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是破邪显正的斩妖剑

繁体

关于《楞严经》来之不易,相传是一位叫般剌密谛的法师,冒着生命危险从印度把它带到中国来的。怎么带来的呢?他把胳膊割开之后,把《楞严经》经绢藏到里边。带到中国之后,剖臂取出经绢,没有办法辨认字迹,因为它都已经成为一团血块了。当时,唐朝的宰相房融很发愁,他的女儿给他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用乳汁把它泡开,血迹化去,经文出现了。
《楞严经》在末法时代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试金石!它是破邪显正的斩妖剑!有三点:
第一点、看破说破
你看破就说破,一般人会认为你俗。但是,告诉你,要慈悲的,佛菩萨都把真相告诉我们了,告诉我们什么?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
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见闻如幻翳”:我们见的听的都像什么呀?幻翳。幻翳就是眼睛里有个白斑,因为这个白斑,我们看空中都是有花的;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内心里有故事、有问题。
所谓“三界若空华”:三界都像空花水月一样,都不真实,六道轮回是不真的。
所谓“闻复翳根除”:听到了正法——无常、无我、解脱之后,这些东西都会烟消云散,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所谓“尘销觉圆净”,就是六道轮回----“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就是真话。
所以看破要说破。但是营销过程中,如果看破就说破,那这个人太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看破不说破
从学佛角度来讲,看破不说破,可能是没有办法,因为我说了你也不信,所以我也不说。当然,还有朦胧,故作高深,看破不说破,制造神秘,这也有问题。
第三点、永远不说破
永远都让你去瞎跑,不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就是瞎忽悠呗!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物质,缺少精神,缺少信仰,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所以我们现在缺少什么?缺少生命的归宿。这个大家也是要清醒的。
我们今天读诵《楞严经》是第一点——看破说破:佛法的终极目的是解脱,不是轮回,牛奶不能掺水。牛奶就是牛奶,佛说的东西就是要如实道来,那你今天为什么把它掺水了?掺水不缺德吗?但是很多人就干这缺德的事。所以不能自以为是,不能故弄玄虚,希望大家能明白这样的道理。
小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记得很清楚。说一个财主建了一个楼,为了让别人去上这个楼,他好卖银子,一个人一两,所以他在上面写了四个字:“真有意思”。上去的人呢,一看也没有什么东西,就是“真有意思”,于是叨叨咕咕:“真有意思”……结果下边的人蜂拥而至。好奇害死猫的!大家要记住。我们这个时代要如果不从内心去修行,上外边去寻找,你麻烦的!
说一个人念佛,念了很多很多年,临命终时还是看不到什么好消息,然后他自己就抱怨:这佛白念了!因为你没有把握当下,总是琢磨:“我念多少万声佛,我把它放到那儿了。”你放哪儿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不改变心是没有用的,不解决心里的问题有什么用啊?
轮回、因果都是世俗谛上建立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真谛,如果不学真谛,告诉你,世俗谛没完没了。假使我们学了真谛,那么接受因果轮回的时候是重报轻受或者不受的。这一点大家是要清醒的。不然的话,天天都被因果拴住,你就吓死了,根本就解脱不了。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清楚。
二、《楞严经》说了什么?
《楞严经》说了什么呢?下面大致说说《楞严经》每卷都在讲什么?
(一)卷一
1.圣众云集,波斯匿王请佛
2.阿难平等行乞,遭遇摩登伽女之难
我们来分析《楞严经》第一卷,因为阿难去托钵乞食了,装模作样地。当然,他是高僧大德,我们必须清楚,后来证得阿罗汉;而且再后来僧团的领导权也在阿难手里,迦叶尊者圆寂后就是阿难;阿难据说活了120岁,是了不起的。但是,他的经历大家一定要明白:多闻不行的!阿难尊者长得跟佛差不多,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博闻强记。“如是我闻……”,结集时,都是阿难说的经典,了不起吧?但是我告诉你,面对境界,他完了,魔登伽女要侵犯他的时候,他一点脾气都没有。
阿难尊者平等行乞,就是这个故事的开头,是演戏。
3.文殊菩萨救护,世尊征询心目所在
就是七处征心。
4.阿难对自心的七处错误认识
他开始慢慢慢慢地明白,其实明白什么?教育大家的,也教育我们今天的有缘人。目的是什么?无所得,什么都没有。可是大家不甘心,瞎折腾。大家想一想,我们都是路过的,你都不信?不信,你能停下来吗?没有人会停下来。
5.超越生死轮回,必须认清两个根本
这两个根本是: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我们用攀缘心,总是认为,那个就是我。哪里是你?哪里是事物的真相?不是。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所以我们迷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妙明真心丢掉了。我们天天修行,天天念佛,也不醒,所以我们还要轮回。为什么?因为我们口是心非。
6.妄想识心不是真心,乃是生死流转的根本
7.借盲人有心而喻灯同眼,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告诉你,这明心见性,是心!不是我们的眼睛。今天很多人瞪着眼睛都能看到什么六道轮回,能过阴,能干什么的……告诉你,那就是江湖骗子。我们如果稍稍有智慧,马上就知道咋回事。
8.借客人不住而喻尘摇,现验见性常住不动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多说。这是第一卷。
(二)卷二
1.色身虽变而观河之见无改,所以是能见的自性,不会随着自身的死亡而断灭
我们的色身是变化的,而我们那个见性是不动的,我们今天总是认为那个见是变的,那是错的。大家想想看,那个空性一直都不会变的。
2.众生颠倒,妄认外物为自己,不知身心世界都是真心所幻现的
把外物当成自己,外物哪里是自己呢?看着张三、李四,我们的心里产生分别,其实自己不真,外界也不真,大家要清醒的。所以如果我们认为外物是自己,那就不知身心世界都是真心所幻现的;其实是假的,而不是真的。
真的是什么?是那个空性。有人说:“空性是一个定法?”空性也不是定法。
3.真心自然没有生灭去来,而你的能见自性,同样也没有可还之处
我们那个自性也没有什么来去,因为自性当下就空,大家应该明白。《楞严经》第一卷“七处征心”,把事物的真相告诉我们得清清楚楚:无所得,没有这真事。就像《百论?舍罪福品》里说:依福去舍罪,依空去舍福!本来就无所得,但是大家就瞎折腾。
《中观论》里也告诉我们:没有生,没有死;没有常,没有断;没有来,没有去;没有一,没有异。没有!如果说有,有是因缘的,它不是定法,所以我们不要上当。
4.外境有大小、内外、远近的分别,而见性却不会随着外境而有伸缩变化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去面对现实来炼自己的心;这个修行的过程才有希望。
5.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性真心所幻现的,没有谁是真心、谁不是真心的问题
6.能见的自性,不是自然而有,也不是因缘所生的
7.众生轮回世间,都是两种妄见所导致的结果: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
8.能见的自性,不是合和而有的,也不是不合和所生的
佛教说是“空”——没有,但“空”不是没有缘起假相,只是它没有实在性,所以该要负责任的时候,我们更要去负责任。这个“有”是幻有,“空”是真空,它们俩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走两个极端:如果说空,就什么都不负责任;说有,就什么都是不可变,这是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我们生死轮回的原因。
9.五蕴元本就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四科皆如来藏,这就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佛法。但你悟了是,不悟就不是。如果不悟,当面错过;如果悟了,悟了之后,头头是道;你不悟,处处为难,所以我们现在要去感悟。这是第二卷。
(三)卷三
1.六入元本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2.十二处元本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3.十八界元本是自性真心如来藏的微妙真如
4.地水火风空见识等七大种性,同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这些都是了!悟者,头头是道;不悟,处处为难。
5.阿难说偈赞佛
这是第三卷。
(四)卷四
1.把妙明的体性妄立为所明的对象,就妄有了世界、众生、业果等三种颠倒的相续
因为我们不明白,所以就有轮回,就会有烦恼。
2.世界万象本都是虚妄的,没有一个生灭去来,更无相容与不相容,以及是心非心的说法
3.妄生本无因,妄灭亦无所从,但断三种相续之缘,狂心停歇就是正觉真心
4.发菩提心的第一种决定义理: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认清身中的五重浊乱,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5.发菩提心的第二种决定义理:汝等当弃捐诸有为相,审详烦恼根本,认清六根是众生与世界缠缚在一起的结系,使六根清净,伏归元真
6.闻性不会随着声尘的生灭而有无,如果能弃生灭守真常,常光显现,就是无上正觉
这些我们只能短暂地介绍一下。这是第四卷。
(五)卷五
1.根尘同缘,解脱和束缚不是两个,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就是无漏的涅槃
2.六根之结开解,一根之说亦亡,就能返归为清净的自心
“六根之结开解”,我们中午讲,释迦牟尼佛用劫波罗天的纶巾,然后把它结了六个结,如果把这六个结解开了;“一根之说亦亡”,六根本来就不是实在的,一也是不实在的,于是就能返归清净的自心。
3.二十四位大弟子各自陈述所修行的法门
加上第六卷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就是二十五圆通。学佛不是定法,不是说我学净土,否定其他法门。当然,如果我们其它法门也不懂,然后再否定净土法门,那我们就麻烦了,那我们就真的是造业了。而且,净土法门对每一个众生来讲,都是普遍容易下手的。这是第五卷。
(六)卷六
1.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
这里边也告诉我们,《楞严经》它既是净土的,又是禅的,同时又是密宗的、律宗的(就是持戒的),所以它包括四种宗派的。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来自经文。经文说:“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就是我们回过头来,扪心自问,反观自己,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反观自己;“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一个偈子我们都受用无穷的。所以,《楞严经》让我们受益良多。
在出家的时候,一个老和尚天天研究《楞严经》,研究得他自己坐在那里一会儿笑,一会儿手舞足蹈。我们当时以为这老和尚是有病的,但是最后发现,我们都是有病的,老和尚是一个清醒的人,这个是很难得的。
2.文殊菩萨对二十五圣所修法门的评述
3.要断除杀盗淫妄,清净明诲
这些我们是要断的,不断也不行,如果不断,我们不可能解脱。所以说“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外界所现的并不能束缚我们,而束缚我们的是我们对外境的执着,是我们自己有病,所以我们务必要断除自己内心的执着。
内心为什么执着?因为外边有诱惑,外边有诱惑内心里头就不安定,这个不安定其实就是妄心生起来了,其实妄心就不是实在的。我们要知道外界都是缘起的,我们也是缘起的,心也是缘起的,都是缘起的,那个心是不可得的。不可得,我们就自在了;但是我们不甘心,不甘心,问题就一堆。这是第六卷。
(七)卷七
1.建立楞严道场的规则
其实就是建立“曼荼罗”,就是密宗的。
2.佛宣说楞严咒
3.楞严咒的功德
4.众生颠倒、世界颠倒的成因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为妄想,所以有生了,因为有生所以有死;“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众生“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十二类众生是由此而有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第七卷。
(八)卷八
1.修证三摩地,灭除颠倒的成因,必须要经过三种渐次
这三种渐次呢,“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的贪心、爱染,这个是要解决根本问题。
2.从凡夫到成佛所要经历的五十五圣位
3.内分外分的妄习,决定了众生在六道中升坠
4.十习因与六交报是地狱的成因
5.十种鬼道的众生
6.十种畜生道的众生
7.十种人道的众生
8.十种仙道的众生
9.欲界六天
我们就不多讲了。这是第八卷。
(九)卷九
1.色界天
2.无色界天
三界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天。
3.阿修罗道的众生
4.总结七趣
5.魔众扰乱修行者的原由
什么叫魔?魔就是杀手,带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这种杀手,它会以各种各样我们非常喜欢的现象出现,而不是说张牙舞爪地来了,那样我们可能会逃避。它可能会以让我们很舒服的东西出现,我们要明白,魔不见得说是那种恐怖狰狞的面目的。
6.色阴区宇不应执着的十种境界
7.受阴区宇的十种错误认知
8.想阴区宇的十种天魔
这就是五十种阴魔的内容了。如果大家真的去看一看五十种阴魔,告诉你,都是妖魔鬼怪,没有一个是正经好的境界。妖魔鬼怪的境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生遭王难,死堕地狱!表面上兴隆一时,非常热闹,但很麻烦,后患无穷。所以大家不要好奇,不要去上当,不要追求神通,鬼神都有!我们不要认为说,“这个鬼神有神通”,我们如果去学,就变成鬼神。鬼神是鬼道众生,我跟你说,那后患无穷。那学天人?天人福报有限,大家要注意的!这是第九卷。
(十)卷十
1.行阴区宇里的十种外道邪见
2.识阴区宇的十种偏差
3.五阴的根本与灭除次第
4.受持《楞严经》的功德
当然,第九卷、第十卷主要就是讲五十种阴魔。看了五十种阴魔之后,我才理直气壮地讲,因为在那里边说,哪儿哪儿有灾患,哪儿哪儿要末日了。那一年就是那样的故事,所以我理直气壮地在讲,因为我的良心,并不是说我有什么了不起。我突然间发现,释迦牟尼佛真的了不起!但是,那一年有多少人迷失了他自己,这时不应该我们扪心自问吗?所以,如果一个佛教徒的良知在,那你就应该坚持和坚守。“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很多人即使读了,往往也是白读;当然也不白读,但是记住文字般若只是工具,不会用也没有意义。这是第十卷。
三、培养解脱的习惯从读《楞严经》开始
虽然如此,《楞严经》说: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楞严经》都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怎么办呢?融入习惯是不容易的,至少梁启超先生说:
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梁启超先生是佛教徒的,告诉你,他是地道的佛教徒,在家的居士,非常优秀的在家佛教徒!我觉得,这句话我很受益的。道理谁不懂啊?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比如讲究卫生,怎么样去尊重别人……但是告诉你,大人有的却不懂,这都很奇怪。所以说,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不是道理没有用,而是习惯不好。
比如我们每个人,无始以来那个习惯、那个业障,带着习气毛病来的,所以我们都顽固不化,别人说几句,心里都很不舒服。别人说话狠了,自己就给别人下定义:这个不慈悲,那个不慈悲。你慈悲?你改好啊!又改不好。就像我们在这里听开示,有人非得要把手机打开,打开手机会影响别人的,你不考虑,任性,这个习惯不好。
如果你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如果播种一个正知见,那你收获的就是解脱。我们现在没有正知见,怎么可能解脱呢?如果说,法师不负责任,也可以两眼一闭爱咋咋地。可是我们有良心哪!如果我们不去改变众生的那种知见,不去影响他们按照佛陀去学习,那我们就等于丧良心,我们就等于没有良知。个人觉得,学佛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良知,没有良知就不要学佛。
口上大家都说,“我学佛,我学佛!”“佛是什么?”“我不知道。”连佛是谁都不知道,你学什么佛?你把那个阿猫、阿狗都当成佛,那是佛教徒吗?不是佛教徒,那是开完玩笑。
可见,习惯是我们生命的基石。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自己稳定的习惯。
比如说,有佛教徒天天在家里早晨要读《楞严咒》,读多少遍,这个我都很感动;有人早晨天天要拜多少拜佛,我也很感动,他习惯了,到时候不拜他难过的!所以21天以上他会变成一个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自己稳定的习惯。
所以我告诉你,不要在那儿念念佛,一个想法、一个什么念头、一个什么东西眼前一晃,你马上就随之去了,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真正的佛法影响我们,应该如如不动,否则没有说服力的。
习惯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会改变你的行为。
《肇论疏》引用《老子》的话解释《肇论》的“缘使中人未分于存亡,下士抚掌而弗顾”:“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什么意思?就是上根基的人听到了这个佛法之后,马上就行动、就改;中士闻之,就是中根器的人听到了之后,半信半疑;下士闻之,就是下根器、低劣根器的人听到之后,大笑之:“这是什么呀?这啥都不是!”所以告诉你,饭得送给饥人,佛法得送给明白人!关于念佛,印光大师说:“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虔诚很重要的,你不真诚,不真诚那没有用的,那叫自欺欺人。
我们的修行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如果不回到现实中来,高谈阔论、脱离现实,没有任何作用。
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说:“我为什么贫穷呢?”佛陀就回答他说:“因为你没有学会去给予别人。”
当然有人说了:我家里头弄十个“财神爷”哪;我弄六个“水晶球”哪;我弄一堆“貔貅兽”哪;我还整两个“发财树”哪!那也没有用,那是欺骗,是自己欺骗自己。
穷人:“我一无所有的,如何给予?”
意思是:我什么都没有,怎么给予呀?
佛陀说:“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
所以人不怕穷,就怕不发心,一旦发心就永远都有希望。这七种东西是哪七种东西?
(一)颜施,即微笑处事
就是微笑着去帮助别人,微笑着去面对社会人生。
(二)言施,说赞美安慰别人的话
当然,还有其他的话,比如无畏的话,即财施、法施、无畏施中的无畏施。
(三)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
对人要坦荡,不要弯弯绕。我们的佛教徒,有时说话总是说不清楚,说半句;办事办得一塌糊涂,不利索;一针见血、特别通透,没有这个感觉,说话时说一大堆废话。所以,这个我们就要去学了!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言简意赅。
(四)眼施,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
众生都很苦,都很苦的时候,我们再如果总是用恶眼去看别人,那也很麻烦。
(五)身施,以行动来帮助别人
没有钱,有力气,比如帮别人推推车,都是可以做的。
(六)座施,让座位
比如在公交车上,让一让座位。就像我们的佛教徒听经的时候,你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你试试。有个别佛教徒不但不让,反而自己还占了一些位置。真的,有时候,我在想:学佛都学成这个样子了?大概也就跟佛法不相应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占便宜,那有什么用呢?
(七)房施,有容人之心
这属于心法。当然,能够让别人去安住,更不容易。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心里装错的东西太多。
悟到的人可以大福一生,大贵一世;悟不到呢?根基尚浅,解脱无望。
学佛的目的,告诉大家,它还是一个要解脱,不是说我今天荣华富贵。你荣华富贵,有一天你也得告别,也不可能永远,没有的事!信徒说祈愿这个、祈愿那个,我们都可以随缘,没关系,也可以祝愿你成功。
佛法也有感应,我们从来都不怀疑,但是我们不可能天天去谈感应,谈什么神通,那样的话,对佛教就是个误导。有,但是是过程,不是永远,解脱才是根本!
所以读了《楞严经》之后,希望大家要树立坚定的正知正见,要拿它作为一个照妖镜、试金石,然后去破邪显正。首先要破自己,别疑神疑鬼、颠倒黑白,如果没有正知正见,那肯定不行。
当外道、邪知邪见侵扰佛教的正知正见的时候,我跟你说,我们应该义无旁顾地要站出来!“我告诉你,你那个是邪知邪见!”正气凛然,有佛法有办法!否则的话,我跟你说,邪知邪见充满这个时代,佛法就没有希望。
我们也希望读《楞严经》不白读,虽然这个文字般若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要培养这个习惯,还得从这里开始。它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桥梁,是一个纽带,没有它不行,执着它也不行,怎么办呢?善于去利用,善于去转化,善于去对治自己的习气毛病,也善于去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如果我们今天不把一个佛教的故事讲清楚,那么也势必会造成社会人对我们的误会。
四、结束语
外国人说中国人没信仰,“为什么没信仰?”有人就把寺院里烧香,浓烟滚滚那个场面的照片拿出来了:“这不是信仰吗?”是,但我们的信仰都是自私自利,都是为了贪图自己平安吉祥,不考虑别人。如果考虑别人,他就不去烧那么高的香了嘛!我们今天考虑别人吗?不考虑。
我们其实要思考、要改变的东西很多,所以千万不要把这三天的法会白白地度过,白白地浪费!应该记住它,而且今后偶尔再把《楞严经》翻开,再阅读,精读!找出精华的部分,把它背熟!告诉你,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用!我想,那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那才无愧于自己的信仰!否则,我们这一生很快就过去了。
说一句很感慨的话:“我也不知道哪天会死,但是我今天活得坦荡,我就不怕明天死,不怕一会儿去死,我都不怕,因为我一会儿就可以解脱,当下就可以自在了!”我们如果天天在那儿纠缠,比如我养生,活一千岁,但一千岁之后还是玩完。所以希望大家,珍惜佛法吧!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不容易,跟大家分享佛法的这么一个环境也实在是不容易。同时也希望大家:不仅仅你受益,而且还要把这个佛法的智慧之灯,传播开了。如此,你一定是菩萨,那么这个法会就没有白做!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