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修行还有什么用?
不久前,悬疑电视剧《在劫难逃》在网络播出,讲述了一位遭受丧女之痛的父亲虽拼尽全力,却仍然无法摆脱命运悲剧的故事。
主人公张海峰是一名刑警队长,女儿因意外身亡。当他被卷入另一起案件时,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一项“超能力”,即能通过梦境穿越到过去,并且可以预知事态如何发展,仿佛死亡之神那张密不透风的帷幕突然裂开了一道缝隙。他看到了希望之光,他重燃斗志,决定以命运为对手,挽救女儿的生命。然而,正如片名“在劫难逃”一样,命中注定要遭受的灾难似乎无法逃脱,虽然他想尽办法,拼命改变和厄运相关的一切条件,但终究还是没能改变注定的结局。
浓重的宿命色彩,悲剧的结尾,除了带来沉重感,还迫使人追问:面对命运的捉弄,难道我们真的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吗?
命中注定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印度的古老宗教。他们认为,人在这一生当中的所有奋斗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痛苦或幸福都在上一世就已经决定了。比如,一个人的一生过得好与不好,甚至连吃一顿饭是早是迟都是命中注定的,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佛教却并不承认这一观点。
佛教认为,所有的因缘法,都可以随因缘而变化。哪怕是定业,也仅仅是指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业力的种子一定会发挥作用,并不是说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它,所以也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
如果像外道所讲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那修行还有什么用呢?既然已经注定了,就什么都不用做了,结果好就随意享受,不好也只有任其发生、听天由命。同样,假如真有一个命中注定,那么布施给别人食物也没有用,给了他也吃不饱,因为他命中注定要挨饿。所以,这种宿命论是不能成立的。
佛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而且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改变,不是通过讨好佛陀来改变,而是通过善恶之业来改变。
忏悔
汉传佛教中流传很广的《了凡四训》,讲的就是命运可以改变。虽然前世造善恶,后世一定会承受相应的果报,但前提条件,是中间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意外是什么?就是造业的人通过其他方式去改变业力。比如,虽然造了罪,但若能尽力弥补、忏悔,果报就不一定会成熟。
释迦牟尼佛称赞过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根本不造罪的人;第二种人,是虽然造了罪,却懂得改正、忏悔的人。
比如,过去杀了人,现在忏悔并去救人或挽救其他众生的生命,就可以彻底弥补罪过,不再承受果报,就像衣服上的污垢可以彻底清洗干净一样。
再比如,本来水稻的种子洒在水田当中,在温度、空间、时间等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稻芽一定会长出来,但如果遇到了一些外来的干扰,稻芽就不一定会长出来了。
回向
同样,做了善事,按理说也会有好报。但如果在果报现前之前发生意外,就可能会影响乃至毁灭善的种子,将来也不一定有好报。所以,佛教一直强调,在每次行善完毕以后,一定要回向。
回向的意思,就是分享。诚心实意地把善的能量给予、分享给所有的生命,愿天下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这个善根,暂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日子、愉快的心情,最终早日成佛、解脱。从此以后,这个善根就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天下所有生命的。
回向所起的作用,就像电脑保存文件。在回向之后,所有的善根都不会受到破坏,一定会成熟善果。
证悟
虽然定业是有的,但若能证悟空性,则定业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都是学佛的人,不但是学佛,而且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大乘佛法的重点,就是慈悲和智慧。此处所说的“智慧”,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而不是世间的智慧。如果通过观察意识,在一瞬间证悟了无我,那么即使没有修其他的忏悔法门,也能清净无数的业障,因为证悟空性本身,就是最好的清净业障之方。
释迦牟尼佛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己当精进。”我已经把解脱的方法、理论、原理、路途给你们讲得很清楚,走不走、怎么走,都只能靠自己;我不是万能的,我无法让你们解脱,只有精进修行才能解脱。
虽然佛教有时候会说释迦牟尼佛是全能、全知,但这仅仅是指释迦牟尼佛可以教育、引导我们生起最高的智慧。无论如何,释迦牟尼佛不能改变因果,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如果释迦牟尼佛是万能的,那他不可能坐视众生的无尽苦难而不管,世界上也绝对不会有这么多的灾难和痛苦。
所以,改变命运只有靠我们自己。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一册:《浅谈因果关系》
《慧灯之光》第一册:《十二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
《慧灯之光》第四册:《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六)》
《慧灯之光》第十册:《因果学说与现代文明社会》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点击图片,获得智慧宝库之门的钥匙吧!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