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佛三聖永思集 | 儉能勝禍謙受福

繁体


儉能勝禍謙受福
我的伯父多年前就曾在賢公上人座下皈依,後來出家雖非賢公剃度,但依然事之以師禮。二〇〇四年秋,我陪伯父去來佛寺看望賢公。
老人家見到我們之後,顯得十分高興,翻箱倒櫃找出一些水果和零食給我吃,我説:「您老還是留著自己吃吧。」老人家笑著説:「我就不吃這些東西,都是給小孩兒們吃了。」望著老人家慈祥面龐上綻放出的純眞笑容,令我莫名地就從心底生起許多説不出的歡喜,我也笑著説:「今年我也二十出頭了,不再是小孩兒啦!」老和尚指著我哈哈大笑起來,説:「你二十歲也好意思給我説不是小孩兒了?在我這兒你就是小孩兒。」
中午老和尚陪我們一起吃飯,每人一碗撈麵條。有一根麵條掉到了桌子上,我隨手把它撿起來吃了。賢公看到後,就對我伯父説:「你家小孩兒眞有善根,現在這年輕人中不糟踐糧食的少見呐!」然後把碗放下,對我説:「你知道你撿起這根麵條能增多少福報嗎?」我説:「這不算啥,從小我奶奶就教我們這樣做的,沒想過增福。」老人家連聲説:「好!好!好!善根兒出善苗啊!」然後乾脆把筷子也放在桌上,説:「我給你講個故事聽吧。」(以下是末學將賢公當時所講故事盡量按照老人家口氣大略整理,以饗學人。)
在唐朝時候,李世民手下有兩個能人,一個叫袁天罡,一個叫李淳風,兩個人都精通《易經》,神機妙算。有一天,二人陪李世民一起閒聊,自稱過去未來的事,他們無所不知。李世民也是一時興起,就對二人説:「那你們算一算寡人的陽壽還有多少?」二人都説不敢推算,李世民説:「不礙事,你們大膽地説,寡人不忌諱!」二人於是各自爲李世民推算了一卦。李世民問:「結果如何呀?」二人互相看著對方,都不説話了。李世民説:「你們不要有任何顧慮,不管什麼結果都要直言道出,寡人一定不會怪罪你們的。」二人聽皇上説保證不怪罪,就一起説:「我們兩個推算的結果一致,皇上今天夜間子時就要歸天。」李世民聽後笑了起來,説:「二位愛卿這回肯定要失算了,你們看我這一身精神像是要死的人嗎?」二人也説確實不像。
當天晚上,袁天罡和李淳風私下合計,假如皇上今晚不死,那明天肯定要追究二人的欺君之罪,二人越想心裏越沒底,最後決定連夜逃跑。
二人各自騎了一頭毛驢,急急忙忙跑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二人跑到了一個三岔路口,看見在正中間這條路上,長了一棵樹,形狀像一個人伸出兩隻胳膊,對面走來一個拄著雙拐的老漢。二人勒住毛驢想休息一會兒,也是「三句不離本行」嘛,袁天罡對李淳風説:「道兄,咱們算一算這老頭兒從樹的左邊過來,還是從右邊過來好吧?」李淳風説:「道兄,我已算出他必定要從左邊過來。」袁天罡説:「不對呀道兄!我怎麼推算出他要從右邊過來呢?」二人正在爭吵不休,卻見拄雙拐的老漢走到樹下,把雙拐架在樹上,從樹杈中間跳了過來。二人都感到很吃驚,馬上停止了爭吵,來到老漢跟前請教他是怎麼想出從中間跳過來的。老漢笑著説:「你們兩個活神仙怎麼會來到這裏呢?」二人更加吃驚,就把給李世民算卦的事如實講了一遍。老漢説:「這不算個事兒,你們回去吧!」二人問道:「那您知道皇上現在怎麼樣了嗎?」老漢説:「安然無恙。」二人慌了,説:「那我們就更不敢回去了。」老漢説:「你們回去,皇上要問起你們,你們就説:「昨夜子時,陛下忽然心中煩躁,想喝一碗小米湯,喝的時候不小心把一粒小米掉在了靴子上,陛下伸手檢起了這粒小米,因爲這粒小米的緣故,感動了上天,玉帝讚歎你貴爲天子,卻能愛惜一粒小米,對自己的子民哪有不愛惜的道理呢?於是爲陛下增壽二十年。』」
二人聽這位老漢如此一講,佩服得五體投地,讚歎老漢説:「您才是活神仙!我們和您一比,就像小河溝的水跟大海水相比一樣。」老漢連連擺手説:「可千萬不能這麼比呀,我所學的不過是在大海水中取出來一瓶,還不是太滿。」袁天罡和李淳風臊得無地自容,對老人説:「您老是一瓶子不滿,我倆是半瓶子咣噹啊!」……
賢公把故事講完,呵呵笑著對我説:「這是個傳説,不一定是眞事兒,但是很有意思。你聽懂沒有?」我回答説:「聽懂了一點兒,是在教人惜福,也教人要謙虛。」老和尚拿起筷子挑著碗裏的麵條,依然笑眯眯地説:「好!好!好!你看你撿起這一根麵條得到多大福報吧!——增加二十年陽壽,還長了學問。你若是能一輩子堅持惜福、謙虛,那一定會有大成就。」……
(因緣生按)南無阿彌陀佛!在以後的九年間,我曾多次把這則故事講給有緣人聽,然而卻還是只把它當作一則故事而已。賢公往生之後,我靜下心來詳細回憶和老人家接觸的點點滴滴,再回味起這則故事,卻猛然間明白了「儉能勝禍,虛能受福」的道理,一時間不由得我拜伏於地,涕淚難收……
來佛寺護法陳鳳雲居士回憶説:「老和尚平時洗手洗臉,都是用個小水瓢接著洗臉盆澆著洗,他房間的洗臉盆内經常只有一碗多水。記得二〇一〇年夏天的一個下午,老和尚在塔院鋤地,忽然下起了大雨,印志法師急忙拿著雨傘把老和尚接回了寺院。印志法師去給他找乾鞋子的時候,老和尚撩起大盆裏洗過菜的水就去洗腳,我放了一盆清水讓他洗,他堅持不肯用。告訴我説:『我們要節約用水,要惜福啊!那些投生到缺水、乾旱地方的人,就是上輩子糟蹋水了。』我很受觸動,以後洗澡、洗臉都不再浪費水了。」

古賢有詩,諷勸世人須謙謹惜福。詩云: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

有勢莫倚盡,勢盡冤相逢。

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

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往期回顧

第1集:緣起
第2集:海會聖賢
第3集:聖人何事欲無言
第4集:丹田有寶休尋道
第5集:非此母不生此子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