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生博士讲佛医 | 佛(仙)医同源 医道相资

繁体

作者介绍

张海生博士

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整合医学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塔夫茨大学医学中心等博士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学习家传中医、禅修近30年,《闭目养神》,《佛医养生秘诀》、《佛医心法概要》作者。

佛(仙)医同源 医道相资

自古学仙者不可不学医,学医者亦不可不学仙。盖仙医同源,取其医道相资,落实于身心性命之真确而已,修佛也是同样道理,佛教的法义与佛医的法理同源且相互资助。从某种意义上讲,佛医养生思想中最具现代价值的就是其生理(根)、心理(识)、社会环境(尘)三者相统一的医学观,佛医养生从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相统一的医学模式出发,不但认为个体的生理状况(四大是否协调)、行为(业)是致病原因,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心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在疾病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外界环境中的种种污秽、恶行和各种不良心理情绪,都会引发身心失衡,导致疾病连连,所以佛医养生术特别重视从炼心修性和环境改造入手来养生防病。

01

佛医养生与心身疾病

关于疾病的分类,佛医认为主要有二大类:一类是身病,一类是心病。心病是指由“贪、嗔、痴”而引发的诸多烦恼,导致心理失衡而致疾。身病即由于一身四大不调导致的病苦,为佛医养生防治身病提供了基本思路,即从调合人体生理机能平衡入手来防病养生,这是佛医养生思想的一大特色。佛医还从因果报应及根(生理)、识(心理)、尘(社会环境)三缘和合的教义出发,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有先世作孽和现世失调两大原因。前一种称作先世行业病,即由于先世不修善行,作恶害生,从而得到报,故今世多病。后一种称作现世失调病,即所谓现世饮食失调、冷暖末防、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虚弱、病魔侵身。这一病因思想,不仅从个体的生理上分析了致病因素,还十分强调个体的行为、心理因素及外界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尤为可贵。

人身就好比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而他的思想就好比船上的舵,要想成功靠岸,舵掌握的方向正确,船身坚固不漏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少林初祖达摩祖师深知这一道理,在教导弟子精进修行同时还要注意强身健体,并在九年面壁期间悟出了《易筋经》、《洗髓经》两部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功法。自此,少林僧人禅、武双修。身体健康状况要比同时代其他寺院僧人及大众强很多。到金元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元好问亲撰《少林药局记》,记述少林寺自金代已设有“少林药局”机构,距今已有790年的历史。当时的药局主要服务少林寺内众僧跌打损伤及其他疾病治疗,后来逐步发展为服务当地及远道而来的百姓。少林药局僧医不但有多姿多彩的气功健身疗疾功法,还藏有历代高僧珍藏秘传的丰富验方,或养生延寿,或济世活人。

佛教烦恼的含义比通常指心烦恼怒的外延大得多,可以说泛指与佛教正道相反的一切心理和行为,是负性的、错误的、有害的、罪恶的,可说是一切烦恼皆是虚妄 。作为病因的烦恼包括七情致病的主要内容,造成人的性情偏颇,心身疾病,在妇科疾病中大部份也是由烦恼而引起的,一般医生治病靠药物,佛医养生更多靠“心”,法眼识药,慈悲医病,博爱兼济。

佛医养生中的心理调理与精神卫生思想极为丰富,甚至可以说自成体系,凡人可借用这些具体的方式来修性养生,佛医养生的目的是跨越生、老、病、死,这已超过当代心理学上讲究的心理卫生范畴,通过参禅打坐,入静止观,内省静虑,明心见性,避开人间凡尘的苦恼,清静自然,调养疾病,修行四大,求得解脱,最后能寂灭一切烦恼,圆满清净的功德而达到涅盘境界。

02

佛道与明心见性

佛医养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涅盘、努力摆脱世俗杂念的束缚、名色的诱惑,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可以致病,执着于烦恼恶念,必然生理失调而致病。若心静行正,物我两忘,则身体亦随之健康,这与《黄帝内经.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宗旨非常接近。

所以佛与祖师大德一直在讲,‘六度万行,般若为眼。八万四千法门,明心为要’,‘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不见性,三藏十二部尽是魔说’。这良苦用心就在这里啊!你无明习气断尽后,就能跟佛一样把这尽虚空遍法界的世界众生,就像在大脑里掌控想法一样,随心自在掌控运转了,一念也能让十方世界合成一个世界,都只要你一个念头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这才是最至高无上的‘如来大涅盘’境界!

为求得解脱,僧众们普遍采用静坐修禅法,这虽是宗教修炼方式,但客观上起到了良好的养生健身功效,通过坐禅使思虑集中,身心安宁,以臻虚静状态,产生异于常人的功能,协调和恢复脏腑的生理功能,祛病除邪、强身健体。佛学传入中国后,产生了各种门派,各门派修禅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对中医养生和中医气功的发展影响极大。

03

仙道内丹与养生延命

《黄帝外经》运用阴阳五行的哲理,畅论了顺逆、寿夭、脏腑、经络、三才、四时、五运等,所有可能发生的天、地、人之间的互动情况及其造成的影响。《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她的问世,使内、外二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外经》的内容,有不少是可补《内经》之不足,即仙道内丹、养生延命范围,如《阴阳颠倒 篇》记载,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