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贫穷的命运?请看这三个小故事

繁体

故事一、拜神求财

《杂宝藏经》

往昔有兄弟二人,家里贫困。其兄日夜精勤地礼拜毗摩天神,希望可以求得富贵。而日常的耕田种殖,就派遣其弟去做。其兄如是求请天神,经过颇长的一段时间后。当时毗摩天神,变化成弟弟的样子,走到其兄身边。

兄怒呵弟弟:为什么不去垦田种殖,来这里干什么?弟弟答:兄长在天神寺,日夜祈求,希望得到大富。弟弟今日,亦想学兄长,斋戒祈求,希望发大财。其兄跟弟弟说:你不耕田不下种子,想财米丰收。怎么可能呢?弟弟回答:确实是要耕种才有收获啊,兄长是不能给予的。于是毗摩天神,还原天神的样子,告诉其兄:今天我的能力,正可以帮助你。今日之后,你努力修行布施,日后自然可以富裕。而你以往,因为不修布施,所以家计贫穷。今世虽然日夜精勤求我,希望得到富饶财宝,如何能有收获!如庵婆罗树,若在冬天时,虽然奉事百千天神,想求得到庵婆罗树果,果也不可以得到。你也是如此,以前不修布施的善因,而在我的神庙,希望求得大富,亦不可能得到。若是以前有做如法的布施,等待果报成熟时,财富自然不求自得。天神说偈言:

福报犹如果成熟,不是求神可以得

人道十善持五戒,后世得生天上乐

禅定生智如灯灭,可以得至无为乐

一切福报由修行,求天拜神又如何

省思:

现在的人求财神拜财神,表面上看仿佛很虔诚。什么争上头炷香,上高香,烧纸钱......但有多大用处呢?佛曾经开示我们,“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我们可不要把劲头用错地方了。奉行五戒十善,做各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才是求财得福的正路。修行要正信不要迷信。


故事二、卖掉贫困

《贤愚因缘经》

阿槃提国有一个长者,钱财非常地多。家里有个年老贫穷的婢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经常被主人鞭打,想死也死不了。有一天,她拿着瓶子到河边去取水,在河边放声大哭。佛陀的弟子迦旃延尊者看到,很怜悯地告诉她说:“你如果厌恶贫苦,为何不把它卖掉呢?”老婢女回答说:“谁会买贫苦呀?”迦旃延说:“贫苦确实可以卖掉。”

婢女请问他怎么卖,迦旃延说:“你要卖掉贫苦,应该一一相信、接受我说的话。你可以先把瓶子洗干净,然后用瓶子盛满干净的水,把水布施给出家人。”婢女说:“瓶子是主人的东西,怎么能够布施呢?”尊者说:“瓶子虽然不是你的东西,(但瓶里的水是你自己到河边盛的)你难道没有份吗?”

婢女心开意解,就拿着瓶子来布施水,尊者亲自接受她所布施的水,为她传授三皈五戒,又教她念佛。当天晚上,老婢女就在主人房里去世了。第二天,主人看见尸体,非常地愤怒,把尸体抛弃到偏僻的树林里。婢女的神识投生到天界的忉利天宫,远远看见以前的尸体,就和天上的眷属散花在尸体上。

省思:

这位婢女,因为前世的业力,今世贫苦卑贱,遇到圣僧时,年纪已经老了,所以速速了结今世的苦报为上策。圣僧为了帮助她,于是开示她行善,布施殊胜的对像(佛法僧三宝),以此善业可以超脱苦报。婢女闻法奉行,终于得以解脱苦果,上生天界享受超越凡间的乐果。

既然知道布施财物可以卖掉贫苦,也就知道孝亲礼佛可以卖掉卑贱;救助病人可以卖掉疾病;护生放生可以卖掉短命;劝人行善、宣传正法可以卖掉愚痴......

有智慧的人听到一种,就能举一反三体悟到千种,世间的逆境,哪些不能够一一卖掉呢?



故事三、三次化缘

见杂譬喻经下,杂宝藏经二、经律异相三十五。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是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里寻找果皮或其他腐烂的食物,以维持生命。

须达夫妇有一天在垃圾堆里,意外地捡到一块牛头旃檀。牛头旃檀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木,它所燃烧的香气在十五里外仍然清香可闻,世间任何的香气都无法跟它媲美。夫妇俩捡到这块珍贵的宝贝,非常的高兴,就用牛头旃檀换来了三碗白米饭,因为他们这一生当中还不曾吃过米饭。

时近中午,夫妇俩就决定把第一碗米下锅,一尝米饭的滋味。就在这个时候,佛对舍利弗说,须达夫妇已贫穷了七世,现在因缘成熟了,要舍利弗去度化他们,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于是舍利弗就到须达家化缘去了。

须达夫妇见到舍利弗尊者来化缘,非常的兴奋,夫妇俩也自知过去未曾修福德,所以今日才落得如此穷困不堪,今天佛的大弟子来化缘,正是供养种福德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错失,就将第一碗米煮成的饭恭敬地供养舍利弗尊者。

供养了舍利弗后,夫妇俩又将第二碗米下锅,二人正准备要食用时,佛又叫迦叶尊者前去化缘。夫妇俩见是佛的首座弟子来化缘,又很恭敬地将第二碗米饭供养了迦叶尊者。须达夫妇供养了两位尊者后,心里既欢喜又舒坦地将第三碗米下锅,准备好好享受生平第一次的美味佳肴。

饭刚煮熟,佛陀已出现在须达家,夫妇俩见佛亲自来化缘,这种旷劫难逢的机会,即使要挨饿一整天也值得,于是真诚恭敬地将第三碗米饭供养了佛陀。佛见须达夫妇一片真诚,看着须达夫妇说:“一切罪灭尽,百宝从地生。”刹时,须达所住的茅棚充满了金银财宝。

此时,须达夫妇也心开意解,得了净法眼藏。夫妇俩看了看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心想:纵是华厦千间,夜眠还是八尺,如果失眠的话,恐怕连八尺都无法受用呢!惟有修行才是究竟。于是央求佛陀收他们为弟子。佛就为他们说四谛法门,须达夫妇因而悟道、证果。

参考摘录:须达七贫(文言文)

须达七次贫,后贫最剧。于粪壤中得一木,乃旃檀也。卖之得米四斗,告妇曰:且炊一斗,吾当索菜。时佛知可度时至,先使舍利弗往乞食,妇喜入之钵中。更炊一斗,目连复往乞,亦喜而与之。复炊一斗,迦叶往乞之,亦与之。犹有一斗炊之,佛自往乞之,妇喜而尽施之。佛口自咒愿,今日罪灭福生。

须达寻还,见之大喜,共饮饭汁。须臾,珍宝谷帛,自然涌出,如往时之富。须达踊跃,更请佛及僧尽供养之。佛为说法,皆得道。

所谓「贫穷布施难」,须达夫妇经受了信心与悭吝的考验。家无余粮的他们,面对三翻四次来化缘的僧侣,没有一点的吝啬与不敬,虽然只是一碗米饭,但却是竭尽所有,毫无保留的布施!足以体现出须达夫妇的真诚与慷慨!虔诚供养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呀!

佛法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智慧故事

识别二维码

请关注我们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