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佛塔生欢喜心的功德
佛在舍卫城时,一个富甲天下的大施主,他儿子年幼时,便学习各种学问并通达无碍,十六岁时即精通一切论典,具足智慧辩才,四处辩论,许多婆罗门都败在他手下。他恃才傲物,认为世上再找不出能与自己匹敌之人,傲慢心日盛,常随意欺人且蔑视其他婆罗门。众婆罗门终于无法忍受,他们告诉婆罗门的儿子:“现在世上有位释迦牟尼佛,他遍知一切、辩才无碍、身相庄严、悲智无量,你的辩才、智慧、相貌、慈悲等哪一方面都比不上世尊的百千万分之一,你别自傲举世无双。”婆罗门子闻言极想一睹世尊风貌。他前去拜见世尊时,很远就望见世尊三十二相、身光金色,不由自主对世尊生起无比欢喜心,非比丘十二年的禅悦所能及。他仍想自己的身相虽然不及世尊,但智慧辩才方面未必不及。他为了观察世尊是否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特意准备些问题欲去试探世尊。世尊知他心生骄慢,仍然悲愍地摄受他,和颜悦色地为他一一解答疑难。婆罗门子对世尊的慈悲、智慧、辩才钦佩得五体投地,不再存丝毫慢心,代之以无比的欢喜心,于世尊前祈求佛陀及僧众纳受自己七天的供养,世尊默许。他恭敬顶礼后返家,准备饮食,次日亲迎佛陀及僧众受供,斋毕供养世尊一件无价妙衣,也对僧众一一供养僧衣,他于佛前求法,世尊传授相应法要后,他获证预流果位,经父母同意,于世尊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净戒。世尊为他授了比丘戒,他精进修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启问:“世尊,婆罗门子以何善业生于富贵之家,年幼即精通一切论典,胜伏一切辩论家?又以何因缘对佛生欢喜心,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度生事业圆满后示现涅槃。时直智国王为迦叶佛建一座方圆一由旬的宝塔,竣工时准备举行一个大法会。国王宣布鹿野苑所有的公民必须参加法会,否则将没收其全部财产。此令一出,国王手下一位对佛法毫无信心的大臣更生嗔心,坚决不去。国王也生大嗔恨心悻悻地说:‘此大臣若不来参加法会,一定没收他的财产。’国王之子与大臣之子关系非常密切,闻此便秘密告诉大臣之子劝其父亲参加法会,否则国王发怒将没收财产。大臣的儿子劝告其父后,父子俩一同去了经堂,见川流不息的人群纷纷供养佛塔,大臣之子顿生信心广作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身相庄严,精通一切论典,胜伏一切辩论家;在释迦佛出世时,于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发愿后不小心被人群挤倒在地踩死。因他沉浸在对佛的欢喜心和信心中死去,故立刻生天。此新生的天人以三观察了知自己是从人间来,生此天界乃是因对迦叶佛塔生欢喜心及供养佛塔之故。他尤为感念佛陀的恩德立刻身着天衣、佩戴美饰,手持各种鲜花到佛塔前礼谢。当时其父已把儿子的遗体收好,悲恸不已。天人见昔日之父抱着自己的尸体悲恸痛哭,即上前安慰:‘您何必如此悲痛?’婆罗门大臣问:‘你是谁呀?’‘我是您的儿子。因在世时对佛塔欢喜供养故已转生天界。您以后好好供养佛塔,生生世世能得很大利益。’大臣闻言心下欢喜,便舍弃自己原有的邪见,立刻对佛塔生起欢喜心,并大作供养,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具足财富,依于儿子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当时的婆罗门父子即今之婆罗门父子,因其愿力成熟,故婆罗门今生令我欢喜,其子在我教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摘自百业经)
2024-03-17 13:54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