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佛舍利!哪怕看一眼,也能得到无量功德
佛顶骨舍利
佛顶骨舍利是佛教圣物,备受佛教徒的重视和尊崇。
佛顶骨,梵文音译“乌率腻沙”。本指佛顶肉髻,“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无上依经》)。佛涅槃后,特指顶骨舍利,“顶骨结实,穷劫不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五)。
据悉,世界各地留存的释迦牟尼佛舍利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晶状的舍利子;牙齿;指骨;顶骨;锁骨;头发。佛顶骨传到中国的明确记载始于唐代。2010年6月12日上午9时15分南京大报恩寺阿育王塔中的佛顶真骨千年后重现人间。
得见舍利,如见诸佛
佛陀
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佛陀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
佛陀示现完成无上的佛果,正是以身示范,鼓励有志学佛的人们,即使以此人间的肉身,也能追求无上的佛果。
修行者要明白苦、集、灭、道“四圣谛”,做到“十善业”,了知“十二因缘”,经过六度万行、六波罗蜜,成为大慈大悲的佛。
阿若憍陈如比丘
佛陀于鹿野苑初转佛法时所度五比丘之一,乃佛陀最初之弟子,也是第一位证到阿罗汉果的比丘,位列五百罗汉之首。又称阿若拘邻、憍陈那、阿若憍怜、居邻、居伦。意译为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
据增一阿含经弟子品载,憍陈如为佛陀声闻弟子之一,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为最早受法味而思惟四谛者。
马胜比丘
又作阿说示、阿湿婆氏多、阿湿缚伐多、阿湿婆、阿鞞、頞鞞,湿鞞。意译马胜、马星、马师,敬称“尊者正愿”。佛陀弟子,为五比丘之一,证阿罗汉果。与阿若憍陈如同是释迦牟尼母系的亲属,受净饭王指示,追随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后成为释迦牟尼弟子,加入僧团。
十力迦叶比丘
又称十力迦摄或婆敷迦叶,并非“拈花一笑”得法心印的迦叶尊者,也非“三迦叶”。释尊出家时,伴随左右,至释尊成道之后,最早成为弟子的五比丘之一。
摩诃男比丘
摩诃男尊者,佛陀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故又称拘利太子。摩诃男为其尊称,为佛陀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赞其:“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为摩诃男比丘是。
长老舍利弗尊者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弗怛罗、舍利弗多罗、奢利富多罗、奢利弗多罗、奢唎补怛罗、设利弗呾罗。意译鹙鹭子、秋露子、鸲鹆子、鸲鹆子。梵汉并译,则称舍利子、舍梨子。有“智慧第一”的美誉。
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目犍连尊者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诃目犍连、 大目犍连、大目乾连、大目连、目连、目揵连、目伽略、勿伽罗、目犍连延、目犍罗夜那、没特伽罗、毛伽利耶夜那。别名拘律陀、拘律、俱哩多、拘离迦、拘理迦、俱离多。意译天抱,被誉为神通第一。有“神通第一”的称号。
目犍连宏扬佛法遭到外道的嫉妒,在一次弘法经行中,死于裸形外道(亦有说为执杖梵志)的暗杀。他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了传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
阿那律尊者
又译为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駄,阿泥噜多、阿泥律陀、阿耨楼驮。意译为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不争有无、无灭如意、如意无贪。迦毗罗卫城之释氏,佛之从弟。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天眼第一”之称。
为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之子,佛陀成道后第六年,与阿难、罗睺罗等随佛出家。由于昔世以饮食布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不受穷贫之报,得如意乐,故以为名。出家后,在听佛说法时,常好睡眠,因此被佛呵责:“为何昏沉睡眠?海螺、蚌蛤之类,沉睡千年,不闻佛名”。于是发愤,经七昼夜,眼不交睫,精进失明。佛陀施大慈悲,教他修习乐见金刚照明三昧,遂得天眼神通,观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优波离尊者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持律第一”之称。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
出身首陀罗,因帮佛陀剃发,进入四禅境界,后受舍利弗点化,出家。佛陀涅槃后,第一次经典结集时,因其持戒严谨,从不毁犯,诵出律部。
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所生,又作罗护罗、罗怙罗、罗吼罗、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云、罗芸,意译覆障、障月、执日。
在胎六年,生于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为和上,而彼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为密行第一。后于法华会上回于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于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罗睺罗。又六年为母胎所障蔽,故名。罗睺罗为执月及障蔽之义。母有异说(见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项)。阿难尊者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尸婆罗尊者
尸婆罗尊者,在佛祖的声闻阿罗汉弟子之中,福德第一。曾有其他佛祖弟子功德少缺,乞食无方,佛祖教他们,跟着尸婆罗尊者后面,必得荫福,果然每次出去化缘,必得食物。
龙军尊者
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的僧侣。即那伽犀那(Na-gasena)。又称那先比丘。据<那先比丘经>所载,中印度、羯蝇揭罗村(Ka-jangala)人。师事楼汉,修学佛教。后往北印度的舍竭城,以“贤者之论”,而与希腊的弥兰王(Milinda)对论,令王归伏。此一对论被视作希腊文明与佛教的邂逅,相当著名。将此作成的笔录就称为《那先比丘经》(大正第32卷第594页)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