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动、心念丨身口意决定了你的人生!

繁体

要时常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

要不断炫耀本人力量的人,

实际上都是"力量匮乏"的人。

因为"匮乏",所以需要获取;

因为不确信,所以需要证明。

足够的自信

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

我们先从一个武侠故事谈起:
一个少年上山学武功,18岁时学艺完成了下山,来到一家酒楼,他大大咧咧地坐下,把宝剑“啪”的一声横放在身前的桌子上。
他这动作有两个信息要告诉其他人:
第一,我是懂武功的,你们要小心啊。
第二,我的剑就在手旁,你们不要乱来!
十年后他的武功大进,已经成为大侠,什么武器都不需要随身携带,因为他能运用身边的任何东西作战,然而在平日里他跟普通人一样地温和,碰见他的人,还以为他不懂武功呢!
你看,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的人。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时,无论什么事,无论是否突发,他都能够轻松应付,便无须把力量显露出来。
因此,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旁边,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或者有所行动,你甚至不大察觉他的存在。
反之,要不断用种种言语、行为来炫耀本人力量的人,他们的内心实在是欠缺力量的。
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时,他会要求其他的人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存在,若有什么变动他便会大发雷霆:
你们不动我都已经这么辛苦,你们偏偏就是要跟我过不去!而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他是无惧于事物的不稳定或者变迁的。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

自我价值感的信念基础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本钱:没有它们,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只是梦想。
这三项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才能发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质来。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他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里,凭着每天的人生经验总结累积而发展出来的。
自我价值不是光凭时间便能发展出来的,每次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总结,取决于当时这个人内心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其基础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


一群人在同一个环境里成长,虽然有类似甚至共享的人生经验,但是因为各人的信念系统不同,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会有不同,因而各人发展出来的自我价值也有高低。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

总的来说,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很容易为了很少的价值而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
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想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所以都想培养出足够的自信、自爱、自尊。
这方面比别人欠缺,便说自己没有资格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这是毫无道理的。

三个方法应对自我价值不足

已经成年但自我价值不足的人,可以运用以下的三个方法加以改善。
1、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坚持每天每件事做到“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提升——不论是自己内心还是别人,都能明显感受到你多了自信。
“言出必行”是说过的话一定要去做出来。自己答应过的事,别人尽可放心,因为自己一定完成。就算是答应自己的事也一样对待。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就算自己控制不了的,仍属自己的责任,因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第二,没有把握的事不要做出承诺。为了能够脱身而随口答应的,为了心软或冲动承诺的事情,都会快速地减少。

“言出必准”指的是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认知感觉一致。别人喜欢与他一同做事,因为觉得他可靠。

很快,这样的人让别人感到很有力量,别人找人合作或者做什么重要的事,都会优先想到他,所以他会感到很有自信。

“言出必准”的另一个意思是:说的话完全符合内心的情绪感觉。
当你心里感到不好意思,便把“对不起”说出口;当你不愿答应,便老实说“我不愿答应”。这样便做到了心口一致。
一个做到“言出必行”和“言出必准”的人,身心合一,也与所处环境中的人事物有最好的关系,所以内心的力量很大。
这两点并不难做到,由此刻开始,每说一句话的时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会出现。

2、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年轻时候精力旺盛,热情洋溢,想做很多的事,也有很多抱负,但是也容易挫败气馁,结果十年过后发现一事无成,甚至有不少人做了使自己懊悔遗憾的事,带着一种很大的无力感度过一生。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年轻人若想人生能够不断地提升、越来越成功快乐的话,需要学习“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两句话。
“三赢”是第一个标准,也是必须坚持的标准。只要是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事,不妨做,总错不了。
自身的“建设性”。“建设性”是事情能够产生累积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
“量力而为”就是按自己的能力去决定做什么、做多少。这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承认自己没有的能力,才是聪明的做法。


3、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就是不要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的人,会容易否定别人、妒忌别人、对别人的成就看不过眼。否定自己的人,总会找机会去证明自己不够好,否定自己的成就,或者事事要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错。
一个否定自己的人,总有非常大的一份无力感,因为这个人的大部分力量,就是在那个被否定的“自己”里面。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是一个连体婴儿,左边的一个名字叫作“我”,右边的一个名字叫作“自己”。两边有些时候很和谐一致,做什么事都做得很好,但是也有些时候在吵架。
“我”自以为是老大,不接受“自己”,而事实上,“我”的双手双脚没长好,要靠“自己”才能走路、做事。所以现在“我”不接受“自己”,便什么事都做不出来了。
“我”不够好,这是事实,但是怎样的不好也还是拥有很多能力、知识、经验和潜质。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这个“我”,便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我”就是基础平台,在上面盖什么高楼大厦都有可能。不接受这个平台的话,则无法把任何东西建筑起来。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每天有收获、有提升、有更多成功快乐。否定了自我,每天的成功快乐自然很少!


文章:网络。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一个动作改变别人的一生。
传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无量,感恩常在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