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计较,命越不好!

繁体
人生,计较的越多,痛苦就越多,越是计较,越是贫穷。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若事事都过于计较,只会让人身心俱疲。

计较的越多,内心就越是痛苦,烦恼缠身,自己中毒就越深,身边再多的福气也会跑掉。

古语云:世上无难事,庸人自扰之。

遇到烦恼之事,常常是因为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打开自己的胸襟,不去计较,你的命会越来越好。


01
越计较,命越不好

精明不如厚道,太会算计,费尽心思去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多东西。

老子说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懂得厚道,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因为他们懂得,越付出越拥有,越是与人方便,自己的福报会越来越多。

有一次狄仁杰奉皇帝武则天之命去办一件差事。

一大早,由于着急赶路,狄仁杰和随从随便找了个小摊吃早饭。

早上生意比较火爆,他们二人等了半天,才有一个桌子空了出来。

伙计很忙,一直顾不上给他们二人收拾桌子,随从等不及了,便亲自动手收拾起来。

收拾完没一会,来了一位衣着褴褛的乞丐,拍桌子气愤的说道:“我的饭还没吃完,你们就把我的饭收拾了,你们看怎么办吧。”

随从说:“我再给您买一份吧,给您赔罪了。”

“不行,我一天的好心情被你们破坏了,给一两银子当赔偿吧。”那人把话音提高后说。

一两银子够买好几桌的饭了,随从和他争论起来。

狄仁杰见状,笑了笑,说:“狄春,给他一两银子吧,确实是我们不对。”

狄仁杰的话让乞丐也感到有些吃惊,稍微楞了一下,跟随从拿了钱走远了。

随从心里很气,和狄仁杰埋怨,太便宜那个乞丐了。

狄仁杰朝他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去买饭。

吃饭中间,随从还是略有怨气,狄仁杰打断,说:

“有什么事情比我们要办的事还重要呢?快吃,一会还要赶路呢。”

刚才的事情好像在狄仁杰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随从看了尤其佩服。

乞丐与狄仁杰二人计较,看似得到了一两银子,但他这种计较的心理却会让他失去更多。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就是乞丐之所以为乞丐的原因。

越是计较,人生的路也就越来越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没有人愿意和计较的人做朋友,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心待你。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越是计较,你的福气就会越少,福气越少,你的命就越不好。

人生在世,要懂得吃亏是福。多存善心,与人为善,福报会不请自来。


02
心胸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真正有格局的人,不会与和自己不在同一层次的人计较,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

吕端是北宋初年的宰相,他在位时政见独特,得罪了朝中的好多人。

有一次遭奸臣陷害,吕端被贬还乡为民。

接到旨意后,吕端反而觉得一身轻松,带上书童背上行囊,潇洒上路离京而去。

吕端回到家后,当地的一些官吏和豪绅都集结一起来拜访他,重金厚礼,让吕端有些哭笑不得。

吕端见此情景,便当众言明真相,说自己是被贬回家乡的,现在只是一介草民。

话音刚落,现场的士绅名豪个个脸色突变,面面相觑,把刚才带来的礼品都又拿走了。

有的甚至出言讽刺,说吕端在京城惹了皇上,接下来就是一辈子穷书生了。

吕端一笑待之,回房读书去了。

没过几天,皇上又派了御史来找吕端。

御史马声蹄蹄,来的时候声势浩荡,惊动了乡邻。

吕端率一家老小跪下静听旨意。

“吕端恢复宰相之职,即日起立刻回朝,钦此。”御史宣旨道。

所有人直呼万岁,而那些士绅个个面红耳赤,心中惶恐。

御史走后,那些人又都聚集在吕端家中,对吕端百般奉承。

书童看了实在气愤,想将他们赶出府门。

而吕端却说:“之前我确实不是宰相了,所以大家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我又官复原位,更该造福乡里,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衬才是对的。”

大家听后都称赞吕端宰相肚里能撑船。

不计较,修一颗宽容之心,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真正有格局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而胸襟的宽窄,决定了你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


03
不计较,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菜根谭》里讲:“世亦不尘,海亦不苦。”

人生在世,别活得太累,少去计较不好的方面,福气会越来越多。

曾经有一位老禅师,德高望重,当地好多名人都找他请教过问题。

有一位年轻人,年轻气盛,觉得老禅师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

在老禅师开坛讲法之时,年轻人觉得老禅师讲的没有什么意思,于是当下与禅师辩论,并在辩论过程中口吐脏话。

众人都觉得年轻人有些过分,但是禅师却纹丝不动,依然面目和善地和他谈论。

年轻人争论半天后,觉得没什么意思,这时老禅师心平气和地问道:

“如果你送给别人的东西,别人没有收,那么这件东西应该属于谁呢?”

“当然还是我自己的了”年轻人不屑地说。

禅师又问:“你刚才送了我一番话,我没有收下来,那这番话现在属于谁呢?”

年轻人顿时羞愧不已,现场这么多人,不好意思反驳,扭头灰溜溜走了。

人生,心无所求,便无烦恼。年轻人想让老禅师出丑,最后反而是自取其辱。

佛家有云:执着有度,顺其自然。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就看他是否能看开事情。

凡事懂得放下,不强求,不计较,知足常乐,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过于斤斤计较,只能让自己陷于无休止的内耗,最终心力交瘁。

人心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会加倍奉还。你若对别人计较,麻烦也会回到自己身上。

遇到事情之后,越计较,就越是痛苦,越会让自己不顺。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看淡一切,计较与不计较,日子不都是一样的过吗?何必让自己痛苦呢?

别抱怨上天对你的不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计较的越多,痛苦就越多,越是计较,越是贫穷。

学会不计较,就是远离了灾祸,远离了厄运。

人,越计较,命越不好。

命运都是由自己造就的,不与他人计较,你的福气会越来越多。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