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琪玛的前世今生,要吃就吃纯素的!

繁体

萨琪玛

为什么叫萨琪玛

萨琪玛这个名字一听,就极有异域风味,其实萨琪玛是满族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萨琪玛”属于满语sacima的音译,这个单词可以拆分为两部分:sacimbi 和ma。

先说sacimbi这个词,saci为词干,-mbi为动词词缀,加在一起有砍、切、码在一起的意思;再说-ma,这是一个名词词缀,有糕点,糕团的含义。

所以sacima在满语的本义,类似“切糕”一类的含义。音译就是“萨琪玛”“沙其玛”等。

萨琪玛

如何由北京走向全国?

北京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清朝的首都。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从1644年满族人进入北京开始,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满族人是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而北京的饮食文化,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满族的印记。

比方各种奶制品,比方各种满式糕点。

沙琪玛,就是这众多满族糕点之一。

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燕京岁时记》中写到:

“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和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萨其马是满人引入关内的,但凡婚丧嫁娶、祭拜祖宗,都以此上供。

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

"赛利马(指萨琪玛)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

当年北新桥的泰华斋饽饽铺的萨其马奶油味最重,它北邻皇家寺庙,那里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随着人口的流动,萨琪玛到了香港被称之为"马仔"。

做法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拌匀再成小块食用,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蜜糖味浓郁。

中国人爱喝茶,喝茶时茶点是必不可少的。

茶点的选择也有精妙之处,决不能是一吃就饱的,包子馒头是不行的;也不能味道过于浓烈,过甜过咸过辣都会喧宾夺主,掩盖茶的味道;也不能太热闹喧哗,若是嗑瓜子配茶就像在菜市场门口置一席古琴,格格不入。

萨其马就刚刚好,浓淡相宜,绵软香甜。

茶化解了萨其马略微的甜腻感,味蕾又不会被全然占领。

中国当代作家沈嘉禄为茶点总结了八个字:量轻、形美、味淡、意禅。

于是,萨其马和苔条饼、千层饼、椒桃片、黑麻片、芝麻薄脆、花生酥、蝴蝶酥、椰丝派、杏仁酥、绿豆糕、红豆饼等众多茶点一起,抵达全国文人雅士的茶桌。

萨琪玛

名人志士也喜欢的小吃

1

大文豪-鲁迅

鲁迅先生文章写得好,在“吃”上也是深有研究,在北京生活期间,到处寻摸好馆子吃好吃的。我们印象中的鲁迅总是严肃的,但是你能想象鲁迅其实超爱吃零食和点心。在他的日记里曾经写道,在他生活在北京的两年时间里,曾15次去稻香村买糕点,最喜欢的点心是萨琪玛。

鲁迅老来得子,49岁的时候有了独子周海婴,宠爱儿子的鲁迅先生,却彻底沦陷在萨琪玛面前:据说,一次鲁迅正在吃萨琪玛,才两三岁的儿子周海婴来到父亲身边玩耍。看见鲁迅吃的津津有味,就异常可爱的问鲁迅:爹地,这一块,我能吃吗?万万没想到,平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紧皱眉头,狠了狠心,慢慢的说了一句:

“按理说是可以的,但爸爸现在只有一个,吃了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罢。”

2

"华人谈吃第一人"--唐鲁孙

唐鲁孙先生是满族人,自幼出入宫廷,是珍妃、瑾妃的堂侄孙。

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迁居台北后,常追思故都美食。在《中国吃》一书中,吃过了广式、台式萨琪玛,最忘不了的还是北京的那个味儿。

“先拿萨其马来说吧!

这是一种满州点心,面粉用奶油白糖揉合到一块搓成细条,切成一分多长过油,再醮起来洒上瓜子仁青红丝,一方一方,再切开来吃。 

真正的萨其马有一种馨逸的乳香,醮不粘牙,拿在手上不散不碎,跟现在台湾市面上所卖巨型广式萨其马,截然不同。

只要吃过北平萨其马的,再吃台湾出品,没有不摇头的。”

3

梁实秋:

最是文人爱美食:

沈从文酷爱冰淇淋,鲁迅狂爱沙琪玛,苏曼殊吃糖甜到忧伤;

朱自清老惦记着年轻时吃过的马蹄儿烧饼夹果子;

汪曾祺什么都要尝一尝。

古今文人,饕客众多,梁实秋也算一个。

《雅舍谈吃》说食物,讲渊源,用典流畅自然,讲了很多与吃有关的故事。

惦记着曾经吃过的萨琪玛,同样表达了对非正宗萨琪玛的不满:

“我请教过满族旗人,据告萨其马是满文的蜜甜之意,我想大概是的。 

这东西是油炸黄米面条,像蜜供似的,但是很细很细,加上蜜拌匀,压成扁扁的一大块,上面撒上白糖和染红了的白糖,再加上一层青丝红丝,然后切成方形的块块。

很甜,很软和,很好吃。

如今全国各处无不制售萨其马,块头太大太厚,面条太粗太硬,蜜太少,名存实亡,全不对劲。”

萨琪玛的原始配方中,一般都有用到动物油、奶油、鸡蛋,如何做出素食者也能吃的萨琪玛呢?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我们终于做出“纯素萨琪玛”!手工纯物理方法,使其在不使用鸡蛋、泡打粉、碳酸氢钠等等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蓬松绵软。选用优质的高筋面粉,极其耗费人工的制作方法。人工成本比市场使用鸡蛋等为原料的反而高很多。

太液秋风 沙琪玛 内盒 12枚独立包装

选用优质小麦粉,麦芽糖,非转基因大豆油为主要原料,添加云南玫瑰花瓣,不含白砂糖,不含蛋奶等。

原味、玫瑰味。两种口味,任君选择。

萨琪玛因色泽金黄,是北京秋季的颜色

加之我们在做“燕京八景&素京八件”系列,自然就对应就到八景之一代表北京秋景的“太液秋风”,最典型的北京特色点心与美景结合,一景一味

太液池水云榭

“太液秋风”也许大家不熟悉,但要说起“中南海”,估计都知道。

清代画师张若澄所绘《燕京八景图》之 太液秋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国宝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

今天,我们寻常百姓已经不能进入中南海,因此也不能登上水云榭感受她的美,但在上图左下方的路和桥位置(现在叫文津街)还可以从远处欣赏太液秋风美景。碧波中的水云榭,宛若一朵水莲花静静地在水面。桥的北边为燕京八景另一处景点“琼岛春阴”的琼华岛白塔。

中南海 (北海,中海,南海)

此时此刻此景,一块素净的萨琪玛,发思古之幽情。

遥想当年,秋高气爽之时,乾隆皇帝拿起一块心爱的萨琪玛,在太液池的水云榭环望,清风徐来,水波粼粼,怎能不诗兴大发"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

 是美食还是美景?激发了灵感?

想必缺一不可。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