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就是学做人,跟着佛陀一起知恩报恩

繁体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化,无一不是在强调两个字“做人”。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也把做人看作是成佛的基础,在劝导众生如何做人方面,佛陀给弟子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在种种经典中,佛陀经常教导弟子们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放到世俗生活中去,这些全部都是做人的方法。本期让我们跟着佛陀一起,通过佛陀的言传身教,学习做人的道理——知恩报恩!

佛陀特别重视知恩报恩《华严经》中载:“诸天子汝等应当知恩报恩……诸天子,其有众生不知报恩,多遭横死,生于地狱”
《大智度论》中说:“知恩者生大悲之根本,开善业之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得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者,甚于畜生也”
《般若经》也云:“如来知恩知报恩者”也即是说,懂得知恩报恩的人才具备成佛的资格。
佛经中也一直倡导“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劝诫弟子们要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土恩、报三宝恩。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大的,不仅赐予我们生命,还抚养我们成长。
《心地观经》云: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就像高山大海一样!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要感念父母的慈悲之恩,另外佛陀还说:“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认真地孝养自己的父母,所获得的福报和供养佛陀是没有差别的。
除了教导弟子要报父母恩,佛陀还亲自为我们做了典范。佛陀出生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升到忉利天宫,佛陀是被姨母抚养成人,母亲虽然没有把他养大,但对他有生育之恩。

佛陀为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在觉悟成道之后,曾经专门示现神通,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了三个月的法,使得母亲摩耶夫人得遇正法,被称为“佛门孝经”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这个时候说出来的。

佛陀对待自己的父亲也是如此,佛陀成道以后,父亲净饭王还在生他出家的气,因担心父王不信佛法,佛陀于是派遣众弟子中有“教化第一”之称的优陀夷尊者到迦毗罗卫国中显现种种神通,由此折服净饭王的种种世俗念头,让他安心皈依三宝。
佛陀见到父亲后,向他宣说法要,净饭王听后便皈依了三宝,此后一直护持三宝,供养僧团。净饭王过世时,佛陀也回来举丧,亲自将父亲放入棺木入殓,和儿子罗睺罗、堂弟阿难、难陀四人把父亲的棺木抬上灵鹫山安葬 。




除了父母恩,佛陀还教我们应当回报“众生恩”,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佛陀告诉我们:
“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亦有大恩,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意思就是说:在无始的生死轮回里面,众生不断地互为父母,每个人都是亲人的关系。面对芸芸众生,既有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也有我们过去生中的朋友、兄弟等等,对我们有莫大的恩情,所以我们要把一切的众生都看作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恩人。

为报众生恩,佛陀证悟得道后,说法四十五年,全心全意去救度深陷烦恼无明中的众生。在弘法生涯中,佛陀和弟子们过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居无定处的游化生活。

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的生活所需衣食住行之所需,大多都是别人提供的,来自众生之恩,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为社会尽一份责任,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感恩是消除业力的殊胜途径,亦是培植福报的方便法门!
在为人处世中,我们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恩将仇报,若能怀着一颗知恩感恩的心,时时刻刻记住别人好,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就是自觉地报众生恩!

第三个要报答的是国土恩,也叫国家恩、国王恩。《心地观经》经中强调:“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这个国家养育了我们,这个国土成就了我们。国家对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若离了国家,便如浪子无家可归,凄惶孤苦,无所依靠,因此佛陀教导我们,作为佛弟子理应知恩报恩,心存感激,爱国爱教,多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

佛陀虽然辞亲割爱出家修道,但他并未忘记报答亲族国恩,佛陀成道之后,经常在外游化弘法,很少回到自己的祖国迦毗罗卫,当他得知自己的祖国,受到外族攻击的时候,毅然前去阻止,虽然最终没能挽救祖国灭亡的命运,但也尽了一个国民的责任和努力。

据《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时常发生战争,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因为近邻憍萨弥罗国的兴起,常常威胁其安全。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死后,琉璃太子继位,决定发兵征讨迦毗罗卫国。
消息传到佛陀的耳朵里,佛陀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便以大无畏的精神,一个人出现在琉璃王军队必经的大路上,结跏趺坐在一棵枯树下任由烈日暴晒,琉璃王被佛陀的精神感动,立即退兵。
后来琉璃王又发兵两次皆被佛陀阻挡,琉璃王第四次进军时,最终灭掉了迦毗罗卫国,屠杀了许多释迦族的人。佛陀得此消息时心中非常悲哀,对祖国的沦亡深感痛心,表现出炽烈的爱国爱民之心,佛陀的这一爱国事迹深刻地教育着他的弟子们,要时刻思报国家恩,时刻维护自己的祖国!
第四重恩叫“三宝恩”,我们所说的报三宝恩,就是报答“佛、法、僧”的恩德。经云:“三宝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故恩难报也”佛法僧三宝是众生的福田,能成就我们的慧命,也是我们的老师。
佛陀在过去世时,就十分恭敬自己的老师,当时住世的燃灯佛,当时燃灯佛游于世间,释迦牟尼佛还是善慧童子,有一次善慧童子看见一女子手捧青莲,莲开五茎,心想莲花是佛教圣花,而这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的圣品,便发心要供养给燃灯佛,于是便花重金买下了青莲,虔心供养。
后于过去无量劫中,善慧童子巧遇燃灯佛于行路,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善慧童子不忍心看到燃灯佛双脚玷污,他将自己的衣服解开铺在路上,仍是不行,便散开头发,将头发铺在路上,让燃灯佛踏身过去。
燃灯佛被他的虔诚所感动,故为善慧童子授记曰:“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即预言九十一劫后,善慧童子将证悟为佛,也即是释迦牟尼佛。
三宝于我们的深恩重德,因此做个三宝弟子。对于三宝应该善事恭敬奉养,首先我们应当恭敬佛宝,礼佛时要至诚恭敬,抱着向佛学习的心态,按照佛菩萨的教诲去修行、实践,其次要恭敬法宝,对于佛经典籍应十分恭敬护持,切不可令其污损。
我们在读经之时,恭敬虔诚,威仪严肃,与礼佛时无异,最后要礼敬僧宝,见到出家人应一律生恭敬心,不评论出家人的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发心供养、护持僧团。

佛陀是一位慈悲的长者,更是一位慧心如海的智者,从他的言传身教中,我们能学到丰富的为人处世的智慧,跟着佛陀学做人,既是我们的福报,又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位佛弟子的重要功课


本公众号的转载文章仅作公益性分享,除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转载自常随佛学。

推荐阅读

▷洪水冲走12磅重的佛像,佛像竟逆流而上漂浮回寺院!

▷什么是护法?每个学佛人都应该看看

▷带你走进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殊胜得绝对超乎想象

▷“吃肉”这件事不能小看!一要还“肉债” 二要还“命债”

▷最殊胜的法供养 | 清水福田供养五台山三宝!

▷儿子打断爹的肋骨,贫苦家庭的悲剧| 清水慈善为瓦房店市岗店街道送爱心物资

添加清水居士微信fofa599(与您同修佛法,共证菩提)

清水居士微信

长按二维码添加

佛说:“若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几秒钟,让更多人得闻佛法,即是法布施。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