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显解脱道》之修持皈依
大圆满龙钦心髓的前行分成共同前行和不共同前行两部分,共同前行之暇满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四支引导已经宣讲完毕。今天开始宣讲不共前行的内容。
丙一、皈依
首先是皈依。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础。不管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金刚乘的咒戒,都需要依赖于皈依而生起。皈依也是一切功德的基础。能否具备戒律、生起功德,皆观待于是否具足皈依。同时,内、外道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是否皈依,只有皈依之后才算进入内道。
那么,我们要修学佛法,首先就要进行皈依的修学。皈依的修学分成两个部分:一、生起资粮田;二、正式开始寻求救护的皈依。
我们通过观修转心四法,了知了轮回的痛苦,迫切需要从轮回中得到救护。但是轮回中,父亲、母亲不能够保护我们,其他的亲戚朋友、资具等也没有办法保护我们,世间的天神也没有办法保护我们。唯一能够救护轮回痛苦的,唯有佛、法、僧三宝,三宝唯一堪为皈依处。
我们向三宝进行皈依,首先需要生起皈依对境之资粮田,即修佛、法、僧三宝的皈依境。观想自己所处的地方完完全全是清净的刹土,而非藏地汉地等的平凡世间。
我们所在清净佛刹由珍宝所成,平坦悦意。佛刹中央有一颗七宝所成的如意树,非常高广,枝繁叶茂、花果累累,遍满整个虚空,锦簇的花朵和树叶之间悬垂着珍宝、璎珞等各种庄严饰物。在如意树的正中央,盛开着一朵非常巨大的莲花,在莲花的中央有一个八只狮子抬着的宝座。宝座上面有莲花,之上有日垫,日垫的上面是月垫。日、月垫之上坐着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果按照龙钦心髓华智仁波切之传承仪轨,要将自己的根本上师观想成海生金刚或者邬金金刚持的样子。
在根本上师的头顶上方,观想历代传承上师依次安住。法脉传承是由法身普贤王如来传至报身金刚萨埵,至化身极喜金刚、妙吉祥友、西日桑哈、加纳思扎、布玛扎莫、莲花生大师、赤松德赞、贝若扎那、益西措嘉、龙钦巴、吉美林巴、无畏如来芽(吉美嘉威尼格)、华智仁波切、纽西龙多、阿格旺波、昌根阿瑞、喇嘛仁波切,如是依次传承至今。
上师的右手边,有如意树向右伸出一枝枝桠,枝桠上盛开着花朵,上面安住着除盖障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等,以八大菩萨为主的成百千万俱胝的大乘僧众。他们皆是穿着报身的装饰,着自己所属部的标志,站立在如意树右手的枝桠上。
在上师的后方,层层堆叠着代表法宝的经函,其中大圆满的经函陈列在最上层,经函自然发出元音辅音字母咒的声音。在上师的左手边的花朵上,站立着目犍连、舍利子、声闻二圣为主的所有的大阿罗汉、小乘的圣者僧众,悉皆身着三法衣,手中持着钵盂和锡杖,站立在这里。
上师的前方,即面对上师的正前方,安住着贤劫的一千零二尊佛为主的所有的一切如来。这些诸佛皆是结跏趺坐,身着三法衣,头上有顶髻,脚下有法轮……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一切功德庄严无不具足,焕发出灿烂的光芒,安住在前方。
中间的一枝安住着自己的根本上师,围绕着自己根本上师的有空行,还有普巴金刚、马头明王等所有本尊。皈依境的间隙处,充满了男女的护法圣众,男性护法圣众全部面向外,令一切违缘无法进入,所有的女性护法全部面向内,令修持的悉地不外散。圣众如同打开的芝麻荚一样遍满了整个虚空,虚空之中无处不充满了皈依境的圣众。
在生起资粮田以后,观想自己双手合掌,流着眼泪,低垂着头,以极为恭敬的姿态面对皈依境的圣众。观想右边是自己今生的父亲,左边是自己今生的母亲,在自己的前方,是以怨敌为首的众生,三界六趣的一切众生环绕在自己的周围,都面向皈依境的圣众,也都双手合掌,流着眼泪,以极为恭敬的姿态面对着皈依境。
观想的时候,心里要明确两个重要的内容:从今往后,无论何时,我再也不向母亲请教,也不与父亲商量,也不依靠亲友,唯一由上师三宝您来为我做主,救怙我等;从今往后,无论是生、是死,高低贵贱,快乐痛苦,在任何情形处境下,唯一向上师三宝您寻求救怙。即使是生病面临死亡,我依然把自己的一切都交付给上师三宝,由您来做我的怙主。即使是死亡步入中阴,无论是经历三有中阴、临终中阴、还是法性中阴,无论在何种中阴之中,都祈求您救怙我,为我做迁引。无论未来处境的苦乐高低,也都完全地交付给上师三宝您来做主。
总之,今生来世的任何时候,所有的一切,悉皆托付给上师三宝,由您来救怙。如是发心观想,我和我的父亲、母亲、怨敌及所有的三界六趣的众生,面对皈依境的圣众,双手合掌,流着眼泪,身上的汗毛竖起,念诵皈依。把自己的今生来世的一切,唯一托付给上师三宝,向彼等寻求救怙。
生起资粮田之后,正式修持皈依。修持皈依时,身以恭敬的姿态,语做念诵,意怀着信解,念诵内容为:
虚空界中遍满虚空者,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诸佛正法以及圣僧前,
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念诵时观想如前所述的皈依境,前方皈依境中广大圣众遍满虚空,总集了三宝三根本等皈依处。“虚空界中遍满虚空者”是皈依境遍满虚空。首先是三根本,中间安住的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以及上师头顶上方的历代传承上师,这些是三根本中的上师;在上师的旁边环绕着空行会众;在整个皈依境中遍布环绕的是本尊会众。三宝是指在上师前方安住的以贤劫千佛为主的佛宝;上师的右手边安住以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者僧众,左手边安住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主的小乘圣者僧众,这些大小乘的僧众组成三宝当中的僧宝;上师的后方堆叠起的法宝经函是三宝中的法宝。三宝三根本安立在皈依境中,总集在一起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从三宝的角度来讲,上师的身体是僧宝,上师的语是法宝,上师的意是佛宝;从三根本的角度来讲,上师的身体是上师,上师的语是本尊,上师的意是空行;从法报化三身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意是法身,上师的语是报身,上师的身体是化身。
观想自己与六道众生面对着总集了三宝三根本的根本上师,将自己生生世世所有的一切都托付给皈依境而做皈依,以极为恭敬的希求心念诵“虚空界中遍满虚空者,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诸佛正法以及圣僧前,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修五加行需要在观修中念诵此皈依偈十万遍,以圆满念诵的数目。
收座时《开显解脱道》和《遍智妙道》略有差别。《开显解脱道》里是观想所有的皈依境圣众全部融入根本上师,根本上师向下融入自身;《遍智妙道》中是观想自己和所有的众生变成光明,向上飞融入皈依境中,皈依境又从外到内融入于根本上师。无论修持哪一种,最后上师都与自心无别,融为一体。根据自己的见解,自然安住在上师与自己无别的境界。最后以“我速以此善,成就三宝尊,令众无一余,安置于彼地”进行回向,结束修持。
益西敦多堪布公众号ID:kbyxdd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