨及诸法无有绪。是故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须菩提。须陀洹无有绪。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上至佛萨云若及诸法无有绪。以是故一切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譬如泥洹性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是故摩诃衍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须菩提。所言摩诃衍。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何以故。诸法不动摇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亦无有住处。何以故。五阴性五阴相五阴事五阴如。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识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四大性如事相。识性空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如真际不可思议性。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六波罗蜜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三十七品十八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道及佛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有为无为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须菩提。如汝所言摩诃衍亦不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者。名与三世等。是故为摩诃衍。须菩提。如汝所言审谛无异。何以故。过去世非世空。当来世非世空。现在世非世空。三世等等者空。摩诃衍衍自空。菩萨菩萨自空。须菩提。空者亦非数亦非多亦非少。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与三世等。无偶无只。无淫怒痴亦不离淫怒痴。亦不恚亦不可见。善恶亦不可见。有常无常及与吾我亦不可见。苦乐我非我亦不可见。三界亦不可见。度三界亦不可见。何以故。其形事不可见故。过去色以过去色自空。当来色以当来色自空。今现在色以现在色自空。痛想行识亦尔。过去色空不可见。过去空空不可见。现在五阴色空尚不可见。何况当来过去五阴空而可见者。空亦不见五阴。五阴亦不见空。假令空能见五阴者。五阴亦当见空。须菩提。过去六波罗蜜亦不见。当来六波罗蜜亦不见。现在六波罗蜜亦不见。三世等六波罗蜜亦不见。等亦不见。三世等亦复不见等。等不见等故三世不见。过去当来今现在三十七品十八法亦不见。三世等亦不见。须菩提。等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过去当来今现在等亦不于三世不可见。于三世中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何况于三世等而可见者。复次须菩提。过去凡人当来凡人现在凡人亦不可见。三世等凡人亦不可见。何以故。众生本不可见故。过去当来今现在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亦不可见。三世等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众生本不可见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当了三世事当具足萨云若。是为菩萨摩诃萨三世等学摩诃衍。菩萨摩诃萨已住其中者。便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出萨云若。须菩提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菩萨摩诃萨从摩诃衍中学。自致具足萨云若慧。过去十方诸菩萨。皆从是摩诃衍得成逮萨云若慧。当来十方诸菩萨。亦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得成逮萨云若。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不可计诸菩萨摩诃萨。亦皆从是摩诃衍得成具足萨云若。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皆当从是衍中学成萨云若。已逮者未逮者甫当逮者。皆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具足萨云若慧。摩诃般若波罗蜜合聚品第二十五
于是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唯世尊。世尊使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教为。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须菩提说摩诃衍教。将无离般若波罗蜜耶。佛言不也。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者。顺从无违不失般若波罗蜜教也。何以故。须菩提。诸所可有一切善法。及诸声闻辟支佛法上至佛法。皆共合集于般若波罗蜜中。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善法及声闻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共合在般若波罗蜜中。佛告须菩提。所谓六波罗蜜。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三脱门。四无碍慧。大慈大悲。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无所望法。常等行。须菩提。是为善法。三十七品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为合聚般若波罗蜜中。须菩提。所谓摩诃衍六波罗蜜五阴十二衰十八性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三脱门。善法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苦习尽道法。欲界形界无形界。内空外空所有空无所有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佛十八法。如是如来所说法教律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泥洹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一相者所谓无有相。以是故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与般若波罗蜜。其义顺从不相违错。所以者何。摩诃衍与般若波罗蜜无别无异。摩诃衍与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复不别。摩诃衍则佛法。佛法则摩诃衍。是事一无有二。亦不相违背。须菩提。以是故说摩诃衍教者。则为说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无有端绪无有边际亦无有底。色痛想行识亦无有端绪亦无有边际。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欲言色是菩萨乎。非也。痛想行识是菩萨耶。非也。须菩提言。世尊。我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当教何谁。须菩提言。所谓菩萨。菩萨但字耳。世尊。譬如自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云何色痛想行识不生。世尊。不生者为非色亦非痛想行识尚无所生。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亦不离于生处。见菩萨行道作是说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悔不怯。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问须菩提。若使菩萨前后边际中央际不可得。何以故。色与菩萨俱无有边。云何色痛想行识为非菩萨。云何言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言菩萨但有字耳。何以故。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五阴何以生。何以故。言不生者为非五阴。云何言无生当教谁说般若波罗蜜。云何言不见有离生行菩萨道者。何以故。言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语舍利弗言。用众生始终端绪不可得故。菩萨前后中央际不可得见。舍利弗。以众生空故菩萨端绪亦不可得见。用众生寂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用五阴无有边际。用五阴空用五阴寂用五阴不真故。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无有底无有边际故。何以故。舍利弗。空及五阴菩萨等无异。是三事一无有二。是故舍利弗。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本际亦不可见。末际亦不可得见。中际亦不可得见。空与菩萨俱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菩萨端绪一无有二。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内空外空及有无空边际不可见。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复次舍利弗。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佛法空佛法寂佛法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从六波罗蜜至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不可见。复次舍利弗。诸三昧门陀邻尼门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复次舍利弗。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皆无有端绪。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复次舍利弗。声闻辟支佛如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道萨云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始终端绪中边皆不可得见。故菩萨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五阴菩萨是三事皆一无有二法。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如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有底故。当知菩萨亦无有底。须菩提言。五阴如虚空。虚空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是故五阴与菩萨皆不可得见。舍利弗。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空。内外空内外空自空。乃至有无空有无空自空。三十七品三十七品自空。乃至佛十八法十八法自空。如及真际不思议性。陀邻尼三昧门。萨云若道事。声闻缘觉佛佛义各各自空。舍利弗。如来五阴空。亦不有亦不可见。以是故舍利弗。是故菩萨五阴不可得见。舍利弗所问。何以故菩萨不可见不可得。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语舍利弗。色不见色。色亦不见痛。痛亦不见色。痛亦不见行。行亦不见痛。痛亦不见想。想亦不见痛。想亦不见识。识亦不见想。色痛想行识亦如是。眼眼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意意亦不有亦不可见。眼识意识亦不有亦不可见。眼栽至意意栽至因缘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至六波罗蜜亦不有亦不可见。内空外空至所有空无所有空。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有亦不可得见。从须陀洹法至罗汉法亦不有亦不可见。十住亦不有亦不可见。道法萨云若法亦不有亦不可见。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及佛。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教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舍利弗。以诸法无所有不可见。菩萨不可见。以是故无所教。须菩提语舍利弗。如所问何以故但以字为菩萨者。字法但以名字假号为菩萨耳。以是故但字为菩萨也。色痛想行识亦复假号有字耳。诸有名者亦无色痛想行识。何以故。空无有真名故。若使空者非是菩萨。是故言但以字为菩萨耳。复次舍利弗。六波罗蜜者但字耳。六波罗蜜亦非字。字亦非六波罗蜜。何以故。字菩萨诸波罗蜜俱等不可见故。是以菩萨但以假号为字耳。舍利弗。内外空有无空亦但以字着耳。字亦非空。空亦非字。何以故。字空内外空乃至有无空俱不可见故。舍利弗。是故但以字为菩萨耳。舍利弗。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假名与字耳。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复如是。乃至萨云若普皆如是如是。舍利弗所问何以故名为吾我至本无所生。从本已来至于吾我。亦不可得见当那得生。从有生有命至于知见。常不可见当那得生。从有名以来五阴不可见知当那得生。从六情至十二因缘起亦不可见。何况有生。六波罗蜜亦不可见。何况有生。从内外空及有无空常不可见。何况有生。从有名以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以来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已来声闻辟支佛及佛亦不可见当从何生。舍利弗。是故名为吾我。诸法皆不生故。复次舍利弗。如所问诸法有无之事无有作者。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所有无有作者。须菩提言。五阴所有无有作者。六情内外至于十二缘起所有亦无作者。六波罗蜜所有亦无作者。以是因缘。舍利弗。诸法亦不有亦不无。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诸法无有常无能坏者。答言。五阴无有常无能坏者。何以故。无常无所有消尽。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乃至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已记法未记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无常无所有消尽。以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诸法亦不聚亦不散。舍利弗言。何等不聚何等不散。须菩提言。五阴不聚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乃至善法恶法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亦不聚亦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以是故诸法亦不有亦不无。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所生者。用五阴六衰无有作者不见有作者故。诸法皆无有作者。以是故无所生。舍利弗。所问无所生非五阴者。以五阴性自空故。亦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乃至有为性性空故。性自空者亦不起亦不灭亦不住。是故无所生非五阴。舍利弗。所问无所生为谁说般若波罗蜜者。若无所生为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非无所生。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一法无有二。是故言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所问亦不离五阴生行菩萨道者。无所生则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则是无所生。无所生则是五阴。五阴则是无所生。而不别是法亦不二。舍利弗。是故亦不离生行菩萨道也。舍利弗。所问云何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者。菩萨摩诃萨。见诸法皆空如梦如幻如炎如响如影如化。以是故菩萨闻是教不恐不怖。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是时亦不见色亦不入色亦不生色亦不住色亦不言是色。痛想行识亦不见识。亦不入识亦不生识亦不住识亦不言是识。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六波罗蜜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内外空至有无空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至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