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师父有前世之约,转世再来,终成一代宗祖
弘忍大师像
农历十月二十三日,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圆寂纪念日。
弘忍大师,
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五祖的求法与传法都颇有传奇色彩,
不同凡响,
他遵循与师父的前世之约,转世再来。
一个重获新生的弟子,
一位在原地等待的禅师,
轮回中,
师徒的相遇,充满温馨又那么戏剧。
他传法在静谧沉静的夜晚,
以袈裟为栏,道法音深远,
在自性中开显奥义,
一个在讲,一个在听,
闻者自此点燃了灵魂的火焰,
那一刻,消磨了岁月,穿越了时空,
那一晚,成就了传承千年的法脉流传。
轮回路上,师徒相逢
据《五灯会元》等禅宗史籍记载,五祖前世原是一位栽松道人,住在破头山中。
当时,四祖道信大师驻锡于破头山,栽松道人曾问道于四祖:“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可以听闻吗)?”
四祖看了一眼栽松道人,告诉他:“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你年纪太大了,就算真能领悟禅法,又怎能继续弘扬呢?倘若你能再来一次,我应该还可以等你归来)。”
栽松道人听完四祖这番话,当即离开四祖,来到河边。正好有一位少女蹲在河边洗衣服,栽松道人上前问讯,对少女说:“寄宿得否(我可以在你这里寄宿吗)?”
少女听后,以为是求住宿,就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我家里还有父亲和兄长,你可以去我家里求他们)。”
栽松道人却说:“诺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我,我才敢前去啊)。”
少女听了似懂非懂,只好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小女儿,当时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少女就怀孕了。
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实在有伤风化,因此父母对她极为厌恶,把她赶出家门。她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不得不过上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在屋檐下过宿。
这样过了几个月,周家少女终于生下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觉得非常晦气,就偷偷把孩子扔进一条脏水沟里。
第二天再去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原来小孩正向水沟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又明好,精气十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怀里。便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孩子抚养成人。
自那以后,周家少女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转眼间这孩子便长到了七岁。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
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大师。四祖仔细端详这个孩子,发现孩子骨相奇特,就感叹道:“这不是平常的孩子,三十二相之中,他只缺少七种,如果出家修道,二十年后必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止处。”
于是四祖就问小孩:“子何姓(你姓什么)?”
小孩答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是有姓,但却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又问:“是何姓(既然不是普通的姓,那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答道:“是佛性(那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真没有姓吗)?”
小孩答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故说无姓)。”
四祖心里非常高兴,知道这孩子定是法器,就命侍者来到孩子母亲身边,请她答应让这孩子出家。
孩子母亲想起这孩子的神奇身世,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奇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于是,四祖给他起法号叫“弘忍”。
继承法席,终成法器
弘忍禅师出家后,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他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
《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
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
《传法宝记》记载:他白天与大众一起,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夜不倒单,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
四祖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五祖的觉悟心境不断提高很快进入臻熟境地。
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一年),四祖经过多年的观察,认为他堪受大任,于是付法传衣,由他继承法席。同年九月,四祖示现圆寂,建塔于双峰山。
弘忍大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时称禅宗五祖的法门为东山法门。我国禅宗自初祖达摩大师至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之传承,为后世禅宗各派所承认。
五祖弘忍大师继此传承,发扬禅风,形成东山法门,禅宗传教极为重视《金刚般若经》即自此始。
衣钵传承 法脉渊源
值此殊胜日,追忆祖师遗范,祈愿祖师加被,愿我等弟子按祖师之教诲如法修行,早日契入佛之知见,开佛之智慧,戒恶修善,识得本来,远离诸苦,早证菩提!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每日供养】清晨发愿,开启佛化的一天!供养诸佛,功德无量!
◀奇迹!澳大利亚山火中一所佛教寺院幸存,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
◀真正的贫穷不是没钱,是没福报!
◀什么是护法?每个学佛人都应该看看
◀吃素吧 , 素食可能救你的命 ! 建议转发!
◀谨慎:大灾之年,一定要珍惜粮食!请大量传播此文!
添加清水居士微信fofa599(与您同修佛法,共证菩提)
清水居士微信
长按二维码添加
佛说:“若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几秒钟,让更多人得闻佛法,即是法布施。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