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阿弥陀佛化生人间,引证西方极乐世界!

繁体
唐朝末年时期杭州有一位督纳军需的官员自幼就信佛,非常慈悲从不杀生,并且爱护生命,常常放生。

在文穆王钱元瓘时期,任税务官一职。时常拿自己的薪俸,见到将要被杀害的鱼虾飞禽买来放生。

自己的薪俸放生用完后,便拿官用的钱买动物放生。

由于用公款放生,后被人告发。叛为死罪,准备押往市集处斩。

文穆王派人监视他,指令监刑的人,如果见到犯人有惧怕的容色就立马杀之,若见到犯人面色坦然毫无惧意,就将人放了。

被押往刑场的这名税务官在临刑之时,镇静自若,身心坦然,面色没有丝毫戚容,开口说道:“我拿库钱毫无私用,全部用来买放生命,已不记得有多少生命得救。我今日虽死,径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快乐无比。”

文穆王听闻后遂命人将这位官员免刑释放。

被释放后的官员往明州翠岩禅师出家,后来又参拜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后继承衣钵,受法嗣,成为法眼宗嫡孙。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永明延寿大师。

大师年少之时天资过人,十六岁时,曾将《齐天赋》献给吴越王钱穆。

出家后非常用功修行,《宋高僧传》中对永明延寿大师在寺院修行的生活记载如下:

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

大师的生平令人闻之黯然泪下,为众生慈悲赋护,使后世弟子闻之惭愧。为众佛子做出表率。

大师在龙册寺住了一些日子后便拜辞令参禅师,出外参学。

刚开始在于金华天柱峰习定九旬,后来又到天台山德韶禅师处修学禅法。

延寿禅师居于天台山时,常在国清寺里,结坛修习为时二十一天的《法华忏》,后来又往金华天柱峰诵《法华经》,历时三年之久。

在天台山修学期间,于禅观中见到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而获大辩才。

又一次中夜在经行时忽然感觉普贤菩萨的莲花在手中。因此大师深感自己的终身修行趣向没有决定。

于是就登上智者岩,以抓阄的方式,来做决定。

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下“一心观禅”和“万善庄严净土”卷起来。用心祈请恳祷之后,连着抓了七次,信手拈起的都是“万善庄严净土”那张纸。于是延寿大师才下定决心开始一意兼修净业。

据《宋高僧传》记载,延寿大师在德韶禅师的一次弘法会中,普请次,闻坠薪有声,豁然契悟,乃云: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

由此延寿大师在禅学上的功夫被人认可,也因此而得到了德韶禅师传法,成为禅门法眼宗的第三代传人。

延寿大师在《宗镜录》的问答卷里罗列了天台、贤首、慈恩等宗的教理,并引证了大乘经典一百二十种,西天东土诸祖法语一百二十种,贤圣集六十本,共计三百种言说。

目的即在于说明此是“总一佛乘之真训”,与本师释迦侔尼佛在《大乘妙法莲华经》中开示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相契合。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开示: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永明延寿大师是公认的阿弥陀佛再来,亦是净土宗六祖。总结了无数宗派教义的精华,只为说明“总一佛乘之真训”应证了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不光是我释迦牟尼佛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而是十方一切诸佛,法亦如是啊!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证无所得。以方便智,增长了知。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延寿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

有一天,吴越王想开个无遮大会――就是打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养。

虽然说是平等供养,摆设的桌位总有上下座的分别,上座的位子谁都不愿意坐上去,大家都谦虚地推来推去。

在谦让不下的情况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师是皇帝的老师,当然请永明大师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师也很谦虚,就是不肯坐这个首席位子。

在这么推推拉拉,就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认识,看到大家在那里推让,他老人家就不客气,往首席位子上一坐。

这一坐下来,当然吴越王也不好意思赶,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国师没有坐首席位子,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但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打完千僧斋,大家都散去了,吴越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

永明大师说:“有啊!”他说:“什么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那一个?”“坐在首席的那个大耳朵和尚就是。”吴越王听了之后心里就很欢喜,赶紧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处去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耳朵很大的和尚,从那一条路走了?”后来打听到长耳和尚是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找到之后,吴越王派的人就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

长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分!长耳和尚说完就圆寂了。

这些人看到长耳和尚圆寂,就呆在那边:“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却圆寂了。”想想他刚才讲的“弥陀饶舌”,说长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师啊,那“弥陀饶舌”不就是在说永明大师,原来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

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

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下欢喜得不得了。

就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快步往外走,走到门口,刚好一个报信的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几乎跟吴越王撞在一起。吴越王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永明大师圆寂了!”

这是阿弥陀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作永明延寿大师的一段公案,现在大家订阴历的十一月十七日作为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而且成佛已经十劫,不是历史性的人物,十一月十七日诞生是怎么来的呢?

十一月十七日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所以就把这一天当作阿弥陀佛的圣诞。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