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理解出家人的不易

繁体

众所周知,古时的将军可以凭武功平定贼寇的祸乱,宰相可以凭文才学识治理政务,使国家太平。凡天下的大事,全都掌握在王侯将相手里,然而先贤却说出家不是他们所能做得到的,可知出家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关于“出家人”一词,佛家有这样的说法: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古尊宿歌云: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两字人知少。最胜儿者,大丈夫也。大丈夫不易得,何怪乎知出家两字者少也。

这是在说,现今有些人,只要剃了头发,披上一领僧衣,便说是出家了。唉!这只不过是出有两扇大门的家,并不是出三界火宅的家啊!能够出离三界的家,才可以称为大丈夫;但还未完全够格,要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然后才真正可称为大丈夫。古尊有一歌的歌词中说:“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二字人知少。”“最胜儿”就是指大丈夫,但要做大丈夫不容易,这就难怪能理解“出家”二字含意的人少啊!

在品读完台湾圣严法师的著作《正信的佛教》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作为出家人,是多么地不易。出家人不仅要抛弃儿女私情,忍受青灯古佛的寂寥,遵守佛门清规戒律,还要勤修佛法,修持“六度万行”,普度众生,济世度人。

印光法师曾提出出家的两个条件:第一是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分,才能荷担如来家业,做众生的人天导师。如是看来,出家之举也正是大丈夫之所为啊!

不久前,法师的一番话,更让我对出家的僧伽顿生无限尊重敬仰之情。永了法师说:“出家是一种出世的修行,要了断尘缘,一心用功办道。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情,出家人都应该义不容辞,哪怕是要忍辱负重,哪怕是要肝脑涂地。”诚然,出家人不是单单一个人,他(她)代表僧众,代表三宝,一心向善,善护身、口、意三门是出家人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时下社会里,出家人却面临着诸多非议与不解。

或许是对佛教的知之甚少,亦或是受电影、电视剧中关于出家人介绍的片面性影响,大部分人觉得佛教应该与尘世绝缘,出家人应该与红尘俗世断绝一切联系。于是乎,僧人拿手机、僧人上网、僧人坐火车、乘飞机等画面被传至网上后,就引来网民们的谩骂与羞辱。在大家眼里,似乎出家人就不应该“与时俱进”,似乎出家人就应该守住一方寺庙,日日苦修,过午不食,清心寡欲才行。

是这样的吗?佛教就不应该和社会的发展接轨吗?有僧人说:“佛教不避世,出家人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公众的需求,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我坚决同意这一说法。试想,如果佛教与僧人不与社会接触,又如何能广大佛法,运用佛法来解决众生的苦难呢?时下是网络时代,互联网络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发展,电子化办公取代纸质化办公近在咫尺。若佛教不利用网络技术,还固守传统的手抄经书这一模式,既浪费纸张,又耗费人力物力,岂不会成为大众的笑柄?

所以说,我们应该理解佛教,理解出家人的不易。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一旦我们脱离了时代背景,离开现实的人生去找佛法,不但毫无意义,也找不到佛法,更不能将佛法的妙用加以推广。佛法能够在世界上流传下来,靠得是一代代出家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靠得是一颗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提心,当然,更离不开佛教及出家人与人世间的密切联系了。

对于出家人,我们应该尊敬,不能喝斥、诋毁,凡是谤佛、谤僧的人,都将受到惩罚。当然,这不是说“佛僧”这“三宝”有着不可捍卫的权威,而是因为佛教僧团中的“三宝”若加以破坏,佛教于世间即失去其清净相,又如何能发挥救度众生的大用呢?《十轮经》卷三云:“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一切天、人、阿修罗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

出家人皈依三宝,是要追求觉悟的圆满,追求最终的解脱,任世间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跳出三界外,了生脱死,找到真如本性。在吃斋念佛的清冷生活中,出家人仍不忘度化世人,祈祷众生离苦得乐,这种高尚的情怀岂能不让人赞叹呢?僧人是人,俗人也是人,在家人是人,出家人是人,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认识,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交流,岂不快哉!

理解出家人,善待出家人,尊重出家人,从你我做起,从言行做起,从当下做起,好吗?

这么有才的公众号天天遇得到?

赶紧关注吧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